Processo n.º 908/2024
(Autos de recurso em matéria cível)
Relator: Fong Man Chong
Data: 10 de Julho de 2025
ASSUNTOS:
- Contrato de (sub)empreitada e alterações introduzidas constantes das plantas aprovadas pela dona da obra e a cláusula de “back-to-back”
SUMÁRIO:
I – A cláusula de “back to back”, frequentemente inserida no contrato de empreitada é uma cláusula de “transparência” que se relaciona com um princípio contratual de transferência de risco, e, à luz da doutrina dominante, na ausência de definição legal e atentos os princípios da autonomia privada e da liberdade contratual, não é possível reconduzi-la a um conceito unívoco. Poderá, no entanto, assentar-se em que, no contrato de subempreitada que contém aquela cláusula, o empreiteiro transfere para o subempreiteiro obrigações, riscos e direitos decorrentes do contrato de empreitada, ficando este último, relativamente ao objecto do contrato, numa situação idêntica à que liga o empreiteiro ao dono da obra.
II – Em situações normais, o dona da obra pode celebrar com terceiro contrato mediante o qual este se obriga a realizar a obra a que aquele se encontra vinculado ou uma parte dela. Tal contrato é: consensual, na medida em que não tem forma exigida pela lei; sinalagmático, porque dele emanam obrigações recíprocas e interdependentes - a obrigação de realizar uma obra tem como contrapartida o dever de pagar o preço -; oneroso, pois o esforço económico é suportado pelas duas partes; comutativo , dado que as atribuições patrimoniais que dele emergem são conhecidas, para ambas as partes, no momento da celebração). Estes raciocíonios valem igualmente para a situação em que as partes introduzem alterações ao acordo firmado, desde que existe consenso das partes intervenientes.
III – Os factos assentes demonstram que existem 58 rubricas de obras “novas” que foram executadas pela Autora com base nas plantas (alteradas e actualizadas) fornecidas pela dona da obra (2ª Ré), tais novas não estavam incluídas no contrato de (sub)empreitada celebrada entre a dona da obra e a 1ª Ré, é de concluir-se que foi aditado ao acordo firmado entre a 1ª Ré e a dona da obra um novo conteúdo traduzido na execução das obras novas, a que acresce ainda o ponto de que, ao receber a obra defintivamente, a dona da obra (2ª Ré) não levantou objecções, nem formulou reservas, pois tais obras “antigas” e “novas” foram executadas conforme as plantas (com alterações actualilzadas) fornecidas pela dona da obra. Pelo que, esta tem de pagar o preço pelas obras “novas” executadas pela Autora.
O Relator,
________________
Fong Man Chong
Processo nº 908/2024
(Autos de recurso em matéria cível)
Data : 10 de Julho de 2025
Recorrente : Companhia de Engenharia A Limitada (A工程有限公司)
Recorrida : B S.A. (B股份有限公司)
*
Acordam os Juízes do Tribunal de Segunda Instância da RAEM:
I - RELATÓRIO
Companhia de Engenharia A Limitada (A工程有限公司), Recorrente, devidamente identificada nos autos, discordando da sentença proferida pelo Tribunal de primeira instância, datada de 11/06/2024, veio, em 01/07/2024, recorrer para este TSI com os fundamentos constantes de fls. 4922 a 4980, tendo formulado as seguintes conclusões:
1. 針對原審法院於2024年6月11日作出裁定原告A工程有限公司的訴訟理由不成立之判決,上訴人不能認同被上訴判決因存在該事實事宜裁判中部分對事實從而錯誤認定原告以及第二被告不存在合同關係,以及錯誤解釋《民法典》第467條有關不當得利的規定,並存在舉證責任規則錯誤以及過度審理等瑕疵。
2. 概括本案的有助解決爭議的已證事實(若事實部分最後仍沒有爭議成功),原告在進行澳門路氹XXX1樓C、D及E貴賓廳及場館段勤區廚房範圍的裝修工程期間,至少是基於第一被告連同第二被告的指示,作出以及完成了案涉爭議訂單的工作,並因此發出了共58份採購訂單,但從沒獲得第一被告或第二被告支付後加工程的金額合共MOP$21,704,327.79。
3. 可見,原審法院最起碼證實了上訴人的確傾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與心血來確保工程項目的完成卻沒有獲得相對應的給付。對於作為澳門知名大型博彩企業之一的第二被告而言,有關工程價款可能只是微不足道,卻為上訴人帶來了極大的困擾和損失。現時一方付出汗水卻毫無回報、一方坐享其成的局面顯然有失公允,亦不理應發生。
4. 上訴人現根據《民事訴訟法典》第629條第1款a項及b項,以及第599條第1款之規定透過本上訴對原審法院對調查基礎內容以下條事實之答覆提出爭執,具體包括:
A. 待證事實第13條(有關編號PT18/B/1FJ/VO-01後加訂單);
B. 待證事實第21條、第22條、第25條(有關編號PT18/B/1FJ/VO-02後加訂單);
C. 待證事實第38條(有關編號PT18/B/1FJ/VO-03後加訂單);
D. 待證事實第50條(有關編號PT18/B/1FJ/VO-04後加訂單);
E. 待證事實第63條(有關編號PT18/B/1FJ/VO-05後加訂單);
F. 待證事實第71條(有關編號PT18/B/1FJ/VO-06後加訂單);
G. 待證事實第81條(有關編號PT18/B/1FJ/VO-07後加訂單);
H. 待證事實第92條(有關編號PT18/B/1FJ/VO-08後加訂單);
I. 待證事實第101條(有關編號PT18/B/1FJ/VO-09後加訂單);
J. 待證事實第111條(有關編號PT18/B/1FJ/VO-10後加訂單)
K. 待證事實第123條(有關編號PT18/B/1FJ/VO-11後加訂單);
L. 待證事實第133條(有關編號PT18/B/1FJ/VO-12後加訂單);
M. 待證事實第142條(有關編號PT18/B/1FJ/VO-13後加訂單);
N. 待證事實第153條(有關編號PT18/B/1FJ/VO-14後加訂單);
O. 待證事實第162條(有關編號PT18/B/1FJ/VO-15後加訂單);
P. 待證事實第171條(有關編號PT18/B/1FJ/VO-16後加訂單);
Q. 待證事實第184條(有關編號PT18/B/1FJ/VO-17後加訂單);
R. 待證事實第191條(有關編號PT18/B/1FJ/VO-18後加訂單);
S. 待證事實第201條(有關編號PT18/B/1FJ/VO-19後加訂單);
T. 待證事實第211條(有關編號PT18/B/1FJ/VO-20後加訂單);
U. 待證事實第221條(有關編號PT18/B/1FJ/VO-21(A)後加訂單);
V. 待證事實第232條(有關編號PT18/B/1FJ/VO-22後加訂單);
W. 待證事實第243條(有關編號PT18/B/1FJ/VO-24後加訂單);
X. 待證事實第253條(有關蝙號PT18/B/1FJ/VO-25後加訂單);
Y. 待證事實第264條(有關編號PT18/B/1FJ/VO-26後加訂單);
Z. 待證事實第274條(有關編號PT18/B/1FJ/VO-27後加訂單);
AA. 待證事實第284條(有關編號PT18/B/1FJ/VO-28後加訂單);
BB. 待證事實第294條(有關編號PT18/B/1FJ/VO-29後加訂單);
CC. 待證事實第306條(有關編號PT18/B/1FJ/VO-30後加訂單);
DD. 待證事實第316條(有關編號PT18/B/1FJ/VO-31後加訂單);
EE. 待證事實第326條(有關編號PT18/B/1FJ/VO-32後加訂單);
FF. 待證事實第336條(有關編號PT18/B/1FJ/VO-33後加訂單);
GG. 待證事實第346條(有關編號PT18/B/1FJ/VO-34後加訂單);
HH. 待證事實第358條(有關編號PT18/B/1FJ/VO-35後加訂單);
II. 待證事實第367條、第368條(有關編號PT18/B/1FJ/VO-36後加訂單);
JJ. 待證事實第381條(有關編號PT18/B/1FJ/VO-37後加訂單);
KK. 待證事實第388條(有關編號PT18/B/1FJ/VO-38後加訂單);
LL. 待證事實第400條(有關編號PT18/B/1FJ/VO-39後加訂單);
MM. 待證事實第410條(有關編號PT18/B/1FJ/VO-40後加訂單);
NN. 待證事實第426條(有關編號PT18/B/1FJ/VO-41後加訂單);
OO. 待證事實第436條(有關鴿號PT18/B/1FJ/VO-42後加訂單);
PP. 待證事實第447條(有關編號PT18/B/1FJ/VO-43後加訂單);
QQ. 待證事實第462條(有關編號PT18/B/1FJ/VO-44後加訂單);
RR. 待證事實第474條(有關編號PT18/B/1FJ/VO-45後加訂單);
SS. 待證事實第480條(有關編號PT18/B/1FJ/VO-46後加訂單);
TT. 待證事實第489條(有關編號PT18/B/1FJ/VO-47後加訂單);
UU. 待證事實第499條(有關編號PT18/B/1FJ/VO-48後加訂單);
VV. 待證事實第518條(有關編號PT18/B/1FJ/VO-50後加訂單);
WW. 待證事實第527條(有關編號PT18/B/1FJ/VO-51後加訂單);
XX. 待證事實第535條(有關編號PT18/B/1FJ/VO-52後加訂單);
YY. 待證事實第543條(有關編號PT18/B/1FJ/VO-53後加訂單);
ZZ. 待證事實第554條(有關編號PT18/B/1FJ/VO-54後加訂單);
AAA. 待證事實第566條(有關編號PT18/B/1FJ/VO-55後加訂單);
BBB. 待證事實第577條(有關編號PT18/B/1FJ/VO-56後加訂單);
CCC. 待證事實第589條(有關編號PT18/B/1FJ/VO-57後加訂單);
DDD. 待證事實第599條(有關編號PT18/B/1FJ/VO-58後加訂單);
EEE. 待證事實第619條(有關編號PT18/B/1FJ/VO-59後加訂單)。
FFF. 待證事實第626條
GGG. 待證事實第629條
HHH. 待證事實第635條
III. 待證事實第637條
在此爭執一共64條待證事實之答覆。
5. 具體來說,被上訴判決在審查證據時存在5個明顯錯誤而出現違反經驗法則和常理(錯誤適用《民法典》第387條第2款和《民事訴訟法典》第558條規定)。
6. 明顯錯誤一,原審法庭在沒有說明詳細理由下不接納多名證人的部分證言,出現遺漏審理的情況。
7. 原告證人C作為A的項目經理,對工地上不同項目及與第二被告對接的運作相當熟悉。而D則是A的合同高級經理,同樣對本案後加訂單相關的事宜理所當然地十分熟悉。
8. 相反本案關鍵證人:第二被告的前僱員E和F並沒有出席庭審,本案也不存在第一被告證言之證言。在後加訂單現場通常只有E、F、C及D等人的情況下,只有C及D的證言是能夠幫助法官 閣下理清後加訂單現場的實際情況,從而作出公正裁判。
9. 原審法庭在根據採納證人C及D認定了本案大部份待證事實,亦,但針對第二被告是否對58項後加訂單有責任部分的證言,僅證實「原告按第一被告的要求」,即認為不存在第二被告直接向原告指示的事實。
10. 事實上,原審法庭沒有認定上述兩名證人為不誠實的證人,而考慮到兩人的身份,加上其陳述關於58項後加評單的證言時清晰流暢,其證言可信性極高。
11. 但令人費解的是,被上訴判決及事實事宜的裁判中卻毫無提及相關證言,對大量明顯存在及對本案具重要性的證言視若無睹,對於部分不採納證言從來沒有作出任何理由說明。1
12. 具體可見,根據正文表格一對應每個爭議訂單整理的於2023年5月22日至2024年1月19日所舉行的共20次的辯論會及審判聽證的相關證言(已指明以視聽資料中何部分作為依據再次不再一一重複贅述)重點的有例如:
➢ 證人C回答“嗱,當然H就無權㗎啦,係得F嘅姐。”(視聽資料時間CV2-19-0091-CAO_23.5.22_Translator 2_Recorded on 22-May-2023 at 09.54.05-Part 36:01-36:31)
➢ 證人D回應律師詢問證人VO-03的訂單是誰指示,證人回答“業主,B。”(視聽資料時間CV2-19-0091-CAO_23.9.25_Translator 2_Recorded on 25-Sep-2023 at 09.45.17-Part 1:56:25-1:56:29)
13. 根據正文表格編碼第一至五十八點中,證人C及D明確指出57項後加訂單是由B營運部、B高級項目則師E或B項目經理F直接向原告作出指示。
14. 此外,根據上述表格編碼第五十九點,證人D亦說明第一被告於所有後加訂單中,其工作僅行使其具內聯網之權限傳送圖則,並無實際下達任何命令。
15. 顯然從上述轉錄的證人證言可見,足以證明上第二被告曾多次直接向原告下指示,因此待證事實第13、21、22、25、38、50、63、71、81、92、101、111、123、133、142、153、162、171、184、191、201、211、232、243、264、274、284、294、306、316、326、336、346、358、368、381、388、400、410、426、436、447、462、474、480、489、499、518、527、535、543、554、566、577、589、599、619條,至少應裁定為“原告僅按第二被告的要求......”或“原告按第一被告及第二被告的要求......”。
16. 另外針對待證事實第635條,“至今,第一被告和第二被告沒有對原告完成的58份後加訂單的工作內容提出異議,或要求拆除?”,原審法庭裁定為“不獲證實。”
17. 然而事實上,根據上述表格編號第61點證人D及C之證言針對待證事實第629條所提到的C,E廳及後勤區亦已投入運作。以及在第二被告的答辯狀中亦沒有出現“提出異議,或要求拆除”的字眼。
18. 並且在上述表格編號第61點(三)中,證人C清楚指出沒有收到任何人對所有後加工程的異議或要求拆除,僅僅只收到一則修改的要求。
19. 針對待證事實第629條,“澳門路氹XXX1樓C及E貴賓廳及後勤區廚房,自2018年10月26日起已正式使用及對外開放?”,原審法庭裁定為“不獲證實”。
20. 根據上述表格編號第61點證人D及C之證言中,待證事實第629條所針對的C,E廳及後勤區亦已投入運作。
21. 可見,在證人證言已經清晰指出,第一被告和第二被告均沒有對原告完成的58份後加訂單的工作內容提出異議,或要求拆除,甚至現時已經投入營運,因此待證事實第635條及第629條應裁定為“獲證實”。
22. 另外針對待證事實第637條,“A R. supervisionou a construção, como lhe competia sendo dona da obra, mas dirigiu-se sempre à H que era a sua empreiteira?”,獲原審法院裁定為“獲得證實”。
23. 第二被告的證人G是當時第二被告的前僱員E和F的上級(第二被告的前Executive director of design and development),但卻不是直接處理案涉地盤日常運作之人。
24. 然而根據在上述表格第60點的第(二)、(三)、(四)、(五),證人G都指出,不排除F及E直接向A下工程指示。
➢ 律師詢問二人在整個項目中(包括但不限於下達指令)能否代表B,證人均回答“可以。”(視聽資料時間CV2-19-0091-CAO_23.11.1_Translator 2_1Recorded on 01-Nov-2023 at 09.39.22-Part 28:36-29:04)
➢ 回應律師詢問B會否直接向下判作出指示,證人回答“直接指示呢,你要留意一樣呀,E同F呢,佢地就,佢地程序上佢地唔要比直接指示下判,因為我地同下判冇一個合同關係啊嘛,咁我都同你同僚解釋咗啦。咁欸,但係都唔排除呢喺尼個嘅工程嘅地方,但係都要強調返呢,就算係可能有尼個咁嘅直接指示呢,跟住但就之後嘅所有嘢呢,全部都有書面啊透過電郵啊嗰啲咁樣,咁啊尼啲野呢全部都要同啊總承建商去做嘅。”(視聽資料時間CV2-19-0091-CAO_23.11.1_Translator 2_1Recorded on 01-Nov-2023 at 09.39.22-Part 59:20-1:00:12)
➢ 關於B對其他承建商下達指“其實啊B係冇一個權限,或者冇權,向一啲嘅分判商,次承建商去發出指示嘅。但唔排除喺尼個工程地點,即係工程進行嗰個地方呢,係嗰啲人員之間嘅交流。”(視聽資料時間CV2-19-0091-CAO_23.11.1_Translator2_1Recorded on 01-Nov-2023 at 09.39.22-Part 1:02:10-1:02:29)
➢ 回應律師詢問證人B的指示是否必然按照既定程序作出,證人回答“如果我在場呢,就唔會咁,而我都唔相信佢地會咁,但係我,因為我唔係每一次佢地落地盤我都喺到,我都唔可以咁樣答。”(視聽資料時間CV2-19-0091-CAO_23.11.1_Translator2_Recorded on 01-Nov-2023 at 09.39.22-Part 18:20-18:34)
25. 結合上述表格第1-58點的證言中,證人C、D均有指出是由B的代表F及E直接安排及指示工程工作。
26. 從上述證言並不能得出“mas dirigiu-se sempre à H”,因此不能裁定為“獲得證實”,最多僅能證實在原合同部分能得出mas dirigiu-se sempre à H”的事實,而不是針對本案餘下爭議的後加訂單。
27. 針對待證事實第626條,“按照澳門工程行業的習慣,若業主或大判在原有工程進行期間,因應現場需要,向下判要求任何新增工作,為免整體工程延誤及不能完工,下判都會先按新指示完成後加工程或服務,再向業主或大判要求支付價金?”,原審法院裁定為“不獲證實”。
28. 然而,在另一上訴案件中級法院第586/2023號案(同一原審法庭)之上訴理由陳述中,上訴人在上訴理由中多次題述工程的緊急性,所以不存在書面合同,具體如下:
“11. 此更能印證上訴人在案中進行的工程是十分緊急,且是先按業主口頭指示進行施工,故上訴人所進行的大部份涉案工程都是先開工後報價的,故不存在正式的書面合同完全是可以理解的。此外,需注意,卷宗第3170頁關於WO11237的工程是涉及B第一期工程(Phase 1),與本案涉及第二期的工程無關,而案中亦沒有事實顯示B第一期工程基於工程緊急等原因而無法簽署書面合同的情況,故第一期B工程存在書面文件是正常的,但卻不能以此推斷出,案中涉及第二期的79項工程沒有書面文件是不合理。
12. 卷宗第3178頁關於WO2a(C)0634N和第3180頁關於WO2a(C)0638N的工程內容中都是在2015年年尾實施涉及第二期的工程,但直至2018年方簽署正式的書面文件;可見,是有可能發生實際施工時未有簽署正式的書面文件,待工程完成後方再補簽相關書面文件。
13. 事實上,卷宗第3171至3195背頁的文件中涉及第二期工程的其他部份,大部份都是2015年年底或後於2015年之後作出,原審法院亦確認該等工程大部份均是B二期完工之後,以此對比,本案關於第七十七至七十九項的工程均是在2015年6月至2015年10月間作出。從該時間點可以看到,在卷宗第3171至3195背頁的文件中涉及第二期工程的其他部份均是在第二期完工之後的情況下,理應已沒有涉案79項施工時(B第二期尚未完工)的緊急性,故無需在未簽署正式的書面文件前就先進行工程。
29. 此外根據上述表格編號第62點證人D、C、第二被告的證人G三人的證言中,均指出在趕及工期及臨時變更,均會先作出指示,再補回合同是行業的慣常做法。尤其證人G亦沒有否認本次工程以上述習慣運作。
30. 綜上,待證事實第626條,“按照澳門工程行業的習慣,若業主或大判在原有工程進行期間,因應現場需要,向下判要求任何新增工作,為先整體工程延誤及不能完工,下判都會先按新指示完成後加工程或服務,再向業主或大判要求支付價金?”,應被裁定為“獲得證實”。
31. 明顯錯誤二,原審法庭對證人D的重要證言出現錯誤理解,曲解證人所表達之真實意思。
32. 根據對事實事宜裁判中法庭認定上述事實的依據(卷宗第4828頁背頁)中指出,「按照證人D的證言,是次工程並非首次在原告及第一被告之間的項目,而在前次合作的項目中,曾發生原告向業主(同樣是第二被告)就後加項目要求款項時,相關工程主否認其有責任向原告作出支付,並著原告與其承攬人(即原告的上判,本案的第一被告)結算及領取有關款項的情況。在已曾發生前述事件的經驗下,可以預期在本案所述工程中,原告不會認為第二被告會在已聘用第一被告為其成攬人的情況下,跳過第一被告已向原告建立直接的法律關係。」
33. 事實上根據CV2-19-0091-CAO_Recorded on 25-Oct-2023 at 09.36.16 (43PB)OHW02820319)Part-2:15:55-2:17:50的完整轉錄,回應原審法官詢問證人本次工程與前次B劇院工程的區別時,證人回答“但係喺而家成件事裡面,無論主合約又好,後加工程又好,我地冇收到B任何一個回復。我地做左咁多次嘅一啲嘅投訴、請願,或者請求啦,唔好叫投訴啦,冇收到B去講任何一個字話叫我地搵番H,我地找左數比H,其實一蚊都冇。完工咁耐,點可以唔做settlement?咁就享受左我地辛辛苦苦無論錢啦,勞力啦,心機啦,心血啦,我地嘅努力,你自己就可以唔比錢,一蚊都唔比,又唔比我地,又唔比A,又唔比H,跟住就令到,啫係我舊公司而家其實都停業架,一直都冇,因為尼件事,而去到而家都係冇野做架。所以我先離職咋嘛,其實就係咁樣囉,件事就係咁樣啦,如果係B已經比左錢嘅,咁未答番我地比左錢啦,比H啦,咁我地未去追H囉。冇啊嘛,由始至終我地開左佢咁多次,去搵左佢咁多次,搵我地容乜易啫講真,我地係啲中小企,佢一搵就搵到我地啦,咁但係佢從來都冇講過佢比左一蚊囉,冇!”
34. 跟接着根據CV2-19-0091-CAO_Recorded on 25-Oct-2023 at 09.36.16(43PB)OHW02820319)Part-3:21:09-3:22:17的完整轉錄“因為喺成個裡面呢,劇院我地係冇對過B任何一個PM,冇嘅,係則師有時落尼呢,落尼睇嘅時候,去,即係一齊,但係你話好似今次尼一個嘅賭廳,啫係尼一個嘅工程咁樣,佢捉住我地同事,去行,啫係啲地盤啦,咁有一個好似一個新嘅工程報價啦,講邊度邊度要做啦,要用啲咩物料啦,跟住個手工啦,個工期啦,幾時到貨啦,幾時完工啦。咁完左落尼呢,佢唔係統一一次過去驗收嘅,比如好似話我地啲大拆啊,再起番啲牆啊,咁佢啊係之前已經尼左一次驗收啦,咁跟住話ok啦,即係啲防水啊,其他嘅野,係同尼一個嘅主合約呢,或者同尼一個嘅劇院呢,個後加呢,係完全唔一樣架。"
35. 從這段轉錄的庭審錄音,可以非常容易就能對比出證人D的表達剛剛是和原審法官的理解相反,其帶出原告與第二被告相關的另一工程,是為了強調舊項目和本次後加訂單並不相同,尤其是非常清晰解釋了是由第二被告代表直接指令原告,要求有新的報價以及負責直接驗收。
36. 故此原審法庭不能只接納證人證言的部份,而不充分考慮證言的全部,就下定論判定本次工程與以往的工程相同,產生原審法庭所以為的預期效果。
37. 綜上,第637點指出的待證事實應該不獲得證實,而相反表格一中爭執的有關上訴人是由第二被告的要求完成工作的相關事實應該獲得證實。
38. 明顯錯誤三,原審法庭一方面證實部分訂單是按第二被告發出指令或其發出的圖則命令進行,卻認為原告不是根據第二被告的要求完成爭議的訂單,從而出現自相矛盾的錯誤;
39. 明顯錯誤三,原審法庭一方面證實部分訂單是按第二被告發出指令或其發出的圖則命令進行,卻認為原告不是根據第二被告的要求完成爭議的訂單,從而出現自相矛盾的錯誤。
40. 值得特別指出的是本案的第11、22、33、47、58、79、89、100、109、119、132、141、151、161、170、179、188、199、209、219、231、241、251、262、272、293、303、314、324、334、366、376條事實是獲得證實的。
41. 同樣是透過採納原告證人C以及D的證言,證實部分訂單是有第一被告的傳達下,按第二被告發出指令或其發出的圖則命令進行,即對應起碼50個後加訂單。
42. 然而,在第二被告的答辯中沒有承認案涉訂單是其向第一被告發出,第二被告的大部分證人們在庭審中聲明並不知道具體情況,以及本案卷宗也沒有書面文件,能夠證明案涉訂單是有關第一被告和第二被告建立。
43. 針對第一個錯誤所述爭執的待證事實,原審法庭卻認為原告不是根據第二被告的要求完成爭議的訂單,此處從而出現自相矛盾的錯誤,造成最後錯誤認定原告和第二被告的合同關係。
44. 明顯錯誤四,原審法庭沒有考慮在本案中的具體情節,不當引用其他案件的情況,出現錯誤認定有關事實。
45. 根據對事實事宜裁判中法庭認定上述事實的依據中(上述裁判的第157頁),“在此過程中,除非有任何特殊原因,否則,業主根本無須介入承攬人與承攬人的下判之間的關係,其亦沒有必要單獨或連同承攬人與下判訂立新的、獨立的合同關係。"
46. 然而證人G作為B的前Executive director of design and development,直接參與本次項目,亦多次指出本次工程J工期嚴重延誤、質量參差等等問題,2因此不排除B的代表F及E在現場對A的人員直接下達新的指示。
47. 根據庭審錄音CV2-19-0091-CAO_23.10.25_Translator2_Recorded on 25-Oct-2023 at 09.36.16(43PB)OHW02720319)_join-Part 1:06:35-1:08:27D回應律師詢問曾否與B的高層會面時,證人回答“有啊,咁有另外嘅就係G啦,有講過啦,之前喺8月28或者29號我唔記得左邊一日,咁喺尼一個嘅晏就3點或者3點半,我同埋我嘅前僱主啊I,去左B有一個coast,即係叫海岸嘅一個咖啡廳,咁我地坐左喺門口位,咁搵左G呢,咁其實就係有關尼一個嘅Payment,即係我地講嘅尼一個Payment,嗰個嗰個工程款啦,咁我地係好有壓力嘅,第一啦,喺尼個嘅原合約我地係收唔到,接進度我地收唔到尼一個嘅進度款啦,第二就係,喺個會上面呢,咁我前老闆啊I都有同G呢,就係去講番,就係話咁而家我地已經做尼個嘅C廳D廳E廳後勤區要交貨啦,咁嗰個嘅進度款,同理嗰啲後加工程呢,咁就即係要啊G去跟番個進度。咁我地就表示我地好擔心,擔心尼啲錢嘅問題啦,咁啊G呢咁喺個會上,即係叫coffee time啦我地叫做,咁就安撫我地啦,去鼓勵我地啦,叫我地唔洗擔心,咁即係比左好大嘅信心我地,咁佢就有承諾澳門人唔會搞澳門人嘅,叫我地放心,拍硬檔去完成番個工作,因為佢地都好趕要等尼一個嘅廳去開張咁樣呢。"
48. 根據上述表格第55點(六),證人G的證言中亦證明以上會議及內容屬實,B曾對A作出關於原合同及後加工程款項的承諾。
49. B為趕及工期,盡快投入營運,以及B的承諾正正構成「特殊原因」,亦導致B作為業主直接對原告,下達新的工程指示,更何況被告證人更沒有排除本案屬於特殊情況的可能性。
50. 每個案件的案件都有其獨特性,工程案亦然,原審法官 閣下所指出的僅是過往其處理過案件的情況,而不代表就是本案的實際情況,因此,在本案中原審法院仍適用所謂的過往案件的情況認為是必然的行業習慣為重大的瑕疵。
51. 明顯錯誤五,原審法庭錯誤引用其他進行中案件的未有審理3的部分資料,造成錯誤認定有關事實。
52. 值得留意的是,根據對事實事宜裁判中法庭認定上述事實的依據中(上述裁判的第157頁至158頁),原審法庭認為“最後,分析卷宗第4727至4745頁,以及原告的相應回覆,至少可以得出兩點:1. 在CV1-19-0062-CAO號案中,作為原告的H(本案的第一被告)有向被告B(本案的第二被告)提出涉及“VO"方面的請求;2.在CV1-19-0062-CAO號案中所討論的部份“VO",與原告在本案中要求的“VO"存在關連。此等文件所能引起的反思是,首先,既然B已將工程判給予H,在工程進行的過程中,B基於何種原因或好處而需要向H以及H的下判(即A)兩方都同時下達相同內容的指示並建立直接的關係?其次,從上述文件可以感知,即使是H本身也不認為A與B有任何直接的關係。"。
53. 必須重申,上訴人亦曾就上述文件發表反對意見,可惜原審法院仍作出錯誤認定。
54. 文件1為第二被告B股份有限公司自行製作的表格,然而其中大部份內容存有誤導法庭之嫌,文件2及文件3引用的編號大部分與本案原告提出索賠對應的編號的描述內容明顯完全不同,位置也錯誤,更有些因為,描述不清晰,未能確定位置以及內容,應視為不重疊。
55. 文件5,為H有限公司H針對EOT(即因工期延長產生的索賠)而在CV1-19-0062-CAO案件向第二被告提出索償部份,原告認為與本案主要請求58項後加工程的費用完全無關,也與法庭原本要求第二被告提交是否存在H索償相同的VO內容無關,且原告也沒有向第二被告在本案中提出基於EOT的索償。
56. 再者,正如第二被告提交的文件2為案件編號CV1-19-0062-CAO的清理批示,也在文件1中被引用的第24點至26點均是與後加工程相關的待證事實。能夠得出第二被告並沒有承認H在該案中提出的後加工程以及金額,是沒有作出支付。
57. 可見,原審法庭的「感知」的推論存在明顯錯誤,因為本案爭議的訂單和案件編號CV1-19-0062-CAO爭議的「VO」根本不重疊!當然J不會在CV1-19-0062-CAO案中認為A(即原告)與B(第二被告)有任何關係。
58. 因為不論任何原因,B事實上就是直接向A下達新指令,從而構成各個“VO"。更何況,如果J認為本案爭議的訂單是與其有關的,那麼他應該申請成為本案的參與人申訴第二被告,避免自己本來應得的款項旁落原告,如果按照原審法官的邏輯,那麼也可以得出對原告有利的推論即,針對本案的訂單,H本身也不認為自己與B有任何關係。
59. 法律適用錯誤一:原告與第二被告之間存在直接的承攬合同關係。(錯誤適用第787條、第793條,第1133條,第1137條,第1149條等相關條文)
60. 倘若尊敬的中級法院法官 閣下認同上述對事實事宜裁判之爭執,那麼,根據本案本應該獲得證實的事實,針對本案爭議的訂單,那麼原判決錯誤解釋有關原告與第二被告之間是否存在直接的合同關係的相關法律適用。
61. 正如原告在起訴狀的法律理據部分以及最後的法律陳述部分,都是一貫認為是以全新的承攬關係與第二被告建立合同,並沒有改變過。
62. 首先需要澄清的是雖然起訴狀中使用“後加訂單"的用詞,只是表達在該涉案地盤中除了原合同外出現的新增訂單,而不是承認其在這些訂單中仍然僅是次承攬人的身份。4
63. 根據《民法典》第三百九十九條(合同自由)以及第二百一十一條(方式自由),法律並無規定承攬合同必須以書面方式作出,因此,即使案中不存在上訴人與第二被告之間的書面合同,亦不等同上訴人就58份後加訂單與第一被告及第二被告之間不存在正式的承攬合同關係。
64. 從上述對事實事宜裁判的爭執中,均指向這些後加訂單是按照第二被告的要求進行,即能顯示其欲與上訴人訂立合同,並已作出相應的“要約"意思表示。
65. 收到第二被告的指示後,上訴人便著手準備該些後加訂單的工程,並於第二被告所要求的期限中完成該些後加訂單。這些有關事實本來已經獲得證實,更何況如第一部分對於事實審的爭執部分亦可印證,上述後加項目中,僅有第二被告針對後加訂單向原告下指示的事實。
66. 在此重複,正與上述表格編號第18點中證人C的證言所吻合,其指出:“......我而家所有野都係業主直接搵我係現場去傾,即係B呀......",無論是從卷宗內的書證或是庭審中的證人證言都指出第一被告確實沒有實質參與於爭議的訂單工程。
67. 故此,即使法官 閣下不認同第二被告向原告針對58項後加訂單作出指示,但基於待證事實之間將出現不可避免的予盾,原審法官所主張的由第二被告向第一被告作出指示後,再由第一被告向原告作出指示的錯誤邏輯關係便無法成立。
68. 此外,即使上級法院認為,第二被告以及原告的行為未達到明示的意思表示,那麼雙方至少也屬於默示的意思表示來建立承攬合同。
69. 這是因為,有關的後加訂單的確是由第二被告的代表向上訴人作出額外於原承攬合同及次承攬合同外之工作指示,而原告及後直接開展以及完成有關工程的行為,原告與第二被告之間針對後加訂單的全新承攬合同無論如何都應該成立。
70. 要知道,在一個博企的地盤,在不是第二被告的要求下甚至至少是默許下,原告無可能進行以及完成在本案中獲得證實的後加訂單的工作內容。
71. 值得留意的是本案中的關於案涉訂單是否不在原告與第一被告合同的範圍內是基本獲得證實,包括待證事實第12、23、34、45、59、80、91、100、110、120、131、132、152、180、189、200、210、220、242、252、263、273、283、292、293、304、315、325、335、345、377、387、398、409、420、432、442、454、468、479、488、498、508、552、553、564、609點。5
72. 更重要的,案中並無任何「分判合同」或文件顯示第一被告將案涉後加訂單分判給原告。6
73. 儘管第二被告在答辯中否認與上訴人存在直接判給關係,但其也從未附上與第一被告之間就著案涉58項訂單的合同。
74. 且法律亦沒有禁止定作人將工程同時另行判給予除承攬人以外的第三人進行施工。
75. 以上種種事實,結合經驗法則,至少可見,第二被告是以行動作出了顯露同意接受上訴人施工的意思表示。
76. 必需強調,上訴人在起訴狀有將第一被告列作其中一名被告,務求弄清整個事實,然而,原告後來已經主動將第一被告的請求撤回。
77. 既然上訴人已切實履行相關工程,完成第二被告所希望完成的工作物,那麼此時第二被告作為合同的相對方有義務履行此債務。
78. 待證事實第632條顯示原告在提起本案前曾向被告催收工程款項,被告收到有關信函後並沒有作出任何回覆。倘若被告認為其與上訴人之間不存在任何關係,上訴人僅為“第一被告"的下判的話,被告理應「大條道理」地回覆上訴人,然而,第二被告卻沒有任何回覆。甚至在整個答辯中,彼等均只是“消極地"作出答辯,並未附入任何文件以作澄清。
79. 第二被告一直拖延,並從沒有為此作出對應給付,構成了過錯不履行,因此需要根據《民法典》第787條、第793條,第1133條,第1137條,第1149條等相關條文,對原告承擔58項後加訂單的工程欠款MOP$21,942,727.79,以及相關遲延利息。
80. 法律適用錯誤二:錯誤理解後加訂單存在對原合同的依附性
81. 同時,再次重申本上訴理陳述一直強調的正確觀點,就是原告與第二被告及第一被告之間針對後加訂單存在全新、脫離於原承攬合同的全新承攬合同關係。
82. 但原審法官 閣下於被上訴判決第60至61頁中指出:
83. 「分析涉案58個項目,首先,本院認為難以認定原告與第二被告之間就其中的編號56及57項存在直接的合同關係。就此,正如上方分析,第一被告為第二被告的承攬人,而按照獲證事實第531及541點,該等工作原屬第一被告與第二被告之間的合同範圍。在此情況下,可以合理推斷,第二被告在已聘用第一被告的情況下,無須額外與原告另行訂定新的合同關係。此外,本案的獲證事實亦不足以支持原告與第二被告之間就編號56及57項的工作內容已形成新的合同關係,概因本案不存在相關的事實基礎,以顯示原告與第二被告雙方意欲在彼此之間訂立合同,並已為此作出相應的“要約"及“承諾"的意思表示。至於項目編號56及57之外的其他項目,經分析,有關項目絕大部份與原告及第一被告的分包合同框架下前者要進行施工的工作範圍以及工作內容有直接關連,而餘下的一些項目則位處原有的工作範圍之外(例如見項目編號7、25及28)。就前述那些本身位處於分包合同框架下的工作範圍以及與其工作內容有直接關連的項目,除了本案的獲證事實未能支持原告與第二被告之間已就該等項目形成新的合同關係外,要指出的是,除非有任何客觀的誘因,否則,在抽象層面上,在第二被告已聘用第一被告為其承攬人的情況下,難以預期其會繞過第一被告並直接與原告建立新的合同關係,因為這樣的操作有可能將對工程的管理及推進造成負面影響。」
84. 除卻對不同意見保持應有之尊重外,上訴人認為原審法官 閣下的見解與第二被告本身所陳述的內容相矛盾,從而引致錯誤理解58項後加訂單的合同性質。
85. 第二被告於答辯狀第8至65點針對起訴狀陳述原告按第二被告要求完成58項後加訂單提出爭執。但是第二被告否定與原告就相關後加訂單存在任何形式上的溝通交流及指示,相關後加訂單並非由其指示而完成,同時亦從側面否定了相關後加訂單對原合同的依附性。
86. 雖然相關後加訂單在施工地點及內容上的確與原合同存在關連性,原告以“後加"訂單稱呼該58項工程,但不影響該58項工程實際上是全新的承攬工程,是原告與第二被告之間全新的承攬合同。
87. 再者,第二被告指出一定要第二被告同意的情況下才能夠依附於原承攬合同,即從邏輯上可以推出第二被告自己本身也認為本案爭議的後加訂單不屬原合同之依附。
88. 法律錯誤三:錯誤解釋《民法典》第467條規定
89. 倘尊敬的中級法院法官 閣下對上述存在合同關係之觀點依然存在分歧(或者不認同時事實部分存在錯誤),上訴人則對不當得利的適用繼續提出以下理據:
90. 首先,“禁止因他人受有損失而不公平得利的原則"屬本澳法律制度中最廣泛的原則之一。因此防止不公平得利構成債法其中一個基本目的。債法的規定主要是為了社會關係上的法益可以得到公平的分配而存在。因此,可以說債法領域普遍就是為了禁止不公平因他人受有損失而得利。
91. 法庭證實了至少57項案涉訂單並不包括在原告和第一被告的合同中;而且這些案涉後加訂單本身在(未爭執成功的)對應事實中不足以可以構成合同關係;更沒有已證事實有關這些訂單是存在第一被告和第二被告之間。因此,針對本案現有已證實的事實,原審法庭在考慮法律適用時認為不適用不當得利的是錯誤的。
92. 請求上級法院首先應該認可在本案中原告的巨大損失!事件發生於2019年至今5年未收到任何補償!本案已經證實原告確確實實是進行完成涉案的58份後加訂單者!(是“真正流汗的人")原告為此已經全部支付相關的人工費用及物料費用!涉及的金額合共MOP$21,704,327.79,只是第二被告一日的經營收入!7
93. 雖然,尊敬的原審法官 閣下於被上訴之判決第68頁至第69頁中指出:「......本院尚希望說明的一點是,法律並非全無手段讓次承攬人索取其未獲支付的工程款......直接訴訟、一般的債權人代位以及破產程序中的要求清償及訂定債權順位的機制,抽象上均能夠迫使第二被告將其對第一被告倘有的尚欠工程款交出。」
94. 但實際上,原審法官 閣下所指出的其他手段均是建立於爭議訂單的債權債務關係中存在第一被告的前提才存在成功的可能性。
95. 尊敬的原審法官 閣下於被上訴判決第64頁中指出:「首先,在第二被告的財產範圍內,表見地存在“得利"的情況,因為其作為定作人所希望建造的工作物最終順利獲得完成。然而,應指出的是,考慮到第二被告與第一被告之間存在合同關係,而既然有關工作物是基於兩名被告之間的承攬合同而建造,若然第二被告已就承攬合同的原工程內容及新增項目向第一被告作出支付,那麼,第二被告透過付出相應對價而得到的工作物是否仍能構成第二被告的“得利",不無疑問。」
96. 針對上述理解前半部分,上訴人亦持與原審法官 閣下相同之見解,就是第二被告在案涉的承攬合同中“得利"的確是毋庸置疑的事實。
97. 再次重申,本案起碼證實了涉案的58份後加訂單是發生在屬於第二被告所擁有的澳門路氹XXX1樓賭場貴賓廳的場所。第二被告在澳門路氹XXX1樓C、D及E貴賓廳及場館段勤區廚房獲得了由原告完成的58份後加訂單的服務或工作物,這些都能夠變成了其資產的增加或在使用上獲益。值得留意的是,在第二被告的抗辯中從來沒有指出對於這些58份後加訂單的工作物進行拆除或出現沒有效用的情況。
98. 但於後半部分,尊敬的原審法官 閣下在已認定第二被告透過付出相應對價從而得到相應工作物,故此不存在“得利"的觀點,是處於假設第二被告已支付相應價金予第一被告的前提下才能成立。
99. 值得留意的是,事實上於CV2-19-0091-CAO號卷宗內並無任何證據證明第二被告已支付相應價金予第一被告。甚至尊敬的原審法官 閣下要求第二被告在本案主動提交的CV1-19-0062-CAO案8的資料也沒有。
100. 同樣尊敬的原審法官 閣下在認定上訴人受損的源頭非為第二被告亦是處於假設第二被告已支付相應價金予第一被告的前提下才能成立。
101. 根據《民事訴訟法典》第5條處分原則第2款,法官僅得以當事人陳述之事實作為裁判基礎,但不影響第四百三十四條及第五百六十八條規定之適用,亦不妨礙法官依職權考慮從案件調查及辯論中所得出之輔助性事實。
102. 而且第二被告是否已支付相應價金更不是無須陳述及證明的明顯事實。同時該事實亦是第二被告應陳述及證明的,以證明其不存在任何債務,保障自身權益。
103. 故此,只以假設而得出的見解便直接認定第二被告是否存在得利,並否決上訴人受損的源頭為第二被告,以欠缺事實依據的觀點去作出判決未免過於不妥及欠缺考量。
104. 既然無相關事實支撐第二被告已向第一被告作出相對應之給付,相反第二被告已經正常使用澳門路氹XXX1樓C、D及E貴賓廳及場館後勤區廚房並獲得預期的收益及增加資產,明顯是因上訴人的受損而取得利益。
105. 在本案中,即使不能證實涉案的58份後加訂單是由第二被告直接要求,但同樣沒有證實涉案的58份後加訂單是基於第二被告和第一被告之間的合同,更沒有事實證明第二被告已經支付了有關58份後加訂單的報酬予第一被告。
106. 那麼難道第二被告獲利了,但不要向任何人承擔支付責任?結論顯然是不允許的!因將違反債法規範中所體現的正義。
107. 參考由尊敬的陳淦添法官 閣下所着的《債的基本問題與淵源——以《澳門民法典》為視角》第215頁:「······在債法中,正義則表現為交換正義(justiça comutativa)而學者慣常將之演繹為不可不當得利原則9。」
108. 不當得利的制度是為着消除那些不符合交換正義或對價交換原則10的狀態,因此當一名債權人窮盡一切手段,合同關係亦不被承認,最後連作為補充手段的不當得利都無辦法維護其合法權益,便會與不當得利的立法原則本末倒置!
109. 值得補充的是,即使原審法庭認定證實的待證事實第637條,“A R. supervisionou a construção, como lhe competia sendo dona da obra, mas dirigiu-se sempre à H que era a sua empreiteira?"沒有在上訴事實爭執中被推翻,其實都不會影響不當得利可以發生在第二被告與原告之間,因為第二被告由此至終沒有承認案涉的58項後加訂單是發生在第一被告和第二被告中,即沒有和其他人有合同關係。
110. 上訴人的“受損"既是直接源自於第二被告的“得利",第二被告亦應當承擔相關的支付責任。故此,不當得利中的直接得利受損只存在於第二被告與原告之間。
111. 再者,第二被告在庭審末期曾提交屬於初級法院案件編號CV1-19-0062-CAO卷宗資料,其中一份文件為該案件的清理批示,可以清楚看到一些與後加工程相關的待證事實。能夠得出第二被告並沒有承認第一被告在該案中提出的後加工程以及金額,更沒有作出支付。
112. 無論本案爭議的訂單屬於原告與第二被告之間的全新承攬關係,還是應適用不當得利的機制,必須讓原告至少應存在一些手段直接向無故享益的定作人進行索償!
113. 法律適用錯誤四:被上訴判決違反有關舉證責任之規則
114. 針對由誰舉證證明第二被告尚有未付工程款的問題,上訴人與尊敬的原審法官 閣下的見解存在分歧。
115. 上訴人作為原告,針對58份後加訂單(PT18/B/1FJ/VO-01至PT18/B/1FJ/VO-58),已向原審法庭提交一切能夠提交之證據主張其針對第二被告之債權。
116. 尊敬的原審法官 閣下認為在其見解的框架下,若然第二被告(定作人)已將相應價金全數支付予第一被告(承攬人),“不當得利"應是存在於第一被告與上訴人之間。繼而按照原審法官 閣下見解的邏輯可以得出,只要第二被告(定作人)事實上真的已將相應價金全數支付予第一被告,便能將該“若然"轉變為“確實"。
117. 但遺憾的是,事實上於CV2-19-0091-CAO號卷宗內以及庭審證人的聲明中並無任何證據證明第二被告已支付相應價金予第一被告。
118. 故此,為着證明有關後加訂單工程款的債權債務關係是存在於第二被告與第一被告之間,主張第二被告已清償一切後加訂單工程款,證明其針對無論是第一被告還是上訴人均不存在債務,從而符合原審法官 閣下於被上訴判決中所提出的精闢見解,確認“不當得利"的受損得利關係應是存在於第一被告與上訴人之間,便應是由創設權利的第二被告去對有關事實進行舉證。
119. 另一方面,即使根據《民法典》第三百三十五條第2款,為了消滅上訴人所主張的針對第二被告之債權,應是由主張權利所針對之人負責證明。
120. 正如葡萄牙科英布拉上訴法院於2013年12月3日所作之判決11中便針對證明定作人是否已作出對應給付的舉證責任存在以下見解:「......se o dono da obra pagou ao empreiteiro, deve trazer tal realidade ao conhecimento do Tribunal......」
121. 可見第二被告是否已向第一被告清償58項後加訂單工程款的舉證責任應是存在定作人即第二被告身上。
122. 同時必須強調的是,按照一般經驗法則,上訴人事實上是無法知悉第三人之間,即第二被告是否支付有關工程款予第一被告的相關事實,取證亦是難以實現之事實(以上陳述不代表上訴人承認其具有舉證責任)。
123. 上訴人不具有舉證責任之外,同時上訴人只能夠對自身與第二被告之間,即第二被告從沒有向上訴人支付任何後加訂單款項的事實進行舉證。12
124. 因此可見地,尊敬的原審法官 閣下將本該屬於第二被告的舉證責任錯誤地倒置在原告即上訴人身上。
125. 法律適用錯誤五:因過度審理而構成判決無效
126. 最後,上訴人認為被上訴判決存在因過度審理而違反《民事訴訟法典》第563條第2款及第571條第1款d項之“判決無效的瑕疵。
127. 必須指出的是,綜觀第二被告所提交之答辯狀(詳見卷宗第1288頁至1306頁),第二被告只是單純提出針對原告不當得利補充請求之爭執,而沒有提出過任何延訴抗辯或永久抗辯。具體來說,第二被告並沒有就支付相應價金一事陳述任何新事實或提交新證據。
128. 假設第二被告針對原告不當得利的補充請求曾提出過付款的抗辯,法官依職權審理後並以該抗辯理據為由作出裁判,則屬合理。但被上訴判決卻是以一個沒有任何證據的理據,一種假設,第二被告自身亦從沒提及的事實為基礎去作出。
129. 同時原審法官 閣下指出的是在“若然第二被告(定作人)已將相應價金全數支付予第一被告(承攬人)"的情況下該理論才能成立。但實際上毫無提及在“若然"未能或無法成立時,是否應適用不當得利,只是單單不斷強調“若然"成立並以此為理據認定上訴人之請求不成立。
130. 故此被上訴判決新增一個沒有任何證據的理據以支持對上訴人與第二被告之間不存在不當得利的關係,顯然是違反《民事訴訟法典》第571條第1款d項未有就其應審理之問題表明立場“判決無效的瑕疵"。
131. 同時尊敬的原審法官 閣下於被上訴判決第67-68頁中指出:「最近,中級法院(該院2024年5月23日在第586/2023號案的合議庭裁判)亦曾就類同的問題予以討論,並認同在案件沒有足夠的事實基礎支持下,次承攬人直接針對定作人所提出請求不能成立。」
132. 必須指出的是,本案與上述原審法官 閣下所參考之案件存在極為重要的不同之處。
133. 根據中級法院第586/2023號案判決第82頁指:「證人亦講述了第二參加人(即“D有限公司")與“E"的合約價金,以及前者最終已作出支付的款項總額。」,類似本案“D有限公司"為涉案工程的定作人,而“E"為總承建商,案中之原告則為另一索賠的承建商。按上述證人證言即是指在中級法院第586/2023號案的一審庭審記錄中,“D有限公司"作為定作人已就相關工程將相應價金支付予承攬人。
134. 但本案中卻是無任何明顯證據顯示作為定作人的第二被告已將相應價金支付予第一被告。
135. 因此顯然兩個案件是不足以相提並論,其中原審法官賴以是否能成立不當得利的其中一個要件,在本案中是沒有發生的,如前述也不是屬於原告的舉證責任,因此以該案作為本案審判的參考更是欠缺考量。
136. 綜上所述,懇請上級法院裁定上訴人之上訴理由成立,廢止被上訴判決,包括根據《民事訴訟法典》第558條規定法官對證據的評定享有自由心證,上訴人相信任何一個普通人,經分析卷宗內的資料以及本案轉錄的證人證言後,均能發現原審法院在審查證據方面明顯產生錯誤。基於該事實事宜裁判所依據的書證均載於卷宗內,根據《民事訴訟法典》第629條第1款a項之規定,請求變更原審法院所作的事實事宜裁判,將以上爭執待證事實視為證實,第637條視為不證實。
137. 繼而取代原審法院改判上訴人所主張的與第二被告之間存在合同關係成立,並根據《民法典》第787條,判處因第二被告對合同構成過錯不履行,應承擔58項後加訂單的工程欠款MOP$21,942,727.79,以及相關遲延利息。
138. 倘若尊敬的上級法院不認同上訴人主張的與第二被告之間存在合同關係,考慮到案中證人證言以及卷宗書證均顯示第二被告和上訴人在案涉58項後加訂單中存在內在聯繫,而非原審法院所指的得利與受損之間欠缺內在聯繫。基於此,原審法院顯然錯誤解釋和適用《民法典》第467條的規定,應改判上訴人主張的針對第二被告的不當得利補充請求理由成立。
請求:
綜上所述,請求 閣下認定載於本上訴理由陳述內之全部事實爭執理由以及法律理由,並在此基礎上,裁定:
1. 裁定上訴人之上訴理由成立,裁定原審法院在審理事實事宜時在證據評定上出現偏差,或違反一般經驗法則的情況,根據《民事訴訟法典》第629條第1款a項及b項的規定,變更原審法院就事實事宜所作之裁判,包括將下列待證事實的事實變更為獲得證實:
➢ 第13、21、22、25、38、50、63、71、81、92、101、111、123、133、142、153、162、171、184、191、201、211、221、232、243、253、264、274、284、294、306、316、326、336、346、358、368、381、388、400、410、426、436、447、462、474、480、489、499、518、527、535、543、554、566、577、589、599、619條待證事實原審法院均裁定“僅證實原告按第一被告的要求......"透過上級法院至少應裁定“原告按第一被告及第二被告的要求......",或裁定“原告僅按第二被告的要求......"。
➢ 其餘第367、626、629、635條獲得變更為獲得證實
➢ 第637條裁定不獲得證實。
2. 並依據所有已證實的事實(包括上級法院變更後的事實),廢止被上訴判決,繼而取代原審法院改判上訴人主張的與第二被告之間存在合同關係理由成立,並根據《民法典》第787條,判處因第二被告對合同構成過錯不履行,應承擔58項後加訂單的工程欠款MOP$21,942,727.79,以及相關遲延利息。
倘若尊敬的法官 閣下不認同原告與第二被告之間存在合同關係,則補充請求如下:
3. 適用不當得利的機制,根據《民法典》第473條判處第二被告須向原告償還其為58項後加訂單工程所付出了價款之損失,共MOP$21,942,727.79。
倘若尊敬的法官 閣下認為直接改判不適宜,則補充請求如下:
4. 着令卷宗發回原審法院,並根據上訴結果變更的事實事宜和結合其餘的獲證事實就原告所提出的請求作出論處。
*
A Recorrida, B S.A. (B股份有限公司), veio, 06/11/2024, a apresentar as suas contra-alegações constantes de fls. 4995 a 5010, tendo formulado as seguintes conclusões:
I. Vem o presente recurso das sentenças de fls. 4751-4830v. e de fls. 4862-4896v., a primeira que julgou a matéria de facto e a segunda improcedente a acção, absolvendo consequentemente a 2.ª Ré-Recorrida e dona-da-obra, B S.A., dos pedidos;
II. Porém, as referidas decisões não merecem reparo algum, tendo andado bem o Tribunal a quo ao dar como não provada a matéria de facto relativa à execução de ordens de variação ou trabalhos adicionais pela subempreiteira (Recorrente) como implicando a contratação directa desta pela dona-da-obra (Recorrida);
III. E, bem assim, ao interpretar os artigos 1139.º, 400º e 335.º (relativamente à existência de uma relação contratual directa entre a subempreiteira e a dona-da-obra); do artigo 1142.º (relativamente ao direito ao pagamento das alterações exigidas pela dona-da-obra); e, dos artigos 1140.º, 467.º, 468.º e 601.º (relativamente ao enriquecimento sem causa), todos do Código Civil de Macau, no sentido e alcance com que o fez, assim procedendo a um julgamento insindicável;
IV. A causa de pedir da presente acção assenta no contrato de subempreitada celebrado entre a subempreiteira, Autora-Recorrente, e a empreiteira, aqui demandada como 1.ª Ré;
V. A Autora-Recorrente elaborou toda a sua narração e pretensão no referido contrato de subempreitada e não em contratos colaterais ou meros "trabalhos adicionais" que lhe tenham sido directamente encomendados ad hoc pela 2.ª Ré dona-da-obra;
VI. Nem mesmo depois de ter desistido da acção contra a 1.ª Ré-empreiteira, veio a Autora-Recorrente ampliar ou modificar a causa de pedir;
VII. O pedido de modificação da decisão de facto ancora-se em trechos, parciais, das respostas de algumas das testemunhas, descontextualizando-os do respectivo depoimento considerado na sua totalidade;
VIII. A resposta dada pelas testemunhas a uma determinada pergunta instrumental deve ser apreciada no contexto do respectivo depoimento, considerado no seu todo;
IX. «Excedendo a resposta (ou parte dela) o âmbito da pergunta - ou da causa, diríamos nós -, como não escrita deve a mesma considerar-se.»;
X. O que a Autora-Recorrente pretende com este recurso é que as respostas aos quesitos sejam, todas elas, orientadas no sentido de que resultou provado um outro contrato - ou múltiplos contratos -, por si não alegado, que não configura a causa de pedir nem constitui a relação material controvertida por si mesma desenhada;
XI. A sentença de fls. 4751-4830v., relativa à matéria de facto, mostra-se bem fundamentada e justifica as razões pelas quais o Tribunal respondeu daquele modo aos quesitos aqui postos em crise;
XII. Da matéria de facto constante da Especificação e daquela que está documentalmente provada, resulta indubitavelmente que a Autora-Recorrente foi contratada, como subempreiteira, pela 1.ª Ré-empreiteira, e que era esta com quem se relacionava, dava instruções, fornecia documentação e confirmava à Autora os trabalhos a executar, que por sua vez dirigia à 1.ª Ré, e só a esta, as facturas relativas aos trabalhos executados, incluindo os adicionais;
XIII. Razões não há para que a requerida alteração da sentença relativa à matéria de facto seja julgada procedente nesta sede recursória;
XIV. A obrigação de restituição por enriquecimento sem causa reveste natureza subsidiária, não havendo a ela lugar «quando a lei facultar ao empobrecido outro meio de ser indemnizado ou restituído, negar o direito à restituição ou atribuir outros efeitos ao enriquecimento»
XV. Quando o devedor se encontra impossibilitado de cumprir as suas obrigações e em situação de falência, devem todos os credores - incluindo aqueles cujos créditos foram já reconhecidos judicialmente - reclamar os seus créditos na respectiva acção de insolvência, respondendo todo o património do devedor pelas suas dívidas;
XVI. Decretada que foi a falência da 1.ª Ré-empreiteira, impunha-se à subempreiteira-Recorrente o dever de reclamar o seu crédito no respectivo processo de falência;
XVII. Podendo a Autora-Recorrente obter a satisfação dos seus créditos através da intervenção no processo de falência da 1.ª Ré-empreiteira, não pode vir lançar mão do instituto do enriquecimento sem causa para obter da 2.ª Ré-dona-da-obra o pagamento das facturas que apresentou e reclamou daquela;
XVIII. Ainda que outra razão não houvesse, para que a subempreiteira pudesse fazer-se valer do instituto do enriquecimento sem causa, impunha-se que houvesse uma deslocação patrimonial directa, no sentido de que entre o acto gerador do empobrecimento e a vantagem conseguida pela dona-da-obra não exista qualquer outro acto jurídico, de tal forma que se possa concluir que o enriquecimento foi obtido imediatamente à custa daquele que se arroga o direito à restituição;
XIX. A sentença recorrida fez uma análise ponderada dos factos e uma aplicação correcta das normas jurídicas aplicáveis, tendo proferido uma decisão conscienciosa e legalmente fundamentada, ancorando-se nomeadamente em diversa jurisprudência, incluindo a deste Tribunal Superior, tirada no processo n.º 117/2023;
XX. O empobrecimento da Autora-subempreiteira resultou directa e imediatamente da falta de cumprimento do contrato, de subempreitada por parte da 1.ª Ré-empreiteira, e não da actuação da 2.ª Ré-dona-da-obra, que não teve qualquer intervenção naquele contrato e do qual não é parte.
*
Corridos os vistos legais, cumpre analisar e decidir.
* * *
II - PRESSUPOSTOS PROCESSUAIS
Este Tribunal é o competente em razão da nacionalidade, matéria e hierarquia.
O processo é o próprio e não há nulidades.
As partes gozam de personalidade e capacidade judiciária e são dotadas de legitimidade “ad causam”.
Não há excepções ou questões prévias que obstem ao conhecimento do mérito da causa.
* * *
III – FACTOS ASSENTES:
A sentença recorrida deu por assente a seguinte factualidade:
1. 原告為一家在本澳設立之有限公司,其所營事業為“從事設計、建築工作、室內安裝及機電冷氣工程的有限公司”(卷宗第36至56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已證事實A項)
2. 第二被告為一家在本澳設立之有限公司,其所營事業為“提供娛樂諮詢服務”(卷宗第72至109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已證事實B項)
3. 2018年初,第一被告獲第二被告判給了編號B-LOA-2018-071的澳門路氹XXX1樓賭場貴賓廳主合同工作“B Cotai-1F Junket Gaming-Main Contracts Works”合同。(已證事實C項)
4. 2018年1月初,第一被告就澳門路氹XXX1樓賭場貴賓廳主合同的部分工作--- 1樓C、D及E貴賓廳及場館段勤區廚房的裝修工程,邀請原告報價(卷宗第110至188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已證事實D項)
5. 2018年3月28日,原告按第一被告提供的工作量標書回覆了編號PT03-2018報價單(卷宗第110至188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已證事實E項)
6. 2018年4月4日,第一被告向原告就澳門路氹XXX1樓C、D及E貴賓廳及後勤區廚房的裝修工程“Fitting-Out Works for B 1/F Junket C,D,E BOH and Kitchen”的分包合同,發出判給信(Letter of Award)編號H-B Junkets C, D&E 18008,分包合同內容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卷宗第189至205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已證事實F項)
7. 根據上述判給信第2項,有關合同價金為MOP$71,661,710.00,並在第59項確認原告提交的編號PT03-2018報價單。(已證事實G項)
8. 2018 年4月6日,原告簽署了該分包合同的接受信(Statement of Acceptance)(卷宗第189至205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已證事實H項)
9. 接著,在原告已簽署的接受信Statement of Acceptance上,第一被告的行政管理機關成員K標註工程完工日推遲為2018年8月25日(卷宗第189至205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已證事實I項)
10. 2018年4月10日,第一被告的政管理機關成員K向原告透過電郵發出編號H-B Junkets C, D&E 18008分包合同的雙方簽署完整版本供原告存檔(卷宗第189至205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已證事實J項)
11. 2018年7月19日,第二被告電郵通知第一被告,並由第一被告轉告原告首先全力完成澳門路氹XXX1樓C及E貴賓廳的裝修工程,而D貴賓廳的工作不再優先,直到有進一步通知(卷宗第218至222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已證事實K項)
12. 於2019年4月1日,原告的行政管理機關成員I,項目經理C與第一被告的項目經理L及M對58份後加訂單進行討論會議。(已證事實L項)
- 經審判聽證後獲得證明的事實:(相關認定事實的依據見卷宗第4751至4830背頁)
13. 原告與第一被告所簽署、載於卷宗第191至199、202至203頁的Letter of Award(LOA)中,載有以下條款:
“Until a Formal Sub-contract is executed, this Letter of Award and the Annexure 01 & 02 are intended to create a legally binding contract between the parties and if no Sub-Contract Agreement is entered into, the Letter of Award shall cover the whole of the Sub-Contract Works and shall be applied BACK TO BACK to the MAIN CONTRACT.” (對待證事實第1條的回答)
14. 於2018年10月未能具體查明的某天,在原告主張其已完成澳門路氹XXX1樓C及E貴賓廳及場館段勤區廚房的裝修工程後,第一被告的N、L、第二被告的E以及其他人士曾到現場進行驗收。(對待證事實第4條的回答)
15. 2019年1月21日下午約6時半,第一被告透過電話通知原告的項目經理C,第一被告已被第二被告終止是次貴賓廳裝修項目合同,要求原告通知所有在該項目之工人,不能再進入XXX內的施工位置。(對待證事實第6條的回答)
16. 原告的項目經理C於同日2019年1月21日下午約7時嘗試進入施工位置,現場的保安人員阻止其進入。(對待證事實第7條的回答)
17. 2019年1月23日,原告收到第一被告的行政管理機關成員K發出的合同(編號H-B Junkets C, D&E 18008)終止信(卷宗第262至263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9條的回答)
18. 根據該終止信,合同的工作自2019年1月21日下午6點停止,且第一被告提出會與第二被告盡快核算最終帳目(卷宗第262至263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10條的回答)
19. 2018年4月12日,在XXX一樓“D貴賓廳”地盤現場,第一被告的項目經理(Project Manager)O指出根據第二被告的要求,口頭要求原告提供拆除位於XXX一樓“C, D及E貴賓廳”現有石膏板牆,磚間牆和混凝土牆,提供人手清拆,清走建築廢料,供應,安裝和拆除臨時圍欄的服務。(對待證事實第11條的回答)
20. 原告檢視整份編號H-B Junkets C, D & E18008合同的工作內容,發現合同清單列表的所有工作項目都不包括拆除原有間隔及相關保護工作(卷宗第110至205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 (對待證事實第12條的回答)
21. 2018年10月14日,原告按第一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11條所描述的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01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對待證事實第13條的回答)
22. 2018年10月31日,原告發出電郵通知第一被告的K, P和N,於雲端硬盤下載有關本工程的部分後加訂單,其中包括編號為PT18/B/1FJ/VO-01的後加訂單以及對應完成的工作圖則,訂單內容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卷宗第383至391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14條的回答)
23. 有關編號為PT18/B/1FJ/VO-01後加訂單之總價金訂為MOP$1,292,794.50(卷宗第386至391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15條的回答)
24. 訂單中的第A至Q項所載費用是原告根據其採購物料、清拆人工費用及清走建築廢料所需的花費,另加上原告的利潤所計算得出。(對待證事實第16條的回答)
25. 第一被告沒有回覆任何電郵反對編號為PT18/B/1FJ/VO-01後加訂單。(對待證事實第17條的回答)
26. 原告已支付編號PT18/B/1FJ/VO-01後加訂單所涉及的人工及物料等費用。(對待證事實第19條的回答)
27. 直至提起本訴訟之日,第一被告或第二被告均沒有向原告支付編號為PT18/B/1FJ/VO-01後加訂單的任何款項。(對待證事實第20條的回答)
28. 2018年4月20日,第一被告的設計經理(Design Manager)Q透過電郵要求原告於“C、D及E貴賓廳”機電房、綱絡服務器房等機電房的牆身材料由石膏板改用磚間隔牆,該電郵同時抄送給卷宗第392頁所載人士。(對待證事實第21條的回答)
29. 按照第一被告的要求,原告需要根據第二被告提供圖則編號:H-1FJ-DD-AR-1230、H-1FJ-DD-AR-1240及H-1FJ-DD-AR-1250,進行磚間隔牆的建造:
C貴賓廳合共有303.38平方米
D貴賓廳合共有209.64平方米
E貴賓廳合共有279.93平方米(對待證事實第22條的回答)
30. 根據編號H-B Junkets C, D & E18008合同中的SOR 2 – Builders Work分項,工作內容是依據清單列表內供應及安裝石膏板間隔牆,而合同沒有規定前述區域是以沙磚牆、批盪及油漆等工序建造。(對待證事實第23條的回答)
31. 為完成磚間隔牆身,原告需作出相關工序包括批盪、抹灰及油漆,且因上述磚牆高度為6.5米以上,磚牆內需要加鋼結構加固等相關工作。(對待證事實第24條的回答)
32. 2018年6月28日,原告按第一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21及22條所描述的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02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對待證事實第25條的回答)
33. 2018年10月31日,原告發出電郵通知第一被告的K, P和N,於雲端硬盤下載有關本工程的部分後加訂單,其中包括編號為PT18/B/1FJ/VO-02的後加訂單以及對應完成的工作圖則,訂單內容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26條的回答)
34. 有關編號為PT18/B/1FJ/VO-02的後加訂單之總價金訂為MOP$3,956,983.75(卷宗第403至404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27條的回答)
35. 訂單中的第A至H項所載費用是原告根據其採購物料、人工費用、現場量度呎吋及搬運材料所需的花費,另加上原告的利潤所計算得出。(對待證事實第28條的回答)
36. 在上述訂單中,原告第I項中按照其與第一被告之間的合同單價,扣除了該合同內已包含的材料及人工費用。(對待證事實第28條的回答)
37. 第一被告沒有回覆任何電郵反對編號為PT18/B/1FJ/VO-02後加訂單。(對待證事實第29條的回答)
38. 原告已支付編號PT18/B/1FJ/VO-02後加訂單所涉及的人工及物料等費用。(對待證事實第31條的回答)
39. 直至提起本訴訟之日,第一被告或第二被告均沒有向原告支付編號為PT18/B/1FJ/VO-02後加訂單的任何款項。(對待證事實第32條的回答)
40. 2018年5月14日,第一被告的人員口頭通知原告,其需要根據第二被告提供圖則編號:H-1FJ-AC-1430, H-1FJ-AC-1440及H-1FJ-AC-1450,額外填充輕質混凝土到地板平水高度:
➢ C貴賓廳合共有99.28平方米
➢ D貴賓廳合共有33.36平方米
➢ E貴賓廳合共有98.9平方米。(對待證事實第33條的回答)
41. 原告檢視整份編號H-B Junkets C, D & E18008合同以及原合同圖則的工作內容,發現合同清單列表的所有工作項目都不包括填充輕質混凝土到地板平水高度的工作(卷宗第110至205、408至411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34條的回答)
42. 2018年10月31日,原告發出電郵通知第一被告的K, P和N,於雲端硬盤下載有關本工程的部分後加訂單,其中包括編號為PT18/B/1FJ/VO-03的後加訂單,訂單內容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卷宗第383至385、412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35條的回答)
43. 有關編號為PT18/B/1FJ/VO-03的後加訂單之總價金訂為MOP$254,078.00(卷宗第412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36條的回答)
44. 訂單中的第A至E項所載費用是原告根據採購該物料,安裝人工費用,現場量度呎吋,搬運建築材清走建築廢料所需的花費,另加上原告的利潤所計算得出。(對待證事實第37條的回答)
45. 2018年12月5日,原告按第一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33條所描述的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03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對待證事實第38條的回答)
46. 第一被告沒有回覆任何電郵反對編號為PT18/B/1FJ/VO-03後加訂單。(對待證事實第39條的回答)
47. 原告已支付編號PT18/B/1FJ/VO-03後加訂單所涉及的人工及物料等費用。(對待證事實第41條的回答)
48. 直至提起本訴訟之日,第一被告或第二被告均沒有向原告支付編號為PT18/B/1FJ/VO-03後加訂單的任何款項。(對待證事實第42條的回答)
49. 2018年9月10日前,原告完成安裝“C貴賓廳”大廳假天花及飾面牆(卷宗第416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43條的回答)
50. 2018年9月14日,第一被告的項目經理(Project Manager)L及XX燈飾供應商因燈飾出現過重的問題,於現場口頭要求原告按圖則指示於“C貴賓廳”大廳假天花及牆身位置,對於 DL-306燈飾及牆身的DL-307壁燈,提供燈飾金屬固定鐵架給予XX燈飾供應商安裝(卷宗第417至418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44條的回答)
51. 根據編號H-B Junkets C, D & E18008合同以及原合同圖則中的SOR 7-Fixtures & Fittings/第14 A項,燈飾金屬固定鐵架這只是包括DL-301、 DL-304A–E、DL-305及DL-308型號(卷宗第419至420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45條的回答)
52. 上述合同的單價表內不包括“C貴賓廳”DL-306及DL-307型號的燈飾金屬固定鐵架(卷宗第110至205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46條的回答)
53. 原告需要根據第二被告提供原圖則編號:WES-INT-008-2130及WES-INT-008-6391的基礎上,根據第二被告所指出的位置,第一被告要求原告額外提供燈飾金屬固定鐵架給予XX燈飾供應商安裝。(對待證事實第47條的回答)
54. 為完成上述假天花位置的DL-306燈飾的額外增加鐵屬固定架工作,原告需要加開維修口,從而供工人經維修口進入假天花內安裝鐵屬固定架。完成安裝鐵屬固定架後,原告還需要將加開的維修口填補及重新油漆等工作。(對待證事實第48條的回答)
55. 此外,為完成上述牆身DL-307型號壁燈的額外增加鐵屬固定架工作,原告需要將牆身已完成安裝的軟包飾面及石膏板拆除,並於金屬龍骨加狀2.0mm金屬鐵板及預留4支12mm絲栓。在完成安裝2.0mm金屬鐵板及預留4支12mm絲栓後,原告需要再重新安裝石膏板及軟包飾面。(對待證事實第49條的回答)
56. 2018年9月28日,原告按第一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44及47條所描述的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04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對待證事實第50條的回答)
57. 2018年10月31日,原告發出電郵通知第一被告的K, P和N,於雲端硬盤下載有關本工程的部分後加訂單。其中包括編號為PT18/B/1FJ/VO-04的後加訂單,訂單內容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卷宗第383至385、422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51條的回答)
58. 有關編號為PT18/B/1FJ/VO-04後加訂單之總價金訂為MOP$209,026.90(卷宗第422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52條的回答)
59. 訂單中的第A至J項所載費用是原告根據採購該物料,安裝人工,現場量度呎吋及搬運材料所需的花費,另加上原告的利潤所計算得出。(對待證事實第53條的回答)
60. 第一被告沒有回覆任何電郵反對編號為PT18/B/1FJ/VO-04後加訂單。(對待證事實第54條的回答)
61. 原告已支付編號PT18/B/1FJ/VO-04後加訂單所涉及的人工及物料等費用。(對待證事實第56條的回答)
62. 直至提起本訴訟之日,第一被告或第二被告均沒有向原告支付編號為PT18/B/1FJ/VO-04後加訂單的任何款項。(對待證事實第57條的回答)
63. 2018年8月6日,第一被告的項目經理(Project Manager)L透過電郵要求原告根據第二被告提供的圖則於“C,D及E貴賓廳”增加共97個額外檢修門,該電郵同時抄送給第一被告及第二被告的其他項目負責人(卷宗第423至426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
➢ C貴賓廳合其有49個
➢ D貴賓廳合其有27個
➢ E貴賓廳合其有21個。(對待證事實第58條的回答)
64. 原告檢視整份編號為H-B Junkets C, D & E18008合同的工作內容,發現合同清單列表的所有工作項目都不包括C,D及E貴賓廳分別提供及安裝額外檢修門(卷宗第110至205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 。(對待證事實第59條的回答)
65. 2018年10月31日,原告發出電郵通知第一被告的K, P和N,於雲端硬盤後下載有關本工程的部分後加訂單。其中包括編號為PT18/B/1FJ/VO-05的後加訂單,訂單內容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卷宗第383至385、427至429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60條的回答)
66. 有關編號PT18/B/1FJ/VO-05後加訂單之總價金訂為MOP$273,100.00(卷宗第427至429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61條的回答)
67. 編號PT18/B/1FJ/VO-05後加訂單中的第A至J項所載費用是原告根據採購該物料,批灰,油漆,安裝人工,現場量度呎吋及搬運材料所需的的花費,另加上原告的利潤所計算得出。(對待證事實第62條的回答)
68. 2018年12月16日,原告按第一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58條所描述的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05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對待證事實第63條的回答)
69. 第一被告沒有回覆任何電郵反對編號為PT18/B/1FJ/VO-05後加訂單。(對待證事實第64條的回答)
70. 原告已支付編號PT18/B/1FJ/VO-05後加訂單所涉及的人工及物料等費用。(對待證事實第66條的回答)
71. 直至提起本訴訟之日,第一被告或第二被告均沒有向原告支付編號為PT18/B/1FJ/VO-05後加訂單的任何款項。(對待證事實第67條的回答)
72. 2018年8月30日,原告完成安裝“E貴賓廳”的大廳位假天花連油漆工作(卷宗第433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68條的回答)
73. 2018年9月8日,因漏水問題導致“E貴賓廳”大廳的假天花受損(卷宗第434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69條的回答)
74. 2018年9月11日下午,第一被告的項目總監(Project Director)N口頭要求原告於一星期內進行將受損假天花拆卸及重新再做的工作。(對待證事實第70條的回答)
75. 2018年9月17日,原告按第一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70條所描述的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06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對待證事實第71條的回答)
76. 2018年10月31日,原告發出電郵通知第一被告K, P和N,於雲端硬盤下載有關本工程的部分後加訂單。其中包括編號為PT18/B/1FJ/VO-06的後加訂單及現場相片,訂單內容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72條的回答)
77. 有關編號PT18/B/1FJ/VO-06後加訂單之總價金訂為MOP$183,686.00(卷宗第439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73條的回答)
78. 訂單中的第A至G項所載費用是原告根據採購該物料,批灰,油漆,金泊,安裝人工連超時工作,現場量度呎吋、搬運材料及清走拆卸後廢料所需的花費,另加上原告的利潤所計算得出。(對待證事實第74條的回答)
79. 第一被告沒有回覆任何電郵反對編號為PT18/B/1FJ/VO-06後加訂單。(對待證事實第75條的回答)
80. 原告已支付編號PT18/B/1FJ/VO-06後加訂單所涉及的人工及物料等費用。(對待證事實第77條的回答)
81. 直至提起本訴訟之日,第一被告或第二被告均沒有向原告支付編號為PT18/B/1FJ/VO-06後加訂單的任何款項。(對待證事實第78條的回答)
82. 2018年8月10日,第一被告的項目經理(Project Manager)L口頭於XXX一樓“E貴賓廳”貴賓走廊地盤現場,原告需要根據第二被告提供的圖則編號H-1FJ-AC-1250, H-1FJ-AC-1350-1,H-1FJ-AC-1550及H-1FJ-AC-3503,額外延長貴賓走廊假天花以及雲石牆身(卷宗第440至443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79條的回答)
83. 原告檢視整份編號為H-B Junkets C, D & E18008合同以及原合同圖則的工作內容,發現合同清單列表及圖則的所有工作項目都不包括“E貴賓廳”貴賓走廊額外延長假天花以及雲石牆身(卷宗第110至205、444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80條的回答)
84. 2018年9月17日,原告按第一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79條所描述的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07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對待證事實第81條的回答)
85. 2018年10月31日,原告發出電郵通知第一被告的K, P和N,於雲端硬盤下載有關本工程的部分後加訂單。其中包括編號為PT18/B/1FJ/VO-07的後加訂單,訂單內容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卷宗第383至385、445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82條的回答)
86. 有關編號為PT18/B/1FJ/VO-07後加訂單之總價金訂為MOP$155,189.66(卷宗第445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83條的回答)
87. 訂單中的各項如下:
➢ 第A項的服務費與原合同的SOR 5 – Ceiling Finishes/4 - A項的價金一樣;
➢ 第B項的服務費與原合同的SOR 4 – Wall Finishes/11 - D項的價金一樣;
➢ 第C項至E項和G項至H項的服務費與原合同的SOR 3 – Floor Finishes/4 - A,H,J,U及T項的價金一樣;
➢ 第F項的服務費與原合同的第SOR 2 – Builders Works/8 A項的價金一樣;
➢ 訂單中的所載費用是原告根據採購該物料,現場量度呎吋及搬運材料所需的花費,另加上原告的利潤所計算得出。(對待證事實第84條的回答)
88. 第一被告沒有回覆任何電郵反對編號為PT18/B/1FJ/VO-07後加訂單。(對待證事實第85條的回答)
89. 原告已支付編號PT18/B/1FJ/VO-07後加訂單所涉及的人工及物料等費用。(對待證事實第87條的回答)
90. 直至提起本訴訟之日,第一被告或第二被告均沒有向原告支付編號為PT18/B/1FJ/VO-07後加訂單的任何款項。(對待證事實第88條的回答)
91. 2018年5月24日, 第一被告的高級項目協調員(Senior Project Coordinator) R透過電郵要求原告根據第二被告提供的圖則提供及安裝假天花頂上維修通道供“D及E貴賓廳”使用,該電郵同時抄送給卷宗第446頁所載人士:
➢ D貴賓廳合共有51.57米
➢ E貴賓廳合共有30.85米長。(對待證事實第89條的回答)
92. 2018年7月30日, 第一被告的項目經理(Project Manager)L電郵要求原告提供及安裝假天花頂上維修通道供“C貴賓廳”使用(卷宗第459至467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
➢ C貴賓廳合共有26.8米長。(對待證事實第90條的回答)
93. 原告檢視整份編號為H-B Junkets C, D & E18008合同的工作內容,發現合同清單列表及圖則的所有工作項目都不包括“C,D及E貴賓廳”提供及安裝假天花頂上維修通道(卷宗第110至205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91條的回答)
94. 2018年8月10日,原告按第一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89條所描述的工作,對應為PT18/B/1FJ/VO-08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對待證事實第92條的回答)
95. 2018年10月31日,原告發出電郵通知第一被告的K, P和N,於雲端硬盤後下載有關本工程的部分後加訂單。其中包括編號為PT18/B/1FJ/VO-08的後加訂單,訂單內容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卷宗第383至385、471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 (對待證事實第93條的回答)
96. 有關編號為PT18/B/1FJ/VO-08後加訂單之總價金訂為MOP$697,022.00(卷宗第471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 (對待證事實第94條的回答)
97. 訂單中的第A至J項所載費用是原告根據採購該物料,安裝人工,結構工程師計算及設計、現場量度呎吋、搬運材料及清走拆卸後廢料所需的花費,另加上原告的利潤所計算得出。(對待證事實第95條的回答)
98. 第一被告沒有回覆任何電郵反對編號為PT18/B/1FJ/VO-08的後加訂單。 (對待證事實第96條的回答)
99. 原告已支付編號PT18/B/1FJ/VO-08後加訂單所涉及的人工及物料等費用。(對待證事實第98條的回答)
100. 直至提起本訴訟之日,第一被告或第二被告均沒有向原告支付編號為PT18/B/1FJ/VO-08後加訂單的任何款項。(對待證事實第99條的回答)
101. 2018年9月7日,第一被告的項目經理(Project Manager)L透過電郵要求原告根據第二被告提供的圖則於“C、D及E貴賓廳”之賬房寫字樓及會議室提供拆除牆身石膏板給予後加燈掣位及冷氣溫度掣留喉使用,完成所需工作後,重新安裝石膏板,批灰及貼回牆紙等工作,該電郵同時抄送給卷宗第472頁所載人士:
➢ C貴賓廳合共有6個位置
➢ D貴賓廳合共有5個位置
➢ E貴賓廳合共有2個位置。(對待證事實第100條的回答)
102. 2018年9月15日,原告按第一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100條所描述的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09後加訂單的工作項。(對待證事實第101條的回答)
103. 2018年10月31日,原告發出電郵通知第一被告的K, P和N,於雲端硬盤下載有關本工程的部分後加訂單。其中包括編號為PT18/B/1FJ/VO-09的後加訂單,訂單內容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卷宗第383至385、476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102條的回答)
104. 有關編號PT18/B/1FJ/VO-09後加訂單之總價金訂為MOP$57,000.00(卷宗第476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103條的回答)
105. 訂單中的第A至L項所載費用是原告根據採購該物料,安裝人工,搬運材料及清走拆卸後廢料所需的花費,另加上原告的利潤所計算得出。(對待證事實第104條的回答)
106. 第一被告沒有回覆任何電郵反對編號為PT18/B/1FJ/VO-09的後加訂單。(對待證事實第105條的回答)
107. 原告已支付編號PT18/B/1FJ/VO-09後加訂單所涉及的人工及物料等費用。(對待證事實第107條的回答)
108. 直至提起本訴訟之日,第一被告或第二被告均沒有向原告支付編號為PT18/B/1FJ/VO-09後加訂單的任何款項。(對待證事實第108條的回答)
109. 2018年8月23日,第一被告的項目經理(Project Manager)L透過電郵要求原告根據第二被告提供的圖則及圖片於“C、貴賓廳”近幕牆位置提供及安裝34米長金屬收口片連木底框,該電郵同時抄送給卷宗第477頁所載人士。(對待證事實第109條的回答)
110. 原告檢視整份編號為H-B Junkets C, D & E18008合同的工作內容,發現合同清單列表及圖則的所有工作項目都不包括“C、貴賓廳”近幕牆位置提供及安裝金屬收口片。(見附件4及附件5) (對待證事實第110條的回答)
111. 2018年9月5日,原告按第一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109條所描述的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10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對待證事實第111條的回答)
112. 2018年10月31日,原告發出電郵通知第一被告的K, P和N,於雲端硬盤後下載有關本工程的部分後加訂單。其中包括編號為PT18/B/1FJ/VO-10的後加訂單,訂單內容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卷宗第383至385、482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112條的回答)
113. 有關編號PT18/B/1FJ/VO-10後加訂單之總價金訂為MOP$100,400.00(卷宗第482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113條的回答)
114. 訂單中的第A至F項所載費用是原告根據採購該物料,安裝人工,現場量度呎吋、搬運材料及清走建築廢料所需的花費,另加上原告的利潤所計算得出。(對待證事實第114條的回答)
115. 第一被告沒有回覆任何電郵反對編號PT18/B/1FJ/VO-10後加訂單。(對待證事實第115條的回答)
116. 原告已支付編號PT18/B/1FJ/VO-10後加訂單所涉及的人工及物料等費用。(對待證事實第117條的回答)
117. 直至提起本訴訟之日,第一被告或第二被告均沒有向原告支付編號為PT18/B/1FJ/VO-10後加訂單的任何款項。(對待證事實第118條的回答)
118. 2018年8月14日,第一被告的項目經理(Project Manager)L透過電郵要求原告根據第二被告提供的圖則及圖片於“C、D及E貴賓廳”額外供應及安裝特別訂制的10吋顯示屏金屬固定架及飾面金屬邊框,該電郵同時抄送給卷宗第483頁所載人士:
C貴賓廳合共有7個
D貴賓廳合共有5個
E貴賓廳合共有5個。(對待證事實第119條的回答)
119. 原告檢視整份編號為H-B Junkets C, D & E18008合同的工作內容,發現合同清單列表及圖則的所有工作項目都不包括“C、D及E貴賓廳”額外供應及安裝特別訂制的10吋顯示屏金屬固定架及飾面金屬邊框(卷宗第110至205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120條的回答)
120. 為完成上述供應及安裝顯示屏金屬固定架及飾面金屬邊框工作,原告需要將牆身飾面玻璃或木飾面板開孔,並於牆身內加安裝可活動的金屬固定架。(對待證事實第121條的回答)
121. 待第二被告的其他分判商安裝完成10吋顯示屏後,原告需要按第一被告的要求,再繼續於10吋顯示屏邊位安裝飾面金屬邊框。(對待證事實第122條的回答)
122. 2018年10月11日,原告按第一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119條所描述的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11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對待證事實第123條的回答)
123. 2018年10月31日,原告發出電郵通知第一被告的K, P和N,於雲端硬盤下載有關本工程的部分後加訂單。其中包括編號為PT18/B/1FJ/VO-11後加訂單,訂單內容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卷宗第383至385、490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124條的回答)
124. 有關編號PT18/B/1FJ/VO-11後加訂單之總價金訂為MOP$63,560.00(卷宗第490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125條的回答)
125. 編號PT18/B/1FJ/VO-11後加訂單中的第A至I項所載費用是原告根據採購該物料,安裝人工用,現場量度呎吋及搬運材料所需的花費,另加上原告的利潤所計算得出。(對待證事實第126條的回答)
126. 第一被告沒有回覆任何電郵反對編號為PT18/B/1FJ/VO-11後加訂單。(對待證事實第127條的回答)
127. 原告已支付編號PT18/B/1FJ/VO-11後加訂單所涉及的人工及物料等費用。(對待證事實第129條的回答)
128. 直至提起本訴訟之日,第一被告或第二被告均沒有向原告支付編號為PT18/B/1FJ/VO-11後加訂單的任何款項。(對待證事實第130條的回答)
129. 2018年7月19日前,原告完成原合同的SOR 5 – Ceiling Finishes/4於“D及E貴賓廳”位置假天花開燈孔給予機電判工安裝燈飾。(對待證事實第131條的回答)
130. 2018年7月19日, 第一被告的項目經理(Project Manager)L透過電郵通知原告 “D及E、貴賓廳”位置部份燈位改動,要求原告根據第二被告提供的圖則及圖片提供開燈孔及舊燈孔封回等工作,該電郵同時抄送給卷宗第491頁所載人士:
D貴賓廳合共有96個
E貴賓廳合共有82個。(對待證事實第132條的回答)
131. 2018年7月28日,原告按第一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132條所描述的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12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對待證事實第133條的回答)
132. 2018年10月31日,原告發出電郵通知第一被告的K, P和N,於雲端硬盤下載有關本工程的部分後加訂單。其中包括編號為PT18/B/1FJ/VO-12後加訂單,訂單內容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卷宗第383至385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134條的回答)
133. 有關編號PT18/B/1FJ/VO-12後加訂單之總價金訂為MOP$222,000.00(卷宗第503至507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135條的回答)
134. 訂單中的第A至Q項所載費用是原告現場量度呎吋、人工費用、搬運材料及清走拆卸後廢料所需的花費,另加上原告的利潤所計算得出。(對待證事實第136條的回答)
135. 第一被告沒有回覆任何電郵反對編號為PT18/B/1FJ/VO-12後加訂單。(對待證事實第137條的回答)
136. 原告已支付編號PT18/B/1FJ/VO-12後加訂單所涉及的人工及物料等費用。(對待證事實第139條的回答)
137. 直至提起本訴訟之日,第一被告或第二被告均沒有向原告支付編號為PT18/B/1FJ/VO-12後加訂單的任何款項。(對待證事實第140條的回答)
138. 2018年7月7日,第一被告的現場經理(Site Manager)S電郵要求原告根據第二被告提供的圖則於“C、D及E貴賓廳”牆身位置開孔,供第二被告安裝閉路電視鏡頭及讀咭器使用,該電郵同時抄送給卷宗第508頁所載人士:
C貴賓廳合共有7個
D貴賓廳合共有6個
E貴賓廳合共有2個。(對待證事實第141條的回答)
139. 2018年7月12日,原告按第一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141條所描述的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13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對待證事實第142條的回答)
140. 2018年10月31日,原告發出電郵通知第一被告的K, P和N,於雲端硬盤後下載有關本工程的部分後加訂單。其中包括編號為PT18/B/1FJ/VO-13的後加訂單及對應完成的工作圖則,訂單內容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卷宗第383至385、512至515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143條的回答)
141. 有關PT18/B/1FJ/VO-13後加訂單之總價金訂為MOP$36,800.00(卷宗第512至515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144條的回答)
142. 訂單中的第A至K項所載費用是原告根據現場量度呎吋、人工費用、搬運材料及清走廢料所需的花費,另加上原告的利潤所計算得出。(對待證事實第145條的回答)
143. 第一被告沒有回覆任何電郵反對編號PT18/B/1FJ/VO-13後加訂單。(對待證事實第146條的回答)
144. 原告已支付編號PT18/B/1FJ/VO-13後加訂單所涉及的人工及物料等費用。(對待證事實第148條的回答)
145. 直至提起本訴訟之日,第一被告或第二被告均沒有向原告支付編號為PT18/B/1FJ/VO-13後加訂單的任何款項。(對待證事實第149條的回答)
146. 2018年7月7日前,原告完成原合同的SOR 2 – Builders Works/3,5及7 “C、D及E、貴賓廳”內茶水間牆身工作。(對待證事實第150條的回答)
147. 2018年7月7日,第一被告的現場經理(Site Manager)S透過電郵要求原告根據第二被告提供的圖則於“C、D及E、貴賓廳”的茶水間牆身提供安裝2.0mm鐵板加固供安裝淨水滲透(RO)系統使用,該電郵同時抄送給卷宗第516頁所載人士:
C貴賓廳合共有10.7平方米
D貴賓廳合共有13.17平方米
E貴賓廳合共有20.9平方米。(對待證事實第151條的回答)
148. 原告檢視整份編號為H-B Junkets C, D & E18008合同的工作內容,發現合同清單列表及圖則的所有工作項目都不包括“C、D及E、貴賓廳”的茶水間牆身提供安裝2.0mm鐵板加固供安裝淨水滲透(RO)系統使用(卷宗第110至205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152條的回答)
149. 2018年7月25日,原告按第一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151條所描述的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14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對待證事實第153條的回答)
150. 2018年10月31日,原告發出電郵通知第一被告的K, P和N,於雲端硬盤後下載有關本工程的部分後加訂單。其中包括編號為PT18/B/1FJ/VO-14後加訂單,訂單內容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卷宗第383至385、528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154條的回答)
151. 有關編號PT18/B/1FJ/VO-14後加訂單之總價金訂為MOP$83,558.75(卷宗第528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155條的回答)
152. 訂單中的各項如下:
- 第C,F及I項的服務費與原合同的SOR 2- Builders Works/3 F項的價金一樣;
- 訂單中的所載費用是原告根據採購該物料、人工費用、搬運材料及清走拆卸後廢料所需的花費,另加上原告的利潤所計算得出。(對待證事實第156條的回答)
153. 第一被告沒有回覆任何電郵反對編號為PT18/B/1FJ/VO-14後加訂單。(對待證事實第157條的回答)
154. 原告已支付編號PT18/B/1FJ/VO-14後加訂單所涉及的人工及物料等費用。(對待證事實第159條的回答)
155. 直至提起本訴訟之日,第一被告或第二被告均沒有向原告支付編號為PT18/B/1FJ/VO-14後加訂單的任何款項。(對待證事實第160條的回答)
156. 2018年6月27日,第一被告的項目經理(Project Manager)O透過電郵要求原告根據第二被告提供的圖則於“D貴賓廳”供電總掣房內額外增加地台孔位,供機電部分的分判商使用,該電郵同時抄送給卷宗第529頁所載人士。(對待證事實第161條的回答)
157. 2018年7月4日,原告按第一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161條所描述的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15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對待證事實第162條的回答)
158. 2018年10月31日,原告發出電郵通知第一被告的K, P和N,於雲端硬盤後下載有關本工程的部分後加訂單。其中包括編號為PT18/B/1FJ/VO-15後加訂單,訂單內容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卷宗第383至385、531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163條的回答)
159. 有關編號PT18/B/1FJ/VO-15後加訂單之總價金訂為MOP$14,300.00(卷宗第531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164條的回答)
160. 訂單中的第A至F項所載費用是原告根據現場量度呎吋、工人打鑿地台,於地下假天花內監察開孔情況,搬運材料及清走拆卸後廢料所需的花費,另加上原告的利潤所計算得出。(對待證事實第165條的回答)
161. 第一被告沒有回覆任何電郵反對編號PT18/B/1FJ/VO-15後加訂單。(對待證事實第166條的回答)
162. 原告已支付編號PT18/B/1FJ/VO-15後加訂單所涉及的人工及物料等費用。(對待證事實第168條的回答)
163. 直至提起本訴訟之日,第一被告或第二被告均沒有向原告支付編號為PT18/B/1FJ/VO-15後加訂單的任何款項。(對待證事實第169條的回答)
164. 2018年6月21日,第一被告的現場經理(Site Manager)S電郵要求原告根據第二被告提供的圖則及圖片於“D貴賓廳”網絡服務器房內混凝土牆額外增加孔位、將舊有孔位封閉、將舊有冷氣風槽拆卸及清走,該電郵同時抄送給卷宗第532頁所載人士。(對待證事實第170條的回答)
165. 2018年7月2日,原告按第一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170條所描述的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16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對待證事實第171條的回答)
166. 2018年10月31日,原告發出電郵通知第一被告的K, P和N,於雲端硬盤後下載有關本工程的部分後加訂單。其中包括編號為PT18/B/1FJ/VO-16後加訂單,訂單內容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卷宗第383至385、535至536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172條的回答)
167. 有關編號為PT18/B/1FJ/VO-16後加訂單之總價金訂為MOP$69,500.00(卷宗第535至536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173條的回答)
168. 訂單中的第A至H項所載費用是原告根據現場量度呎吋,工人打鑿混凝土牆,及清走拆卸後廢料所需的花費,另加上原告的利潤所計算得出。(對待證事實第174條的回答)
169. 原告未曾從第一被告或第二被告處收到過他們對編號為PT18/B/1FJ/VO-16後加訂單的反對。(對待證事實第176條的回答)
170. 原告已支付編號PT18/B/1FJ/VO-16後加訂單所涉及的人工及物料等費用。(對待證事實第177條的回答)
171. 直至提起本訴訟之日,第一被告或第二被告均沒有向原告支付編號為PT18/B/1FJ/VO-16後加訂單的任何款項。(對待證事實第178條的回答)
172. 2018年6月20日,第一被告的項目經理(Project Manager)L電郵要求原告根據第二被告提供的圖則及圖片於“C、D及E貴賓廳”員工休息室內提供潔具及去水喉地台孔位,該電郵同時抄送給卷宗第537頁所載人士。(對待證事實第179條的回答)
173. 原告檢視整份編號為H-B Junkets C, D & E18008合同的工作內容,發現合同清單列表及圖則的所有工作項目都不包括“C、D及E貴賓廳”員工休息室內提供潔具及去水喉地台孔位。(對待證事實第180條的回答)
174. 2018年10月31日,原告發出電郵通知第一被告的K, P和N,於雲端硬盤後下載有關本工程的部分後加訂單。其中包括編號為PT18/B/1FJ/VO-17的後加訂單,訂單內容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卷宗第383至385、554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181條的回答)
175. 有關編號為PT18/B/1FJ/VO-17後加訂單之總價金訂為MOP$46,300.00(卷宗第554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182條的回答)
176. 訂單中的第D至F項所載費用是原告根據採購該物料,人工費用,現場量度呎吋、於地下假天花內監察開孔情況,搬運材料及清走拆卸後廢料所需的花費,另加上原告的利潤所計算得出。(對待證事實第183條的回答)
177. 2018年12月23日,原告按第一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179條所描述的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17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對待證事實第184條的回答)
178. 第一被告沒有回覆任何電郵反對編號為PT18/B/1FJ/VO-17後加訂單。(對待證事實第185條的回答)
179. 原告已支付編號PT18/B/1FJ/VO-17後加訂單所涉及的人工及物料等費用。(對待證事實第186條的回答)
180. 直至提起本訴訟之日,第一被告或第二被告均沒有向原告支付編號為PT18/B/1FJ/VO-17後加訂單的任何款項。(對待證事實第187條的回答)
181. 2018年7月5日,第一被告的項目經理(Project Manager)O透過電郵要求原告根據第二被告提供的圖則供應及安裝“C貴賓廳”幕牆的金屬玻璃門,該電郵同時抄送給卷宗第555頁所載人士。(對待證事實第188條的回答)
182. 原告檢視整份編號為H-B Junkets C, D & E18008合同的工作內容,發現合同清單列表的所有工作項目都不包括供應及安裝“C貴賓廳”幕牆金屬玻璃門工作(卷宗第110至205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189條的回答)
183. 為完成上述工程,原告需提供如下工作:
A. 將原有玻璃連金屬框幕牆拆落。
B. 現場覆核尺寸。
C. 清走舊玻璃連金屬框廢料。
D. 於後加門位位置用金屬字鐵燒焊加固。
E. 租賃吊車,能地由地下吊運上一樓安裝位置。
F. 於門口地下加雲石收邊。(對待證事實第190條的回答)
184. 2018年9月16日,原告按第一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188及190條所描述的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18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對待證事實第191條的回答)
185. 2018年10月31日,原告發出電郵通知第一被告的K, P和N,於雲端硬盤下載有關本工程的部分後加訂單。其中包括編號為PT18/B/1FJ/VO-18的後加訂單,訂單內容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卷宗第383至385、559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192條的回答)
186. 有關編號為PT18/B/1FJ/VO-18的後加訂單之總價金訂為MOP$301,500.00(卷宗第559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193條的回答)
187. 編號PT18/B/1FJ/VO-18後加訂單中的第A至M項所載費用是原告根據採購該物料,人工費用,獨立租賃吊車,現場量度呎吋及搬運材料及拆卸後建築廢料所需的花費,另加上原告的利潤所計算得出。(對待證事實第194條的回答)
188. 第一被告沒有回覆任何電郵反對編號為PT18/B/1FJ/VO-18後加訂單。(對待證事實第195條的回答)
189. 原告已支付編號PT18/B/1FJ/VO-18後加訂單所涉及的人工及物料等費用。(對待證事實第197條的回答)
190. 直至提起本訴訟之日,第一被告或第二被告均沒有向原告支付編號為PT18/B/1FJ/VO-18後加訂單的任何款項。(對待證事實第198條的回答)
191. 2018年6月25日,第一被告的項目經理(Project Manager)O透過電郵要求原告根據圖則及圖片於“E貴賓廳及後勤區廚房”假天花頂及地下層的假天花頂內之伸縮縫額外使用填縫膠(DOW Corning SJ168) 填補空隙,該電郵同時抄送給卷宗第560頁所載人士。(對待證事實第199條的回答)
192. 原告檢視整份編號為H-B Junkets C, D & E18008合同的工作內容,發現合同清單列表的所有工作項目都不包括於“E貴賓廳及後勤區廚房”假天花頂及地下層的假天花頂內之伸縮縫額外使用填縫膠(DOW Corning SJ168) 填補空隙工作(卷宗第110至205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200條的回答)
193. 2018年7月28日,原告按第一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199條所描述的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19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對待證事實第201條的回答)
194. 2018年10月31日,原告發出電郵通知第一被告的K, P和N,於雲端硬盤後下載有關本工程的部分後加訂單。其中包括編號為PT18/B/1FJ/VO-19的後加訂單,訂單內容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卷宗第383至385、575至576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202條的回答)
195. 有關編號PT18/B/1FJ/VO-19後加訂單之總價金訂為MOP$394,000.00(卷宗第575至576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203條的回答)
196. 訂單中的第A至I項所載費用是原告根據採購該物料,安裝人工,租借鋁質工作平台、搬運材料及清走拆卸後廢料所需的花費,另加上原告的利潤所計算得出。(對待證事實第204條的回答)
197. 第一被告沒有回覆任何電郵反對編號為PT18/B/1FJ/VO-19後加訂單。(對待證事實第205條的回答)
198. 原告已支付編號PT18/B/1FJ/VO-19後加訂單所涉及的人工及物料等費用。(對待證事實第207條的回答)
199. 直至提起本訴訟之日,第一被告或第二被告均沒有向原告支付編號為PT18/B/1FJ/VO-19後加訂單的任何款項。(對待證事實第208條的回答)
200. 2018年6月1日,第一被告的項目經理(Project Manager)L電郵要求原告需要根據第二被告提供的圖片及圖則編號:WES-INT-008-1230、WES-INT-008-1540、WES-INT-008-1540、WES-INT-008-9001、WES-INT-008-9002及WES-INT-008-9004,於“C、D及E貴賓廳”假天花頂位牆身安裝額外5cm x 5cm格仔鐵絲網,該電郵同時抄送給卷宗第577頁所載人士:
C貴賓廳合共有121.9平方米
D貴賓廳合共有197.8平方米
E貴賓廳合共有365平方米。(對待證事實第209條的回答)
201. 原告檢視整份編號為H-B Junkets C, D & E18008合同的工作內容,發現合同清單列表及圖則的所有工作項目都不包括“C、D及E貴賓廳”假天花頂位牆身安裝額外5cm x 5cm格仔鐵絲網(卷宗第110至205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210條的回答)
202. 2018年7月28日,原告按第一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209條所描述的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20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對待證事實第211條的回答)
203. 2018年10月31日,原告發出電郵通知第一被告的K, P和N,於雲端硬盤下載有關本工程的部分後加訂單。其中包括編號為PT18/B/1FJ/VO-20的後加訂單,訂單內容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卷宗第383至385、616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212條的回答)
204. 有關編號為PT18/B/1FJ/VO-20後加訂單之總價金訂為MOP$826,246.50(卷宗第616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213條的回答)
205. 訂單中的第A至E項所載費用是原告根據採購該物料,人工費用及搬運材料所需的花費,另加上原告的利潤所計算得出。(對待證事實第214條的回答)
206. 第一被告沒有回覆任何電郵反對編號為PT18/B/1FJ/VO-20後加訂單。(對待證事實第215條的回答)
207. 原告已支付編號PT18/B/1FJ/VO-20後加訂單所涉及的人工及物料等費用。(對待證事實第217條的回答)
208. 直至提起本訴訟之日,第一被告或第二被告均沒有向原告支付編號為PT18/B/1FJ/VO-20後加訂單的任何款項。(對待證事實第218條的回答)
209. 2018年6月5日,第一被告的設計經理(Design Manager)Q透過電郵要求原告需要根據第二被告提供的下列編號圖則中的位置,於“C、D及E貴賓廳”供應及安裝假天花的石膏纖維造型線及金屬飾面鋼,該電郵同時抄送給卷宗第617背頁所載人士:
-“C貴賓廳”審批圖則編號:H-1FJ-DD-AR-4230,H-1FJ-DD-AR-4231,H-1FJ-DD-AR-4232,H-1FJ-DD-AR-4233,H-1FJ-DD-AR-4530,H-1FJ-DD-AR-4531,H-1FJ-DD-AR-4532,H-1FJ-DD-AR-4533,H-1FJ-DD-AR-4535,H-1FJ-DD-AR-4535-1,H-1FJ-DD-AR-4535-2,H-1FJ-DD-AR-4535-3,H-1FJ-DD-AR-4535-4,H-1FJ-DD-AR-4535-5及H-1FJ-DD-AR-4536。
-“D貴賓廳”審批圖則編號:H-1FJ-DD-AR-4240,H-1FJ-DD-AR-4241,H-1FJ-DD-AR-4540,H-1FJ-DD-AR-4541,H-1FJ-DD-AR-4542,H-1FJ-DD-AR-4543,H-1FJ-DD-AR-4545,H-1FJ-DD-AR-4550,H-1FJ-DD-AR-4551,H-1FJ-DD-AR-4552,H-1FJ-DD-AR-4553,H-1FJ-DD-AR-4554,H-1FJ-DD-AR-4555及H-1FJ-DD-AR-4555-1。
-“E貴賓廳”審批圖則編號:H-1FJ-AC-AR-4250,H-1FJ-AC-AR-4251,H-1FJ-AC-AR-4252,H-1FJ-AC-AR-4253,H-1FJ-AC-AR-4253-1,H-1FJ-AC-AR-4253-2,H-1FJ-AC-AR-4253-3,H-1FJ-AC-AR-4253-4,H-1FJ-AC-AR-4253-5,H-1FJ-AC-AR-4550,H-1FJ-AC-AR-4551,H-1FJ-AC-AR-4552,H-1FJ-AC-AR-4553及H-1FJ-AC-AR-4554。
-C貴賓廳石膏纖維造型線所有尺寸合共有642.19米,金屬飾面鋼所有尺寸合共有700.2米。
-D貴賓廳石膏纖維造型線所有尺寸合共有848.1米,金屬飾面鋼所有尺寸合共有747.7米。
-E貴賓廳石膏纖維造型線所有尺寸合共有695.2米,金屬飾面鋼所有尺寸合共有846米。(對待證事實第219條的回答)
210. 原告檢視整份編號為H-B Junkets C, D & E18008合同的工作內容,發現合同清單列表的所有工作項目都不包括以下工作(卷宗第110至205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
“C、D及E貴賓廳”假天花石膏纖維造型線及金屬飾面鋼;
“C、D及E貴賓廳”提供及安裝“C、D及E貴賓廳”假天花石膏纖維造型線;
“C、D及E貴賓廳”提供及安裝“C、D及E貴賓廳”假天花金屬飾面鋼;
“C、D及E貴賓廳”加固假天花骨底架,供安裝石膏纖維造型線安裝。(對待證事實第220條的回答)
211. 2018年10月26日,原告按第一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219條所描述的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21(A)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對待證事實第221條的回答)
212. 2019年1月29日,原告發出電郵通知第一被告的 P, N, T和M,於雲端硬盤後下載有關本工程的部分後加訂單(卷宗第675至677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222條的回答)
213. 其中包括編號為PT18/B/1FJ/VO-21(A)後加訂單,訂單內容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223條的回答)
214. 有關編號PT18/B/1FJ/VO-21(A)後加訂單之總價金訂為MOP$3,962,697.10(卷宗第678至680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224條的回答)
215. 訂單中的第A至G項所載費用是原告根據採購該物料,人工費用,現場量度呎吋,搬運材料,租賃電動升降工作平台及清走建築廢料所需的花費,另加上原告的利潤所計算得出。(對待證事實第225條的回答)
216. 第一被告沒有回覆任何電郵反對編號為PT18/B/1FJ/VO-21(A)後加訂單。(對待證事實第226條的回答)
217. 原告已支付編號PT18/B/1FJ/VO-21(A)後加訂單所涉及的人工及物料等費用。(對待證事實第228條的回答)
218. 直至提起本訴訟之日,第一被告或第二被告均沒有向原告支付編號為PT18/B/1FJ/VO-21(A)後加訂單的任何款項。(對待證事實第229條的回答)
219. 於2018年9月5日前,原告根據原合同的SOR 4 – Wall Finishes/2 F項工作內容,已完成大廳位雲石柱位(卷宗第681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230條的回答)
220. 2018年9月5日,第一被告的項目經理(Project Manager)L電郵要求原告根據第二被告提供的圖片於“C貴賓廳”大廳位置修改雲石柱位尺寸,該電郵同時抄送給卷宗第682頁所載人士。(對待證事實第231條的回答)
221. 2018年9月8日,原告按第一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231條所描述的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22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對待證事實第232條的回答)
222. 2018年10月31日,原告發出電郵通知第一被告的K, P和N,於雲端硬盤後下載有關本工程的部分後加訂單。其中包括編號為PT18/B/1FJ/VO-22的後加訂單,訂單內容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卷宗第383至385、685至686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233條的回答)
223. 有關編號為PT18/B/1FJ/VO-22的後加訂單之總價金訂為MOP$40,057.50(卷宗第685至686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234條的回答)
224. 訂單中的第A至H項所載費用是原告根據採購該物料、人工費用,搬運材料及清走拆卸後廢料所需的花費,另加上原告的利潤所計算得出。(對待證事實第235條的回答)
225. 第一被告沒有回覆任何電郵反對編號為PT18/B/1FJ/VO-22後加訂單。(對待證事實第236條的回答)
226. 原告已支付編號PT18/B/1FJ/VO-22後加訂單所涉及的人工及物料等費用。(對待證事實第238條的回答)
227. 直至提起本訴訟之日,第一被告或第二被告均沒有向原告支付編號為PT18/B/1FJ/VO-22後加訂單的任何款項。(對待證事實第239條的回答)
228. 2018年7月25日,原告已做完“E貴賓廳”網絡服務器房門預留門位。(對待證事實第240條的回答)
229. 2018年10月17日,第一被告的人員口頭要求原告將“E貴賓廳”網絡服務器房門(門編號:E36A)依照由第二被告提供之圖片及最新圖則編號H-IFJ-AC-AR-8510及H-IFJ-AC-AR-8546的位置,拆卸及重新安裝。(對待證事實第241條的回答)
230. 就上述工作,原告需額外提供打鑿磚牆,將預留門位砌磚牆,更改門框及於網絡服務器房內安裝臨時圍板和保護等工作。(對待證事實第242條的回答)
231. 2018年10月23日,原告按第一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241條所描述的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24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對待證事實第243條的回答)
232. 2018年10月31日,原告發出電郵通知第一被告K, P和N,於雲端硬盤下載有關本工程的部分後加訂單。其中包括編號為PT18/B/1FJ/VO-24的後加訂單,訂單內容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卷宗第383至385、693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244條的回答)
233. 有關編號為PT18/B/1FJ/VO-24的後加訂單之總價金訂為MOP$75,569.00(卷宗第693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245條的回答)
234. 訂單中的第A至L項所載費用是原告根據採購該物料,人工費用,現場量度呎吋、打鑿、搬運材料及清走拆卸後廢料所需的費,另加上原告的利潤所計算得出。(對待證事實第246條的回答)
235. 第一被告沒有回覆任何電郵反對編號為PT18/B/1FJ/VO-24後加訂單。(對待證事實第247條的回答)
236. 原告已支付編號PT18/B/1FJ/VO-24後加訂單所涉及的人工及物料等。(對待證事實第249條的回答)
237. 直至提起本訴訟之日,第一被告或第二被告均沒有向原告支付編號為PT18/B/1FJ/VO-24後加訂單的任何款項。(對待證事實第250條的回答)
238. 2018年9月10日,第一被告的人員於現場口頭要求原告需要根據第二被告提供圖片及圖則編號:H-1FJ-AC-AR-3503,於“E貴賓廳”延長貴賓走廊、供應及安裝假工花、牆身雲石飾面、金屬地腳線及地毯等。(對待證事實第251條的回答)
239. 原告檢視整份編號為H-B Junkets C, D & E18008合同的工作內容,發現合同清單列表的所有工作項目都不包括延長“E貴賓廳”貴賓走廊等上項工作(卷宗第110至205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252條的回答)
240. 2018年9月20日,原告按第一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251條所描述的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25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對待證事實第253條的回答)
241. 為完成上述工程,原告需提供如下工作:
A. 將已完成活勳地台板拆除。
B. 增加225mm高輕質混凝土。
C. 增加石膏板連天花骨料。
D. 假天花批灰及油漆。
E. 假天花開燈孔,消防花灑頭。
F. 安裝牆身雲石飾面。
G. 安裝150mm高度的金屬腳線。
H. 安裝地毯及地毯底膠。(對待證事實第254條的回答)
242. 2018年10月31日,原告發出電郵通知第一被告的K, P和N,於雲端硬盤下載有關本工程的部分後加訂單。其中包括編號為PT18/B/1FJ/VO-25的後加訂單,訂單內容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卷宗第383至385、698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255條的回答)
243. 有關編號為PT18/B/1FJ/VO-25後加訂單之總價金訂為MOP$185,061.68(卷宗第698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256條的回答)
244. 訂單中各項如下:
-第6至9項的服務費與原合同的SOR 3 – Floor Finishes/4 A,H,J和T項的價金一樣;
-第10項的服務費與原合同的SOR 4 – Wall Finishes/11 D項的價金一樣;
-訂單中的所載費用是原告根據採購該物料,現場量度呎吋及搬運材料及拆卸後建築廢料所需的花費,另加上原告的利潤所計算得出。(對待證事實第257條的回答)
245. 第一被告沒有回覆任何電郵反對編號PT18/B/1FJ/VO-25後加訂單。(對待證事實第258條的回答)
246. 原告已支付編號PT18/B/1FJ/VO-25後加訂單所涉及的人工及物料等費用。(對待證事實第260條的回答)
247. 直至提起本訴訟之日,第一被告或第二被告均沒有向原告支付編號為PT18/B/1FJ/VO-25後加訂單的任何款項。(對待證事實第261條的回答)
248. 2018年9月12日,第一被告的項目經理(Project Manager)L口頭要求原告根據第二被告提供圖則編號:H-1FJ-DD-AR-1230及H-1FJ-DD-AR-1250於“C及E貴賓廳”內增加消防滅火桶箱連活動門,部份位置需要將雲石飾面拆除後才能加安裝(卷宗第699至700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
C貴賓廳合共有7個
E貴賓廳合共有8個。(對待證事實第262條的回答)
249. 原告檢視整份編號為H-B Junkets C, D & E18008合同及原合同圖則的工作內容,發現合同清單列表的所有工作項目都不包括延長“E貴賓廳”貴賓走廊等上項工作(卷宗第110至205、701至702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263條的回答)
250. 2018年9月28日,原告按第一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262條所描述的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26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對待證事實第264條的回答)
251. 2018年10月31日,原告發出電郵通知第一被告的K, P和N,於雲端硬盤後下載有關本工程的部分後加訂單。其中包括編號為PT18/B/1FJ/VO-26的後加訂單,訂單內容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卷宗第383至385、703至704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265條的回答)
252. 有關編號為PT18/B/1FJ/VO-26後加訂單之總價金訂為MOP$88,450.00(卷宗第703至704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266條的回答)
253. 訂單中的第A至E項所載費用是原告根據採購該物料,人工費用,現場量度呎吋、搬運材料及清走拆卸後廢料所需的花費,另加上原告的利潤所計算得出。(對待證事實第267條的回答)
254. 第一被告沒有回覆任何電郵反對編號為PT18/B/1FJ/VO-26後加訂單。(對待證事實第268條的回答)
255. 原告已支付編號PT18/B/1FJ/VO-26後加訂單所涉及的人工及物料等費用。(對待證事實第270條的回答)
256. 直至提起本訴訟之日,第一被告或第二被告均沒有向原告支付編號為PT18/B/1FJ/VO-26後加訂單的任何款項。(對待證事實第271條的回答)
257. 2018年8月26日,第一被告的人員因原有電掣房空間不足夠安裝供電配電箱,口頭要求原告根據第二被告的要求,於“E貴賓廳”與後勤區走廊額外加建一間電掣房連門。(對待證事實第272條的回答)
258. 原告檢視整份編號為H-B Junkets C, D & E18008合同以及合同圖則的工作內容,發現合同清單列表及圖則的所有工作項目都不包括“E貴賓廳”與後勤區走廊額外加建一間電掣房連門(卷宗第110至205、705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273條的回答)
259. 2018年9月20日,原告按第一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272條所描述的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27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對待證事實第274條的回答)
260. 2018年10月31日,原告發出電郵通知第一被告的K, P和N,於雲端硬盤下載有關本工程的部分後加訂單。其中包括編號為PT18/B/1FJ/VO-27的後加訂單,訂單內容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卷宗第383至385、711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275條的回答)
261. 有關編號為PT18/B/1FJ/VO-27後加訂單之總價金訂為MOP$73,018.00(卷宗第711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276條的回答)
262. 訂單中的第1至8項所載費用是原告根據採購該物料,人工費用,搬運材料及清走廢料所需的花費,另加上原告的利潤所計算得出。(對待證事實第277條的回答)
263. 第一被告沒有回覆任何電郵反對編號為PT18/B/1FJ/VO-27後加訂單。(對待證事實第278條的回答)
264. 原告已支付編號PT18/B/1FJ/VO-27後加訂單所涉及的人工及物料等費用。(對待證事實第280條的回答)
265. 直至提起本訴訟之日,第一被告或第二被告均沒有向原告支付編號為PT18/B/1FJ/VO-27後加訂單的任何款項。(對待證事實第281條的回答)
266. 2018年6月10日,第一被告的人員口頭要求原告於地庫1樓停車場位提供及安裝維修平台、上落樓梯及維修門。(對待證事實第282條的回答)
267. 原告檢視整份編號為H-B Junkets C, D & E18008合同的工作內容,發現合同清單列表及圖則的所有工作項目都不包括地庫1樓停車場位提供及安裝維修平台、上落樓梯及維修門(卷宗第110至205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283條的回答)
268. 2018年8月5日,原告按第一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282條所描述的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28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對待證事實第284條的回答)
269. 2018年10月31日,原告發出電郵通知第一被告的K, P和N,於雲端硬盤後下載有關本工程的部分後加訂單?其中包括編號為PT18/B/1FJ/VO-28的後加訂單,訂單內容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卷宗第383至385、715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285條的回答)
270. 有關編號為PT18/B/1FJ/VO-28後加訂單之總價金訂為MOP$68,440.00(卷宗第715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286條的回答)
271. 訂單中的第1至7項所載費用是原告根據採購該物料,人工費用,現場量度呎吋、搬運材料及清走廢料所需的花費,另加上原告的利潤所計算得出。(對待證事實第287條的回答)
272. 第一被告沒有回覆任何電郵反對編號為PT18/B/1FJ/VO-28後加訂單。(對待證事實第288條的回答)
273. 原告已支付編號PT18/B/1FJ/VO-28後加訂單所涉及的人工及物料等費用。(對待證事實第290條的回答)
274. 直至提起本訴訟之日,第一被告或第二被告均沒有向原告支付編號為PT18/B/1FJ/VO-28後加訂單的任何款項。(對待證事實第291條的回答)
275. 2018年9月15日前,原告根據原合同的SOR 5 – Ceiling Finishes/4 A項工作內容,完成安裝“E貴賓廳”吸煙房的假天花連油漆工作。(對待證事實第292條的回答)
276. 2018年9月20日,第一被告的人員口頭要求原告根據第二被告的要求於“E貴賓廳”所有吸煙房的假天花開維修口給予機電分判商工作,待完成後補回假天花。(對待證事實第293條的回答)
277. 2018年9月24日,原告按第一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293條所描述的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29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對待證事實第294條的回答)
278. 2018年10月31日,原告發出電郵通知第一被告的K, P和N,於雲端硬盤後下載有關本工程的部分後加訂單(卷宗第383至385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295條的回答)
279. 其中包括後加訂單編號為PT18/B/1FJ/VO-29,訂單內容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296條的回答)
280. 有關後加訂單之總價金訂為MOP$22,200.00(卷宗第721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297條的回答)
281. 訂單中的第1至7項所載費用是原告根據採購該物料,人工費用,搬運材料及清走拆卸後廢料所需的花費,另加上原告的利潤所計算得出。(對待證事實第298條的回答)
282. 第一被告沒有回覆任何電郵反對編號為PT18/B/1FJ/VO-29後加訂單。(對待證事實第299條的回答)
283. 原告已支付編號PT18/B/1FJ/VO-29後加訂單所涉及的人工及物料等費用。(對待證事實第301條的回答)
284. 直至提起本訴訟之日,第一被告或第二被告均沒有向原告支付編號為PT18/B/1FJ/VO-29後加訂單的任何款項。(對待證事實第302條的回答)
285. 2018年7月8日,第一被告的人員口頭要求原告需要根據第二被告提供的圖則編號:H-1FJ-DD-AR-5300,H-1FJ-DD-AR-5400及H-1FJ-DD-AR-5500於“C、D及E貴賓廳”三個帳房的間隔牆內額外供應及安裝暗藏2.0mm厚鉛水鐵板連開孔位供其他裝置使用:
C貴賓廳合共有59.3平方米
D貴賓廳合共有64.7平方米
E貴賓廳合共有96.5平方米。(對待證事實第303條的回答)
286. 原告檢視整份編號為H-B Junkets C, D & E18008合同的工作內容,發現合同清單列表及圖則的所有工作項目都不包括“C、D及E貴賓廳”三個帳房的間隔牆內額外供應及安裝暗藏2.0mm厚鉛水鐵板連開孔位(卷宗第110至205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304條的回答)
287. 為完成此項工作,原告需要將原有的石膏板間隔牆先拆除,清走垃圾,然後安裝2.0mm厚鉛水鐵板後,再進行開孔,最後再需要在鉛水鐵板上重新建造新的石膏板間隔牆。(對待證事實第305條的回答)
288. 2018年8月10日,原告按第一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303條所描述的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30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對待證事實第306條的回答)
289. 2018年10月31日,原告發出電郵通知第一被告的K, P和N,於雲端硬盤下載有關本工程的部分後加訂單。其中包括編號為PT18/B/1FJ/VO-30的後加訂單,訂單內容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卷宗第383至385、725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307條的回答)
290. 有關PT18/B/1FJ/VO-30後加訂單之總價金訂為MOP$151,250.00(卷宗第725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308條的回答)
291. 訂單中的第A至F項項所載費用是原告根據採購該物料,人工費用,搬運材料及清走拆卸後廢料所需的花費,另加上原告的利潤所計算得出。(對待證事實第309條的回答)
292. 第一被告沒有回覆任何電郵反對編號為PT18/B/1FJ/VO-30後加訂單。(對待證事實第310條的回答)
293. 原告已支付編號PT18/B/1FJ/VO-30後加訂單所涉及的人工及物料等費用。(對待證事實第312條的回答)
294. 直至提起本訴訟之日,第一被告或第二被告均沒有向原告支付編號為PT18/B/1FJ/VO-30後加訂單的任何款項。(對待證事實第313條的回答)
295. 2018年7月25日,第一被告的人員口頭要求原告根據第二被告提供的圖則於“C及E貴賓廳”內之編號“C46C”及“E44A”門位提供打鑿混凝土牆身(厚度225mm)及安裝連拆卸臨時圍板等工作。(對待證事實第314條的回答)
296. 原告檢視整份編號為H-B Junkets C, D & E18008合同的工作內容,發現合同清單列表的所有工作項目都不包括拆除原有間隔及相關保護工作(卷宗第110至205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315條的回答)
297. 2018年8月18日,原告按第一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314條所描述的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31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對待證事實第316條的回答)
298. 2018年10月31日,原告發出電郵通知第一被告的K, P和N,於雲端硬盤下載有關本工程的部分後加訂單,其中包括編號為PT18/B/1FJ/VO-31的後加訂單,訂單內容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卷宗第383至385、728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317條的回答)
299. 有關編號為PT18/B/1FJ/VO-31後加訂單之總價金訂為MOP$110,492.00(卷宗第728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318條的回答)
300. 訂單中的第1至6項所載費用是原告根據採購該物料,人工打鑿,現場量度呎吋,及清走拆卸後廢料所需的花費,另加上原告的利潤所計算得出。(對待證事實第319條的回答)
301. 第一被告沒有回覆任何電郵反對編號為PT18/B/1FJ/VO-31後加訂單。(對待證事實第320條的回答)
302. 原告已支付編號PT18/B/1FJ/VO-31後加訂單所涉及的人工及物料等費用。(對待證事實第322條的回答)
303. 直至提起本訴訟之日,第一被告或第二被告均沒有向原告支付編號為PT18/B/1FJ/VO-31後加訂單的任何款項。(對待證事實第323條的回答)
304. 2018年6月2日,第一被告的現場經理(Site Manager)S及消防分判商於現場口頭要求原告需要根據第二被告提供的圖則編號:H-1FJ-DD-AR-1230、H-1FJ-DD-AR-1240、H-1FJ-AC-AR-1250及H-1FJ-AC-AR-1670,於“C、D及E貴賓廳和後勤區廚房”供應及安裝消防拉轆金屬固定底架,供給消防分判商安裝消防拉轆使用(卷宗第729至732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
C貴賓廳合共有5個
D貴賓廳合共有6個
E貴賓廳合共有6個
後勤區廚房合共有2個。(對待證事實第324條的回答)
305. 原告檢視整份編號H-B Junkets C, D & E18008合同中SOR 4 – Wall Finishes,工作內容是依據清單列表內供應及安裝,此項“C、D及E貴賓廳和後勤區廚房”消防拉轆金屬固定底架沒有包含其合同內(卷宗第110至205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325條的回答)
306. 2018年7月20日,原告按第一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324條所描述的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32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對待證事實第326條的回答)
307. 2018年10月31日,原告發出電郵通知第一被告的K, P和N,於雲端硬盤後下載有關本工程的部分後加訂單。其中包括編號為PT18/B/1FJ/VO-32的後加訂單,訂單內容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卷宗第383至385、733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327條的回答)
308. 有關編號PT18/B/1FJ/VO-32後加訂單之總價金訂為MOP$100,300.00(卷宗第733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328條的回答)
309. 訂單中的第A至G項所載費用是原告根據採購該物料,人工費用,現場量度呎吋及搬運材料及清走建築廢料所需的花費,另加上原告的利潤所計算得出。(對待證事實第329條的回答)
310. 第一被告沒有回覆任何電郵反對編號為PT18/B/1FJ/VO-32後加訂單。(對待證事實第330條的回答)
311. 原告已支付編號PT18/B/1FJ/VO-32後加訂單所涉及的人工及物料等費用。(對待證事實第332條的回答)
312. 直至提起本訴訟之日,第一被告或第二被告均沒有向原告支付編號為PT18/B/1FJ/VO-32後加訂單的任何款項。(對待證事實第333條的回答)
313. 2018年6月22日,第一被告的現場經理(Site Manager)S口頭要求原告根據第二被告提供的圖則將“C、D及E貴賓廳”輕質混凝土高度由125mm高升至225mm高;“後勤區廚房”輕質混凝土高度由110mm高升至225mm高:
C貴賓廳合共有476平方米
D貴賓廳合共有487平方米
E貴賓廳合共有240平方米
後勤區廚房合共有470平方米。(對待證事實第334條的回答)
314. 原告檢視整份編號H-B Junkets C, D & E18008合同中SOR 2 – Builders Works,工作內容只是供應及安裝高度為125mm高的輕質混凝土(卷宗第110至205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335條的回答)
315. 2018年8月10日,原告按第一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334條所描述的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03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對待證事實第336條的回答)
316. 2018年10月31日,原告發出電郵通知第一被告的K, P和N,於雲端硬盤下載有關本工程的部分後加訂單。其中包括編號為PT18/B/1FJ/VO-33的後加訂單,訂單內容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卷宗第383至385、739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337條的回答)
317. 有關編號為PT18/B/1FJ/VO-33後加訂單之總價金訂為MOP$697,860.00(卷宗第739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338條的回答)
318. 訂單中的第A至F項所載費用是原告根據採購該物料,人工費用,現場量度呎吋、搬運材料及清走廢料所需的花費,另加上原告的利潤所計算得出。(對待證事實第339條的回答)
319. 第一被告沒有回覆任何電郵反對編號為PT18/B/1FJ/VO-33後加訂單。(對待證事實第340條的回答)
320. 原告已支付編號PT18/B/1FJ/VO-33後加訂單所涉及的人工及物料等費用。(對待證事實第342條的回答)
321. 直至提起本訴訟之日,第一被告或第二被告均沒有向原告支付編號為PT18/B/1FJ/VO-33後加訂單的任何款項。(對待證事實第343條的回答)
322. 2018年8月16日,第一被告的項目經理(Project Manager)L口頭要求原告需要根據第二被告提供的圖則編號:H-1FJ-AC-AR-1250,於“E貴賓廳”四號貴賓房額外供應及安裝38.35平方米石膏板間隔牆(卷宗第740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344條的回答)
323. 原告檢視整份編號為H-B Junkets C, D & E18008合同及原合同圖則的工作內容,發現合同清單列表及圖則的所有工作項目都不包括“E貴賓廳”四號貴賓房額外供應及安裝石膏板間隔牆(卷宗第110至188、741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345條的回答)
324. 2018年8月24日,原告按第一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344條所描述的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34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對待證事實第346條的回答)
325. 2018年11月4日,原告發出電郵通知第一被告的K, P和N,於雲端硬盤下載有關本工程的部分後加訂單(卷宗第742至744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347條的回答)
326. 其中包括編號為PT18/B/1FJ/VO-34的後加訂單,訂單內容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卷宗第745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348條的回答)
327. 有關編號為PT18/B/1FJ/VO-34後加訂單之總價金訂為MOP$40,010.00(卷宗第745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349條的回答)
328. 訂單中各項如下:
- 第A項的服務費與原合同的SOR 2 – Builders Works/7 H項的價金一樣(卷宗第110至188、745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
- 訂單中的所載費用是原告是根據採購該物料,現場量度呎吋、搬運材料及清走廢料所需的花費,另加上原告的利潤所計算得出。(對待證事實第350條的回答)
329. 第一被告沒有回覆任何電郵反對編號為PT18/B/1FJ/VO-34後加訂單。(對待證事實第351條的回答)
330. 原告已支付編號PT18/B/1FJ/VO-34後加訂單所涉及的人工及物料等費用。(對待證事實第353條的回答)
331. 直至提起本訴訟之日,第一被告或第二被告均沒有向原告支付編號為PT18/B/1FJ/VO-34後加訂單的任何款項。(對待證事實第354條的回答)
332. 2018年5月18日,第一被告的項目經理(Project Manager)O要求原告更改“Sika Top Seal 107”的防水物料。(對待證事實第355條的回答)
333. 然而,原告已經訂購原本已審批的“Brushbond and Nitoproof”防水物料且已供應到現場(卷宗第748至749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356條的回答)
334. 而且,由於新舊兩種防水物料屬於不同供應商,不能退貨,原告需要重新訂購“Sika Top Seal 107”牌子防水物料。(對待證事實第357條的回答)
335. 2018年5月25日,原告按第一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355條所描述的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35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對待證事實第358條的回答)
336. 2018年11月4日,原告發出電郵通知第一被告的K, P和N,於雲端硬盤後下載有關本工程的部分後加訂單?其中包括編號為PT18/B/1FJ/VO-35的後加訂單,訂單內容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卷宗第742至744、753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359條的回答)
337. 有關編號PT18/B/1FJ/VO-35後加訂單之總價金訂為MOP$209,685.00(卷宗第753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360條的回答)
338. 訂單中的第A至D項所載費用是原告採購該物料及搬運材料所需的花費,另加上原告的利潤所計算得出。(對待證事實第361條的回答)
339. 第一被告沒有回覆任何電郵反對編號為PT18/B/1FJ/VO-35後加訂單。(對待證事實第362條的回答)
340. 原告已支付編號PT18/B/1FJ/VO-35後加訂單所涉及的人工及物料等費用。(對待證事實第364條的回答)
341. 直至提起本訴訟之日,第一被告或第二被告均沒有向原告支付編號為PT18/B/1FJ/VO-35後加訂單的任何款項。(對待證事實第365條的回答)
342. 2018年6月14日,第一被告的現場經理S口頭要求原告根據第二被告提供的圖則要求於“C、D及E貴賓廳”貴賓房洗手間、男女洗手間、茶水間及後勤區廚房牆身需要提供及安裝1.3米高牆身防水塗層:
C貴賓廳合共有215.15平方米
D貴賓廳合共有253.37平方米
E貴賓廳合共有204.95平方米
後勤區廚房合共有158.2平方米。(對待證事實第366條的回答)
343. 2018年11月18日,原告按第一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366條所描述的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36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對待證事實第368條的回答)
344. 2018年11月4日,原告發出電郵通知第一被告的K, P和N,於雲端硬盤後下載有關本工程的部分後加訂單。其中包括後加訂單編號為PT18/B/1FJ/VO-36,訂單內容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卷宗第742至744、760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369條的回答)
345. 有關編號為PT18/B/1FJ/VO-36後加訂單之總價金訂為MOP$275,499.50(卷宗第760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370條的回答)
346. 原告按照原圖則重新計算工作量,訂單中的第A至C項所載費用是原告根據採購該物料,人工費用,搬運材料及清走廢料所需的花費,另加上原告的利潤所計算得出。(對待證事實第371條的回答)
347. 第一被告沒有回覆任何電郵反對編號為PT18/B/1FJ/VO-36後加訂單。(對待證事實第373條的回答)
348. 原告已支付編號PT18/B/1FJ/VO-36後加訂單所涉及的人工及物料等費用。(對待證事實第374條的回答)
349. 直至提起本訴訟之日,第一被告或第二被告均沒有向原告支付編號為PT18/B/1FJ/VO-36後加訂單的任何款項。(對待證事實第375條的回答)
350. 2018年6月13日,第一被告的項目經理(Project Manager)O根據第二被告的要求口頭及呈交相關電郵要求根據第二被告提供的圖則及圖片原告將“C及D貴賓廳”後勤走廊位置的假天花拆卸,待機電分判商完成工作後,供應及安裝600mmx600mm假天花,該電郵同時抄送給第一被告及第二被告的其他項目負責人(卷宗第761至768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376條的回答)
351. 原告檢視整份編號為H-B Junkets C, D & E18008合同的工作內容,發現合同清單列表及圖則的所有工作項目都不包括“C及D貴賓廳”後勤走廊位置的假天花拆卸,待機電分判商完成工作後,供應及安裝600mmx600mm假天花(卷宗第110至205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377條的回答)
352. 2018年11月4日,原告發出電郵通知第一被告的K, P和N,於雲端硬盤下載有關本工程的部分後加訂單。其中包括編號為PT18/B/1FJ/VO-37的後加訂單,訂單內容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378條的回答)
353. 有關編號為PT18/B/1FJ/VO-37後加訂單之總價金訂為MOP$123,603.00(卷宗第769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379條的回答)
354. 訂單中的第A至I項所載費用是原告根據採購該物料、人工費用、搬運材料及清走拆卸後廢料所需的花費,另加上原告的利潤所計算得出。(對待證事實第380條的回答)
355. 2018年11月4日,原告按第一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376條所描述的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37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對待證事實第381條的回答)
356. 第一被告沒有回覆任何電郵反對編號PT18/B/1FJ/VO-37後加訂單。(對待證事實第382條的回答)
357. 原告已支付編號PT18/B/1FJ/VO-37後加訂單所涉及的人工及物料等費用。(對待證事實第384條的回答)
358. 直至提起本訴訟之日,第一被告或第二被告均沒有向原告支付編號為PT18/B/1FJ/VO-37後加訂單的任何款項。(對待證事實第385條的回答)
359. 2018年9月20日,第一被告的人員口頭要求原告,後者需根據第二被告的要求於“C及E貴賓廳”木製飾面進行消防噴漆及提供有效消防證明書。(對待證事實第386條的回答)
360. 原告檢視整份編號為H-B Junkets C, D & E18008合同的工作內容,發現合同清單列表及圖則的所有工作項目都不包括“提供木製飾面進行消防噴漆及提供有效消防證明書”(卷宗第110至205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387條的回答)
361. 2018年10月11日,原告按第一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386條所描述的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38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對待證事實第388條的回答)
362. 2018年11月4日,原告發出電郵通知第一被告的K, P和N,於雲端硬盤下載有關本工程的部分後加訂單。其中包括編號為PT18/B/1FJ/VO-38的後加訂單,訂單內容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389條的回答)
363. 有關編號PT18/B/1FJ/VO-38後加訂單之總價金訂為MOP$199,500.00(卷宗第815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390條的回答)
364. 訂單中的第A至F項所載費用是原告是根據採購該物料及消防證明書,另加上原告的利潤所計算得出。(對待證事實第391條的回答)
365. 第一被告沒有回覆任何電郵反對編號為PT18/B/1FJ/VO-38後加訂單。(對待證事實第392條的回答)
366. 原告已支付編號PT18/B/1FJ/VO-38後加訂單所涉及的人工及物料等費用。(對待證事實第394條的回答)
367. 直至提起本訴訟之日,第一被告或第二被告均沒有向原告支付編號為PT18/B/1FJ/VO-38後加訂單的任何款項。(對待證事實第395條的回答)
368. 2018年8月2日, 第一被告的項目經理(Project Manager) L於現場口頭要求根據第二被告的要求,原告需要供應 “C、D及E貴賓廳”中所有潔具,再由機電分判商進行安裝。(對待證事實第396條的回答)
369. 根據編號H-B Junkets C, D & E18008合同清單中第 SOR7 – Fixtures & Fittings/5,SOR7 – Fixtures & Fittings/9及SOR7 – Fixtures & Fittings/9項,工作內容是依據清單列表內供應及安裝,於清單內“C、D及E貴賓廳” 由業主提供及等待業主確定數量的部份潔具,不包含原合同內(卷宗第110至205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397條的回答)
370. 經原告覆查合同後,發現合同中原有潔具數量與現場需要安裝的數量不符(卷宗第816至821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398條的回答)
371. 由於時間緊迫,原告按照第一被告及第二被告的實際需要,於國內、香港及澳門的門市店採購潔具物料的現貨。(對待證事實第399條的回答)
372. 2018年10月16日,原告按第一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396條所描述的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39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對待證事實第400條的回答)
373. 2018年11月4日,原告發出電郵通知第一被告的K, P和N,於雲端硬盤下載有關本工程的部分後加訂單。其中包括編號為PT18/B/1FJ/VO-39的後加訂單及原告經統計的“C、D及E貴賓廳”現場新增的潔具清單,訂單內容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401條的回答)
374. 有關編號為PT18/B/1FJ/VO-39後加訂單之總價金訂為MOP$1,109,665.50(卷宗第828至830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402條的回答)
375. 訂單中的第A至F項所載費用是原告根據採購該物料及搬運材料所需的花費,另加上原告的利潤所計算得出。(對待證事實第403條的回答)
376. 第一被告沒有回覆任何電郵反對編號為PT18/B/1FJ/VO-39後加訂單。(對待證事實第404條的回答)
377. 原告已支付編號PT18/B/1FJ/VO-39後加訂單所涉及的人工及物料等費用。(對待證事實第406條的回答)
378. 直至提起本訴訟之日,第一被告或第二被告均沒有向原告支付編號為PT18/B/1FJ/VO-39後加訂單的任何款項。(對待證事實第407條的回答)
379. 2018年8月6日,第一被告的項目經理(Project Manager) L於工程現場,口頭要求原告需要根據第二被告提供的圖則編號:H-1FJ-DD-AR-3301、H-1FJ-DD-AR-6395及H-1FJ-AC-AR-6395(圖則編號有兩張同一碼,內容不同),於“C貴賓廳”的大堂供應及安裝3組玻璃飾面櫃(卷宗第831至834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408條的回答)
380. 原告檢視整份編號為H-B Junkets C, D & E18008合同的SOR 4 – Wall Finishes工作內容,發現合同清單列表的所有工作項目都不包括供應及安裝“C貴賓廳”大堂玻璃飾面櫃(卷宗第110至205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409條的回答)
381. 2018年9月23日,原告按第一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408條所描述的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40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對待證事實第410條的回答)
382. 為完成上述工程,原告需提供如下工作:
A. 將已完成牆身飾面板及石膏板拆除。
B. 於石膏板間隔內安裝2.0mm鐵板及金屬底架,供固定玻璃飾面櫃。
C. 完成安裝2.0mm鐵板及金屬底架後,安回石膏板及周邊飾面。
D. 安裝玻璃飾面櫃及周邊金屬飾面綱。(對待證事實第411條的回答)
383. 2018年11月4日,原告發出電郵通知第一被告的K, P和N,於雲端硬盤後下載有關本工程的部分後加訂單。其中包括編號為PT18/B/1FJ/VO-40的後加訂單,訂單內容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412條的回答)
384. 有關編號PT18/B/1FJ/VO-40後加訂單之總價金訂為MOP$244,155.25.00(卷宗第836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413條的回答)
385. 編號PT18/B/1FJ/VO-40後加訂單中的第A至L項所載費用是原告根據採購該物料,人工費用,現場量度呎吋及搬運材料及拆卸後建築廢料所需的花費,另加上原告的利潤所計算得出。(對待證事實第414條的回答)
386. 第一被告沒有回覆任何電郵反對編號為PT18/B/1FJ/VO-40後加訂單。(對待證事實第415條的回答)
387. 原告已支付編號PT18/B/1FJ/VO-40後加訂單所涉及的人工及物料等費用。(對待證事實第417條的回答)
388. 直至提起本訴訟之日,第一被告或第二被告均沒有向原告支付編號為PT18/B/1FJ/VO-40後加訂單的任何款項。(對待證事實第418條的回答)
389. 2018年7月4日,第一被告的項目經理(Project Manager) L透過電郵要求原告需要根據第二被告提供圖則的編號:H-1FJ-DD-AR-6354,H-1FJ-DD-AR-6350,H-1FJ-DD-AR-6350-1,H-1FJ-DD-AR-5352,H-1FJ-DD-AR-6448,H-1FJ-DD-AR-6445,H-1FJ-AC-AR-6555,H-1FJ-AC-AR-6550及H-1FJ-AC-AR-6552,於“C、D及E貴賓廳”內男女洗手間及貴賓房洗手間供應及安裝洗手盆飾面鏡,該電郵同時抄送給卷宗第837頁所載人士。(對待證事實第419條的回答)
390. 根據編號H-B Junkets C, D & E18008合同的SOR 4 – Wall Finshes和SOR 7 – Fixtures and Fittings,原告發現合同清單列表的所有工作項目都不包括供應及安裝 “C、D及E貴賓廳”內男女洗間及貴賓房洗手間洗手盆飾面鏡(卷宗第110至205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420條的回答)
391. 根據第二被告的則師的審批圖則,要供應及安裝以下數量之洗手盆飾面鏡:
“C貴賓廳”洗手盆飾面鏡15組;
“D貴賓廳”洗手盆飾面鏡12組;
“E貴賓廳”洗手盆飾面鏡12組。(對待證事實第421條的回答)
392. 2018年12月5日,原告發出電郵通知第一被告的P, N, T和M,於雲端硬盤下載有關本工程的部分後加訂單(卷宗第878至880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422條的回答)
393. 其中包括編號為PT18/B/1FJ/VO-41的後加訂單,訂單內容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卷宗第881至882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423條的回答)
394. 有關編號為PT18/B/1FJ/VO-41後加訂單之總價金訂為MOP$818,100.00(卷宗第881至882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424條的回答)
395. 訂單中的第A至F項所載費用是原告根據採購該物料,人工費用,現場量度呎吋、搬運材料及建築廢料所需的花費,另加上原告的利潤所計算得出。(對待證事實第425條的回答)
396. 2018年12月28日,原告按第一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419及421條所描述的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41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對待證事實第426條的回答)
397. 第一被告沒有回覆任何電郵反對編號為PT18/B/1FJ/VO-41後加訂單。(對待證事實第428條的回答)
398. 原告已支付編號PT18/B/1FJ/VO-41後加訂單所涉及的人工及物料等費用。(對待證事實第429條的回答)
399. 直至提起本訴訟之日,第一被告或第二被告均沒有向原告支付編號PT18/B/1FJ/VO-41後加訂單的任何款項。(對待證事實第430條的回答)
400. 2018年7月20日,第一被告的項目經理(Project Manager) L口頭要求原告需要根據第二被告提供的圖則編號:H-1FJ-DD-AR-5440、H-1FJ-DD-AR-5440-1、H-1FJ-DD-AR-5441、H-1FJ-DD-AR-5441-1、H-1FJ-DD-AR-5445、H-1FJ-DD-AR-5445-1、H-1FJ-DD-AR-5446、H-1FJ-DD-AR-5446-1、H-1FJ-DD-AR-5450、H-1FJ-DD-AR-5451,於“D貴賓廳”貴賓房洗手間需要提供及安裝6組雲石屏風(卷宗第887至898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431條的回答)
401. 原告檢視整份編號為H-B Junkets C, D & E18008合同的SOR 4 – Wall Finshes和SOR 7 – Fixtures and Fittings發現合同清單列表的所有工作項目都不包括供應及安裝“D貴賓廳”貴賓房洗手間雲石屏風(卷宗第110至205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432條的回答)
402. 2018年12月5日,原告發出電郵通知第一被告的P, N, T和M,於雲端硬盤後下載有關本工程的部分後加訂單。其中包括編號為PT18/B/1FJ/VO-42的後加訂單,訂單內容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433條的回答)
403. 有關編號PT18/B/1FJ/VO-42後加訂單之總價金訂為MOP$250,000.00(卷宗第899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434條的回答)
404. 訂單中的第A至E項所載費用是原告根據採購該物料,人工費用,現場量度呎吋及搬運材料所需的花費,另加上原告的利潤所計算得出。(對待證事實第435條的回答)
405. 2018年12月22日,原告按第一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431條所描述的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42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對待證事實第436條的回答)
406. 第一被告沒有回覆任何電郵反對編號為PT18/B/1FJ/VO-42後加訂單。(對待證事實第437條的回答)
407. 原告已支付編號PT18/B/1FJ/VO-42後加訂單所涉及的人工及物料等費用。(對待證事實第439條的回答)
408. 直至提起本訴訟之日,第一被告或第二被告均沒有向原告支付編號為PT18/B/1FJ/VO-42後加訂單的任何款項。(對待證事實第440條的回答)
409. 2018年7月4日,第一被告的項目經理(Project Manager) L透過電郵,要求原告需要根據第二被告提供的圖則編號:H-1FJ-DD-AR-6200,H-1FJ-DD-AR-6330,H-1FJ-DD-AR-5370-3,H-1FJ-DD-AR-5370-5,H-1FJ-DD-AR-5300,H-1FJ-DD-AR-5302,H-1FJ-DD-AR-6320,H-1FJ-DD-AR-6319-5,H-1FJ-DD-AR-6302,H-1FJ-DD-AR-3302-MK1,H-1FJ-DD-AR-3319,H-1FJ-AC-AR-3510,H-1FJ-AC-AR-6559,H-1FJ-AC-AR-6559-1,H-1FJ-AC-AR-5521,H-1FJ-AC-AR-6557,H-1FJ-DD-AR-3420,H-1FJ-DD-AR-6486,H-1FJ-DD-AR-6487,H-1FJ-DD-AR-6488,H-1FJ-DD-AR-6489,H-1FJ-DD-AR-6448,H-1FJ-DD-AR-6440,H-1FJ-DD-AR-6440-1,H-1FJ-DD-AR-6425-2,H-1FJ-DD-AR-6425-3,H-1FJ-DD-AR-6425-4,H-1FJ-DD-AR-6459,H-1FJ-DD-AR-6480,H-1FJ-DD-AR-7437及H-1FJ-DD-AR-7437-1,於C、D及E貴賓廳”供應及安裝部份櫃檯,玻璃飾面櫃,洗手盆櫃檯,茶水間櫃檯及吸煙房櫃檯,該電郵同時抄送給卷宗第837頁所載人士。(對待證事實第441條的回答)
410. 根據編號H-B Junkets C, D & E18008合同SOR 4 – Wall Finshes和SOR 7 – Fixtures and Fittings,原告發現合同清單列表的所有工作項目都不包括供應及安裝此項“C、D及E貴賓廳”部份櫃檯,玻璃飾面櫃,洗手盆櫃檯,茶水間櫃檯及吸煙房櫃檯(卷宗第110至188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442條的回答)
411. 根據則師的審批圖則,要供應及安裝之櫃檯之數量為如下(卷宗第837至877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
“C貴賓廳” 櫃檯15組;
“D貴賓廳” 櫃檯20組;
“E貴賓廳” 櫃檯9組。(對待證事實第443條的回答)
412. 2018年12月5日,原告發出電郵通知第一被告的P, N, T和M,於雲端硬盤後下載有關本工程的部分後加訂單。其中包括編號為PT18/B/1FJ/VO-43的後加訂單,訂單內容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444條的回答)
413. 有關編號為PT18/B/1FJ/VO-43的後加訂單之總價金訂為MOP$950,675.00(卷宗第902至906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445條的回答)
414. 編號PT18/B/1FJ/VO-43後加訂單中的第A至E項所載費用是原告根據採購該物料,人工費用,現場量度呎吋,搬運材料及建築廢料所需的花費,另加上原告的利潤所計算得出。(對待證事實第446條的回答)
415. 2018年12月28日,原告按第一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441及443條所描述的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43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對待證事實第447條的回答)
416. 第一被告沒有回覆任何電郵反對編號PT18/B/1FJ/VO-43後加訂單。(對待證事實第448條的回答)
417. 原告已支付編號PT18/B/1FJ/VO-43後加訂單所涉及的人工及物料等費用。(對待證事實第450條的回答)
418. 直至提起本訴訟之日,第一被告或第二被告均沒有向原告支付編號為PT18/B/1FJ/VO-43後加訂單的任何款項。(對待證事實第451條的回答)
419. 原告於2018年11月10日前完成安裝牆身雲石飾面(卷宗第907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452條的回答)
420. 2018年11月10日,第一被告的人員尸於工程現場,口頭要求原告根據第二被告提供的圖則,將“D貴賓廳”大廳及走廊牆身供應及安裝雲石飾面的範圍延至高位假天花。(對待證事實第453條的回答)
421. 根據編號H-B Junkets C, D & E18008合同的SOR 4 – Wall Finishes工作內容是依據合同清單列表內供應及安裝牆身雲石飾面,此項“D貴賓廳”大廳及走廊牆身雲石飾面只是到低位假天花(卷宗第110至205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454條的回答)
422. 原告檢查第二被告的審批圖則後,發現第一被告的要求與圖則顯示不符,經與第一被告的項目經理L與第二被告的則師確認後,原告須將雲石飾面的範圍延至高位假天花。(對待證事實第455條的回答)
423. 為完成上述工作,原告需要供應及安裝200mm尺寸高的牆身雲石飾面。(對待證事實第456條的回答)
424. 由於原告第一次提供及安裝200mm高雲石飾面顏色深淺及紋理不符,第一被告要求作出更換。原告於2019年1月2日再次提供及安裝,經第一被告檢查符合要求後的尺寸200mm高牆身雲石飾面。(對待證事實第457條的回答)
425. 2019年1月29日,原告發出電郵通知第一被告的P, N, T和M,於雲端硬盤下載有關本工程的部分後加訂單。(對待證事實第458條的回答)
426. 其中包括編號為PT18/B/1FJ/VO-44的後加訂單,訂單內容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卷宗第909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459條的回答)
427. 有關編號為PT18/B/1FJ/VO-44後加訂單之總價金訂為MOP$280,460.00(卷宗第909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460條的回答)
428. 訂單中各項如下:
- 第A至C項的服務費是與原合同的SOR 4 – Wall Finishes/7 - C至E項的價金一樣(卷宗第110至188、909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
- 訂單中的所載費用是原告根據現場量度呎吋、搬運材料及拆卸後建築廢料所需的花費,另加上原告的利潤所計算得出。(對待證事實第461條的回答)
429. 2019年1月21日,原告按第一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453條所描述的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44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對待證事實第462條的回答)
430. 第一被告沒有回覆任何電郵反對該編號PT18/B/1FJ/VO-44後加訂單。(對待證事實第463條的回答)
431. 原告已支付編號PT18/B/1FJ/VO-44後加訂單所涉及的人工及物料等費用。(對待證事實第465條的回答)
432. 直至提起本訴訟之日,第一被告或第二被告均沒有向原告支付編號為PT18/B/1FJ/VO-44後加訂單的任何款項。(對待證事實第466條的回答)
433. 2018年10月10日,第一被告的項目經理(Project Manager) L於現場口頭要求原告需要根據第二被告提供的圖則編號:H-1FJ-DD-AR-5380,於“C、D及E貴賓廳” 吸煙房供應及安裝600mm寬x850mm高x22mm深尺寸的金屬海報框架(卷宗第916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467條的回答)
434. 原告檢視整份編號為H-B Junkets C, D & E18008合同的工作內容,發現合同清單列表的所有工作項目都不包括“C、D及E貴賓廳” 吸煙房內的金屬海報框架(卷宗第110至205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468條的回答)
435. 根據第二被告的則師的審批圖則,要供應及安裝之洗手盆飾面鏡為以下數量:
“C貴賓廳”600mm寬x850mm高x22mm深的金屬海報框架16個;
“D貴賓廳”600mm寬x850mm高x22mm深的金屬海報框架12組;
“E貴賓廳”600mm寬x850mm高x22mm深的金屬海報框架12組。(對待證事實第469條的回答)
436. 2019年1月14日,原告將有關本工程的部分後加訂單送交予第一被告。(對待證事實第470條的回答)
437. 其中包括編號為PT18/B/1FJ/VO-45的後加訂單,訂單內容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卷宗第929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471條的回答)
438. 有關編號為PT18/B/1FJ/VO-45後加訂單之總價金訂為MOP$104,000.00(卷宗第929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472條的回答)
439. 訂單中的Junket C第A至B項,Junket D第A至B項,Junket E第A至B項所載費用是原告根據採購該物料,人工費用,現場量度呎吋及搬運材料所需的花費,另加上原告的利潤所計算得出。(對待證事實第473條的回答)
440. 2019年1月21日,原告按第一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467條所描述的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45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對待證事實第474條的回答)
441. 第一被告沒有回覆任何電郵反對該編號PT18/B/1FJ/VO-45後加訂單。(對待證事實第475條的回答)
442. 原告已支付編號PT18/B/1FJ/VO-45後加訂單所涉及的人工及物料等費用。(對待證事實第477條的回答)
443. 直至提起本訴訟之日,第一被告或第二被告均沒有向原告支付編號為PT18/B/1FJ/VO-45後加訂單的任何款項。(對待證事實第478條的回答)
444. 2019年1月11日,第一被告的項目經理(Project Manager) L電郵要求根據圖片原告額外提供及安裝5件MTL-500型號的金屬飾面鋼,該電郵同時抄送給卷宗第930頁所載人士。(對待證事實第479條的回答)
445. 2019年1月18日,原告按第一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479條所描述的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46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對待證事實第480條的回答)
446. 2019年1月14日,原告將有關本工程的部分後加訂單送交予第一被告。(對待證事實第481條的回答)
447. 有關編號為PT18/B/1FJ/VO-46後加訂單之總價金訂為MOP$7,000.00(卷宗第933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482條的回答)
448. 原告未曾從第一被告或第二被告處收到過他們對編號為PT18/B/1FJ/VO-16後加訂單的反對。(對待證事實第484條的回答)
449. 直至提起本訴訟之日,第一被告或第二被告均沒有向原告支付編號為PT18/B/1FJ/VO-46後加訂單的任何款項。(對待證事實第485條的回答)
450. 2018年12月14日,第一被告的項目經理(Project Manager) L透過電郵要求原告根據第二被告提供的圖則於“C貴賓廳”賬房的高櫃供應及安裝後加層板,該電郵同時抄送給卷宗第934頁所載人士。(對待證事實第486條的回答)
451. 根據第二被告的則師的審批圖則,要供應及安裝之後加層板之數量如下:
尺寸1075mm寬x630mm深x20mm厚層板4件。
尺寸1040mm寬x620mm深x20mm厚層板8件。(對待證事實第487條的回答)
452. 原合同單價只是包含賬房高櫃的原審批圖則內之層板數量。後加層板價格包括廠方採購木紋木皮,裁製木板,貼木紋木皮及壓木板程序的成本。(對待證事實第488條的回答)
453. 2019年1月6日,原告按第一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486及487條所描述的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47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對待證事實第489條的回答)
454. 2019年1月14日,原告將有關本工程的部分後加訂單送交予第一被告。(對待證事實第490條的回答)
455. 有關編號為PT18/B/1FJ/VO-47後加訂單之總價金訂為MOP$14,280.00(卷宗第938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491條的回答)
456. 編號PT18/B/1FJ/VO-47後加訂單中第A至C項所載費用是原告根據採購該物料,安裝人工及搬運材料所需的花費,另加上原告的利潤所計算得出。(對待證事實第492條的回答)
457. 第一被告沒有回覆任何電郵反對編號為PT18/B/1FJ/VO-47後加訂單。(對待證事實第493條的回答)
458. 原告已支付編號PT18/B/1FJ/VO-47後加訂單所涉及的人工及物料等費用。(對待證事實第495條的回答)
459. 直至提起本訴訟之日,第一被告或第二被告均沒有向原告支付編號為PT18/B/1FJ/VO-47後加訂單的任何款項。(對待證事實第496條的回答)
460. 2019年1月3日,第一被告的項目經理(Project Manager) L透過電郵要求原告根據第二被告提供的圖則及圖片將“D貴賓廳”後勤區走廊位置已完成安裝的“D52A”門後移至1.2米,該電郵同時抄送給卷宗第939頁所載人士。(對待證事實第497條的回答)
461. 原告為作出上述變動,相關牆身飾面,假天花骨連板及地台地膠板位置均需要作出相應改動。(對待證事實第498條的回答)
462. 2019年1月10日,原告按第一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497條所描述的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48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對待證事實第499條的回答)
463. 2019年1月14日,原告將有關本工程的部分後加訂單送交予第一被告。(對待證事實第500條的回答)
464. 有關編號為PT18/B/1FJ/VO-48後加訂單之總價金訂為MOP$14,091.25(卷宗第947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501條的回答)
465. 編號PT18/B/1FJ/VO-48後加訂單中第A至E項所載費用是原告根據採購該物料,人工費用,搬運材料,清拆及清走建築廢料所需的花費,另加上原告的利潤所計算得出。(對待證事實第502條的回答)
466. 第一被告沒有回覆任何電郵反對編號為PT18/B/1FJ/VO-48後加訂單。(對待證事實第503條的回答)
467. 原告已支付編號PT18/B/1FJ/VO-48後加訂單所涉及的人工及物料等費用。(對待證事實第505條的回答)
468. 直至提起本訴訟之日,第一被告或第二被告均沒有向原告支付編號為PT18/B/1FJ/VO-48後加訂單的任何款項。(對待證事實第506條的回答)
469. 2019年1月5日,第一被告的項目經理(Project Manager) L口頭要求原告根據第二被告提供的圖則,將“D貴賓廳”後勤區走廊位置原有的門及門框拆除,用砌磚方式封閉該孔位、批盪及貼牆紙等(卷宗第948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507條的回答)
470. 原告檢視整份編號H-B Junkets C, D & E18008合同以及合有合同圖則的工作內容,發現合同清單列表的所有工作項目都不包括拆除原有的門及門框拆除,用砌磚方式封閉該孔位、批盪及貼牆紙等工作(卷宗第110至205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508條的回答)
471. 2019年1月10日,原告按第一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507條所描述的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49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對待證事實第509條的回答)
472. 2019年1月14日,原告將有關本工程的部分後加訂單送交予第一被告。(對待證事實第510條的回答)
473. 有關編號為PT18/B/1FJ/VO-49後加訂單之總價金訂為MOP$12,837.50(卷宗第952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511條的回答)
474. 編號PT18/B/1FJ/VO-49後加訂單中第A至E項所載費用是原告根據採購該物料,人工費用,搬運材料,清拆及清走建築廢料所需的花費,另加上原告的利潤所計算得出。(對待證事實第512條的回答)
475. 第一被告沒有回覆任何電郵反對編號為PT18/B/1FJ/VO-49後加訂單。(對待證事實第513條的回答)
476. 原告已支付編號PT18/B/1FJ/VO-49後加訂單所涉及的人工及物料等費用。(對待證事實第515條的回答)
477. 直至提起本訴訟之日,第一被告或第二被告均沒有向原告支付編號為PT18/B/1FJ/VO-49後加訂單的任何款項。(對待證事實第516條的回答)
478. 2018年9月11日下午,因機電判工於“D貴賓廳”2號貴賓房的假天花頂內工作,導致假天花下墮,第一被告的項目總監(Project Director) N在現場口頭要求,根據第二被告的要求,原告將“D貴賓廳”2號貴賓房假天花修補及加固(卷宗第953至959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517條的回答)
479. 2018年9月17日,原告按第一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517條所描述的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50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對待證事實第518條的回答)
480. 2019年1月14日,原告將有關本工程的部分後加訂單送交予第一被告。(對待證事實第519條的回答)
481. 有關編號為PT18/B/1FJ/VO-50的後加訂單之總價金訂為MOP$12,000.00(卷宗第963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520條的回答)
482. 第一被告沒有回覆任何電郵反對編號為PT18/B/1FJ/VO-50後加訂單。(對待證事實第521條的回答)
483. 原告已支付編號PT18/B/1FJ/VO-50後加訂單所涉及的人工及物料等費用。(對待證事實第523條的回答)
484. 直至提起本訴訟之日,第一被告或第二被告均沒有向原告支付編號為PT18/B/1FJ/VO-50後加訂單的任何款項。(對待證事實第524條的回答)
485. 2018年10月25日前,原告完成安裝“E貴賓廳”男女洗手間及貴賓房洗手間內的化妝鏡(卷宗第964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525條的回答)
486. 2018年12月10日,第一被告的項目經理(Project Manager) L在現場口頭要求原告將“E貴賓廳”男女洗手間及貴賓房洗手間內的化妝鏡拆落並於雲石牆身開孔,供給機電分判商安裝供電位,待機電分判商完工後,再將化妝鏡重新安裝。(對待證事實第526條的回答)
487. 2018年12月26日,原告按第一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526條所描述的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51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對待證事實第527條的回答)
488. 2019年1月14日,原告將有關本工程的部分後加訂單送交予第一被告。(對待證事實第528條的回答)
489. 有關編號為PT18/B/1FJ/VO-51的後加訂單之總價金訂為MOP$30,400.00(卷宗第968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529條的回答)
490. 第一被告沒有回覆任何電郵反對編號為PT18/B/1FJ/VO-51後加訂單。(對待證事實第530條的回答)
491. 原告已支付編號PT18/B/1FJ/VO-51後加訂單所涉及的人工及物料等費用。(對待證事實第532條的回答)
492. 直至提起本訴訟之日,第一被告或第二被告均沒有向原告支付編號為PT18/B/1FJ/VO-51後加訂單的任何款項。(對待證事實第533條的回答)
493. 2018年12月18日,第一被告的項目經理L透過電郵要求原告將後勤區位置的廚房地台預留的燈具供電喉位切除並補回地台瓷片,該電郵同時抄送給卷宗第969頁所載人士。(對待證事實第534條的回答)
494. 2018年12月21日,原告按第一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534條所描述的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52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對待證事實第535條的回答)
495. 2019年1月14日,原告將有關本工程的部分後加訂單送交予第一被告。(對待證事實第536條的回答)
496. 有關編號為PT18/B/1FJ/VO-52的後加訂單之總價金訂為MOP$9,200.00(卷宗第975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537條的回答)
497. 第一被告沒有回覆任何電郵反對編號為PT18/B/1FJ/VO-52後加訂單。(對待證事實第538條的回答)
498. 原告已支付編號PT18/B/1FJ/VO-52後加訂單所涉及的人工及物料等費用。(對待證事實第540條的回答)
499. 直至提起本訴訟之日,第一被告或第二被告均沒有向原告支付編號為PT18/B/1FJ/VO-52後加訂單的任何款項。(對待證事實第541條的回答)
500. 2018年12月6日,第一被告的項目經理(Project Manager) L透過電郵要求原告根據第二被告提供的圖片將“D貴賓廳”內已根據圖則完成安裝的消防花灑頭及暗藏筒燈,變更安裝位置,以符合消防條例,該電郵同時抄送給卷宗第976頁所載人士。(對待證事實第542條的回答)
501. 2018年1月6日,原告按第一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542條所描述的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53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對待證事實第543條的回答)
502. 2019年1月29日,原告發出電郵通知第一被告的P, N, T和M,於雲端硬盤後下載有關本工程的部分後加訂單。(對待證事實第544條的回答)
503. 其中包括編號為PT18/B/1FJ/VO-53的後加訂單,訂單內容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卷宗第1006至1007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545條的回答)
504. 有關編號為PT18/B/1FJ/VO-53後加訂單之總價金訂為MOP$85,050.00(卷宗第1006至1007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546條的回答)
505. 訂單中的第1至36項所載費用是原告根據現場量度呎吋、人工費用,租借電升降台所需的花費,另加上原告的利潤所計算得出。(對待證事實第547條的回答)
506. 第一被告沒有回覆任何電郵反對編號為PT18/B/1FJ/VO-53後加訂單。(對待證事實第548條的回答)
507. 原告已支付編號PT18/B/1FJ/VO-53後加訂單所涉及的人工及物料等費用。(對待證事實第550條的回答)
508. 直至提起本訴訟之日,第一被告或第二被告均沒有向原告支付編號為PT18/B/1FJ/VO-53後加訂單的任何款項。(對待證事實第551條的回答)
509. 2018年12月18日前,原告完成“D貴賓廳”的假天花開孔,供給第二被告安裝閉路電視鏡頭。(對待證事實第552條的回答)
510. 2018年12月18日,第一被告的項目經理(Project Manager) L於現場,口頭要求原告將上述已完成開孔的孔位封閉,並於現場用紅點紀錄位置再重新開孔。(對待證事實第553條的回答)
511. 2018年12月25日,原告按第一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553條所描述的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54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對待證事實第554條的回答)
512. 2019年1月29日,原告發出電郵通知第一被告的P, N, T和M,,於雲端硬盤後下載有關本工程的部分後加訂單。其中包括編號為PT18/B/1FJ/VO-54的後加訂單,訂單內容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555條的回答)
513. 有關編號為PT18/B/1FJ/VO-54後加訂單之總價金訂為MOP$26,100.00(卷宗第1026至1027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556條的回答)
514. 訂單中的第1至36項所載費用是原告根據現場量度呎吋、人工費用,租用電動升降台及鋁質工作檯所需的花費,另加上原告的利潤所計算得出。(對待證事實第557條的回答)
515. 第一被告沒有回覆任何電郵反對編號為PT18/B/1FJ/VO-54後加訂單。(對待證事實第558條的回答)
516. 原告已支付編號PT18/B/1FJ/VO-54後加訂單所涉及的人工及物料等費用。(對待證事實第560條的回答)
517. 直至提起本訴訟之日,第一被告或第二被告均沒有向原告支付編號為PT18/B/1FJ/VO-54後加訂單的任何款項。(對待證事實第561條的回答)
518. 第一被告為第二被告是次位於Junkets C, D & E工程的主承建商,因此第一被告分判不同工種給予其他分判商,包括機電、裝修、廚房電器等。(對待證事實第562條的回答)
519. 第一被告與第二被告的合同中包含總統籌(preliminary)管理費用,負責整個工地的現場清潔及管理。(對待證事實第563條的回答)
520. 根據第一被告與原告於2018年4月4日簽訂的編號H-B Junkets C, D & E18008合同,並不包含總統籌(preliminary)的管理費用(卷宗第110至205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564條的回答)
521. 2018年8月25日,第一被告的項目總監(Project Director) N於工程現場的“C貴賓廳”大廳,口頭要求原告,根據第二被告的要求,提供專業清潔公司進行深度清潔。(對待證事實第565條的回答)
522. 2018年10月25日,原告按第一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565條所描述的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55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對待證事實第566條的回答)
523. 2018年1月29日,原告發出電郵通知第一被告的P, N, T和M,於雲端硬盤下載有關本工程的部分後加訂單。其中包括編號為PT18/B/1FJ/VO-55的後加訂單,訂單內容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567條的回答)
524. 有關編號PT18/B/1FJ/VO-55後加訂單之總價金訂為MOP$228,930.00(卷宗第1033至1034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568條的回答)
525. 編號PT18/B/1FJ/VO-55後加訂單中的第1至2項所載費用是原告根據XX清潔服務公司發票,另加上原告的利潤所計算得出。(對待證事實第569條的回答)
526. 第一被告沒有回覆任何電郵反對編號為PT18/B/1FJ/VO-55後加訂單。(對待證事實第570條的回答)
527. 原告已支付編號PT18/B/1FJ/VO-55後加訂單所涉及的清潔服務公司等費用。(對待證事實第572條的回答)
528. 直至提起本訴訟之日,第一被告或第二被告均沒有向原告支付編號為PT18/B/1FJ/VO-55後加訂單的任何款項。(對待證事實第573條的回答)
529. 2018年4月10日,第一被告的人員口頭要求原告,根據第二被告的要求,提供一名雜工負責控制升降機上落,方便地盤內所有分配商及業主使用。(對待證事實第574條的回答)
530. 此升降機的用途是運送客人而不是運送材料。負責控制升降機上落的雜工由上午8:30至下班時間,包括午膳時間都需要安排人手不間斷操作。(對待證事實第575條的回答)
531. 然而,控制升降機上落的工作是屬於第一被告與業主合同中總統籌(preliminary)管理費用。(對待證事實第576條的回答)
532. 2018年8月26日,原告按第一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574條所描述的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56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對待證事實第577條的回答)
533. 2019年1月29日,原告發出電郵通知第一被告的P, N, T和M,於雲端硬盤下載有關本工程的部分後加訂單。其中包括編號為PT18/B/1FJ/VO-56的後加訂單,訂單內容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578條的回答)
534. 有關編號為PT18/B/1FJ/VO-56的後加訂單之總價金訂為MOP$150,535.00(卷宗第1035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579條的回答)
535. 編號PT18/B/1FJ/VO-56後加訂單中的第1至2項所載費用是原告聘請雜工及超時工作費用,另加上原告的利潤所計算得出。(對待證事實第580條的回答)
536. 第一被告沒有回覆任何電郵反對編號為PT18/B/1FJ/VO-56後加訂單。(對待證事實第581條的回答)
537. 原告已支付編號PT18/B/1FJ/VO-56後加訂單所涉及的人工等費用。(對待證事實第583條的回答)
538. 直至提起本訴訟之日,第一被告或第二被告均沒有向原告支付編號為PT18/B/1FJ/VO-56後加訂單的任何款項。(對待證事實第584條的回答)
539. 2018年4月2日,原告已呈交一份“C、D、E貴賓廳及後勤區廚房”施工進度表及預算工人分派表給予第一被告(卷宗第1036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585條的回答)
540. 2018年5月11日及2018年5月22日,第一被告的項目經理(Project Manager)O透過電郵要求原告提供8名清潔工人於施工現場無間斷清潔,該電郵同時抄送給卷宗第1037頁所載人士。(對待證事實第586條的回答)
541. 提供8名清潔工人於施工現場無間斷清潔的工作是屬於第一被告與第二被告合同中總統籌(preliminary)的管理費用。(對待證事實第587條的回答)
542. 雜工(清潔工人) 的工作日期由2018年5月22日開始至2018年9月2日止(卷宗第1038至1042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588條的回答)
543. 2018年9月3日,原告按第一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586條所描述的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57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對待證事實第589條的回答)
544. 2019年1月29日,原告發出電郵通知第一被告P, N, T和M,於雲端硬盤下載有關本工程的部分後加訂單。其中包括編號為PT18/B/1FJ/VO-57的後加訂單,訂單內容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590條的回答)
545. 有關編號PT18/B/1FJ/VO-57後加訂單之總價金訂為MOP$669,760.00.00(卷宗第1046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591條的回答)
546. 編號PT18/B/1FJ/VO-57後加訂單中的第1項,由雜工(清潔工人) 日薪金額乘天數及人數所計算,第2項為原告的利潤所計算得出。(對待證事實第592條的回答)
547. 第一被告沒有回覆任何電郵反對編號為PT18/B/1FJ/VO-57後加訂單。(對待證事實第593條的回答)
548. 原告已支付編號PT18/B/1FJ/VO-57後加訂單所涉及的人工等費用。(對待證事實第595條的回答)
549. 直至提起本訴訟之日,第一被告或第二被告均沒有向原告支付編號為PT18/B/1FJ/VO-57後加訂單的任何款項。(對待證事實第596條的回答)
550. 2018年6月5日,第一被告的項目經理(Project Manager) L透過電郵要求原告需要根據第二被告提供的圖則編號: H-1FJ-AR-DD-8300,H-1FJ-AR-DD-8320,H-1FJ-AR-DD-8321,H-1FJ-AR-DD-8300-1,H-1FJ-AR-DD-8331-1,H-1FJ-AR-DD-8300-2,H-1FJ-AR-DD-8300-3,H-1FJ-AR-DD-8301,H-1FJ-AR-DD-8322,H-1FJ-AR-DD-8301-1,H-1FJ-AR-DD-8300-2,H-1FJ-AR-DD-8323,H-1FJ-AR-DD-8301-2,H-1FJ-AR-DD-8301-3,H-1FJ-AR-DD-8320-1,H-1FJ-AR-DD-8301-4,H-1FJ-AR-DD-8323-1,H-1FJ-AR-DD-8302,H-1FJ-AR-DD-8324,H-1FJ-AR-DD-8325,H-1FJ-AR-DD-8302-1,H-1FJ-AR-DD-8324,H-1FJ-AR-DD-8303,H-1FJ-AR-DD-8326,H-1FJ-AR-DD-8404,H-1FJ-AR-DD-8435,H-1FJ-AR-DD-8404-1,H-1FJ-AR-DD-8453,H-1FJ-AR-DD-8507-2,H-1FJ-AR-DD-8539,針對“C、D、E貴賓廳及後勤區廚房”位置的門和門框及門的小五金配件進行以下修改,該電郵同時抄送給卷宗第1047頁所載人士:
-門修改部位有由油漆飾面改用木飾面板連金屬鋼。
-門框修改部位有由油漆飾面改用金屬鋼飾面。
-門增加150mm拉絲不銹鋼踢腳板。及900mm高防撞不銹鋼板。 (對待證事實第597條的回答)
551. 根據第二被告則師的審批圖則,要修改以下數量之單葉門及雙葉門:
-“C貴賓廳”門和門框及門小五金配件進行修改有單葉門有35套,雙葉門有7套;
-“D貴賓廳”門和門框及門小五金配件進行修改有單葉門有7套;
-“E貴賓廳”門和門框及門小五金配件進行修改有單葉門有1套。(對待證事實第598條的回答)
552. 2018年11月27日,原告按第一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597及598條所描述的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58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對待證事實第599條的回答)
553. 2019年1月31日,原告發出電郵通知第一被告P, N, T和M,於雲端硬盤下載有關本工程的部分後加訂單。(對待證事實第600條的回答)
554. 其中包括編號為PT18/B/1FJ/VO-58的後加訂單,訂單內容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卷宗第1097至1101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601條的回答)
555. 有關編號為PT18/B/1FJ/VO-58後加訂單之總價金訂為MOP$661,754.80(卷宗第1097至1101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602條的回答)
556. 編號PT18/B/1FJ/VO-58後加訂單中各項修改材料或增加材料是根據採購該物料,現場量度呎吋及搬運材料所需的花費,另加上原告的利潤所計算得出。(對待證事實第603條的回答)
557. 第一被告沒有回覆任何電郵反對編號為PT18/B/1FJ/VO-58後加訂單。(對待證事實第604條的回答)
558. 原告已支付編號PT18/B/1FJ/VO-58後加訂單所涉及的人工及物料等費用。(對待證事實第606條的回答)
559. 直至提起本訴訟之日,第一被告或第二被告均沒有向原告支付編號為PT18/B/1FJ/VO-58後加訂單的任何款項。(對待證事實第607條的回答)
560. 2018年4月6日,第一被告的項目經理(Project Manager) L透過電郵要求原告需要根據第二被告提供的圖則編號:H-1FJ-DD-AR-123-MK,B18006-1FJ-DD-AR-3301-MU1、B18006-1FJ-DD-AR-3301-MU2、B18006-1FJ-DD-AR-3302-MU1、B18006-1FJ-DD-AR-3302-MU2、B18006-1FJ-DD-AR-3303-MU1、B18006-1FJ-DD-AR-3303-MU2、H-1FJ-DD-AR-4535-MK、H-1FJ-DD-AR-1240-MU、H-1FJ-DD-AR-3400-MU1、H-1FJ-DD-AR-3400-MU2、H-1FJ-DD-AR-3401-MU1、H-1FJ-DD-AR-3401-MU2、H-1FJ-DD-AR-3401-MU3、H-1FJ-DD-AR-3401-MU4、H-1FJ-DD-AR-4240-MU1、H-1FJ-DD-AR-4240-MU2、H-1FJ-AC-AR-1250-MU、H-1FJ-AC-AR-3500-MU1、H-1FJ-AC-AR-3500-MU2、H-1FJ-AC-AR-3500-MU3、H-1FJ-AC-AR-3501-MU1、H-1FJ-AC-AR-3501-MU2、H-1FJ-AC-AR-3501-MU3、H-1FJ-AC-AR-3502-MU1、H-1FJ-AC-AR-3502-MU2、H-1FJ-AC-AR-3502-MU3、H-1FJ-AC-AR-3502-MU4、H-1FJ-AC-AR-3503-MU1、H-1FJ-AC-AR-4250-MU1、H-1FJ-AC-AR-4250-MU2及H-1FJ-AC-AR-6590-MU1,於“C、D及E貴賓廳”供應及安裝假天花、牆身飾面樣本房給予則師審批物料、造型及物料配對使用,該電郵同時抄送給卷宗第1102頁所載人士。(對待證事實第608條的回答)
561. 原告檢視整份編號為H-B Junkets C, D & E18008合同的工作內容,發現合同清單列表的所有工作項目都不包括“C、D及E貴賓廳”假天花、牆身飾面樣本房(卷宗第110至205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609條的回答)
562. 2018年5月21日,第一被告的設計經理Q透過電郵,將第二被告提供的更新圖則發送予原告。(卷宗第1133至1165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610條的回答)
563. 根據第二被告的則師的審批圖則,要供應及安裝以下數量之假天花及牆身飾面:
“C貴賓廳”- 假天花1個、牆身飾面3個;
“D貴賓廳”- 假天花1個、牆身飾面4個;
“E貴賓廳”- 假天花1個、牆身飾面7個。
“C、D及E貴賓廳”假天花、牆身飾面樣本房清拆及清離現場。(對待證事實第611條的回答)
564. 2018年5月30日,原告按第一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608、610及611條所描述的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59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對待證事實第612條的回答)
565. 2019年2月26日,原告發出電郵通知第一被告P, N, T和M,於雲端硬盤後下載有關本工程的部分後加訂單。(對待證事實第613條的回答)
566. 其中包括編號為PT18/B/1FJ/VO-59的後加訂單,訂單內容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卷宗第1179至1186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614條的回答)
567. 有關編號為PT18/B/1FJ/VO-59後加訂單之總價金訂為MOP$602,994.65(卷宗第1179至1186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615條的回答)
568. 編號PT18/B/1FJ/VO-59後加訂單中的第A至M項所載費用是原告根據採購該物料,人工費用,現場量度呎吋,搬運材料及拆卸後建築廢料所需的花費,另加上原告的利潤所計算得出。(對待證事實第616條的回答)
569. 第一被告沒有回覆任何電郵反對編號為PT18/B/1FJ/VO-59後加訂單。(對待證事實第617條的回答)
570. 原告已支付編號PT18/B/1FJ/VO-59後加訂單所涉及的人工及物料等費用。(對待證事實第619條的回答)
571. 直至提起本訴訟之日,第一被告或第二被告均沒有向原告支付編號為PT18/B/1FJ/VO-59後加訂單的任何款項。(對待證事實第620條的回答)
572. 於2018年4月9日,原告與第一被告就第一被告將澳門路氹XXX1樓C、D及E貴賓廳及後勤區廚房範圍的裝修工程進行第一次工作會議。(對待證事實第622條的回答)
573. 會議上,受聘於第一被告職位為項目經理的O,職位為項目經理的L及職位為項目首席營運總監(Chief Operations Officer) P,向原告的項目經理C及合同高級經理D表示他們代表第一被告負責澳門路氹XXX1樓C、D及E貴賓廳及後勤區廚房範圍的裝修工程的項目,包括管理整個項目的進度以及代表第一被告向原告發出指示(卷宗第1187至1189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623條的回答)
574. 受聘於第二被告職位為高級項目則師的E,以及職位為項目經理的F,曾於2018年4月20日至10月25日期間,作為替第二被告管理整個項目進度的代表的身份,與第一被告及原告召開三方會議。(對待證事實第624條的回答)
575. 於2018年4月6日至2019年1月21日期間,第一被告的項目代表O,L 及 N及第二被告的項目代表E 及F都會定期出現在工地進行監管。(對待證事實第625條的回答)
576. 原告認為第一被告的O,N,L或S及第二被告的項目代表E或F,都是屬於澳門路氹XXX1樓C、D及E貴賓廳及後勤區廚房項目的負責人。(對待證事實第625-A的回答)
577. 原告認為第一被告的O,N,L或S能夠代表第一被告向原告發出指示及決定後加工程和服務。(對待證事實第625-A的回答)
578. 原告認為第二被告的項目代表E或F能夠代表第二被告。(對待證事實第625-A的回答)
579. 本案的B1樓C,D,E貴賓廳及後勤區廚房裝修工程的約定工期為147日工期。(對待證事實第627的回答)
580. 就B1樓C及E貴賓廳及後勤區廚房的工程,第二被告曾於2018年11月30日透過電郵向第一被告寄送了瑕疵報告且該報告亦同一時間抄送予原告,而第一被告則分別於2018年11月12日及2018年11月19日透過電郵向原告寄送了瑕疵報告。(對待證事實第628的回答)
581. 在2019年4月1日的會議中,第一被告至少確認了以下後加訂單所載的工作:PT18/B/1FJ/VO-03,PT18/B/1FJ/VO-05,PT18/B/1FJ/VO-06,PT18/B/1FJ/VO-07,PT18/B/1FJ/VO-08,PT18/B/1FJ/VO-09,PT18/B/1FJ/VO-10,PT18/B/1FJ/VO-12,PT18/B/1FJ/VO-13,PT18/B/1FJ/VO-14,PT18/B/1FJ/VO-15,PT18/B/1FJ/VO-16,PT18/B/1FJ/VO-17, PT18/B/1FJ/VO-19,PT18/B/1FJ/VO-20,PT18/B/1FJ/VO-22,PT18/B/1FJ/VO-24,PT18/B/1FJ/VO-27,PT18/B/1FJ/VO-28,PT18/B/1FJ/VO-29,PT18/B/1FJ/VO-30,PT18/B/1FJ/VO-31,PT18/B/1FJ/VO-33,PT18/B/1FJ/VO-34,PT18/B/1FJ/VO-35,PT18/B/1FJ/VO-36,PT18/B/1FJ/VO-37,PT18/B/1FJ/VO-42,PT18/B/1FJ/VO-45,PT18/B/1FJ/VO-48,PT18/B/1FJ/VO-51,PT18/B/1FJ/VO-52,PT18/B/1FJ/VO-53,PT18/B/1FJ/VO-54。(對待證事實第630的回答)
582. 至少自2019年3月起,第二被告就其與第一被告之間的合同關係,已開始與第一被告核對工作量。(對待證事實第631的回答)
583. 於2019年4月27日,原告於XXX外進行集會,並呈交一封信函給第二被告,要求參與三方對數及分帳支付,但至今沒有獲得對方回覆。(對待證事實第632的回答)
584. 第一被告及第二被告從來沒有通知原告進行三方對數,以解決此合同的餘款。(對待證事實第633的回答)
585. 直至提起本訴訟之日,第一被告及第二被告均沒有針對原告在本案中所主張的58項後加工程作出最後結算和付款。(對待證事實第634的回答)
586. Em Janeiro de 2019, a 2ª Ré desistiu da construção, pela H, do espaço promotor (junket) D (obra que fazia parte do contrato de empreitada celebrado entre as Rés), comunicando tal decisão à referida empreiteira, ora 1ª Ré. (對待證事實第636的回答)
587. A R. supervisionou a construção, como lhe competia sendo dona da obra, mas dirigiu-se sempre à H que era a sua empreiteira. (對待證事實第637的回答)
588. A A. mais tarde pediu a ajuda da R. para mediar um conflito que tinha com a H – o não pagamento por esta daquilo que havia sido acordado ao abrigo do contrato de subempreitada e dos eventuais trabalhos a mais que decorreram no seguimento dessa mesma subempreitada. (對待證事實第638的回答)
* * *
IV – FUNDAMENTAÇÃO
Impugnação de matéria de factos
A Recorrente veio a impugnar a matéria de facto, atacando as respostas dadas pelo Colectivo aos seguintes quesitos:
13º, 21º, 22º, 25º, 38º, 50º, 63º, 71º, 81º, 92º, 101º, 111º, 123º, 133º, 142º, 153º, 162º, 171º, 184º, 191º, 201º, 211º, 221º, 232º, 243º, 253º, 264º, 274º, 284º, 294º, 306º, 316º, 326º, 336º, 346º, 358º, 368º, 381º, 388º, 400º, 410º, 426º, 436º, 447º, 462º, 474º, 480º, 489º, 499º, 518º, 527º, 535º, 543º, 554º, 566º, 577º, 589º, 599º, 619º, defendendo que as respostas deviam ser POSITIVAS, ou pelo menos, devia ser incluída nas respostas a refrência à 2ª Ré, dona da obra, porque foi esta que é verdadeiramente interessada e beneficiária das obras (adicionalmente) executadas pela Autora, sendo certo que esta celebrou apenas contrato de empreitada com a 1ª Ré, e a 2ª Ré não é parte deste acordo (directamente celebrado entre a 1ª Ré e a Autora).
A Recorrente actca igualmente as respostas dos quesitos 367º, 626º, 629º e 635º.
Quid Juris?
*
A propósito da impugnação da matéria de facto, o legislador fixa um regime especial, constante do artigo 599º (Ónus do recorrente que impugne a decisão de facto) do CPC, que tem o seguinte teor:
1. Quando impugne a decisão de facto, cabe ao recorrente especificar, sob pena de rejeição do recurso:
a) Quais os concretos pontos da matéria de facto que considera incorrectamente julgados;
b) Quais os concretos meios probatórios, constantes do processo ou de registo nele realizado, que impunham, sobre esses pontos da matéria de facto, decisão diversa da recorrida.
2. No caso previsto na alínea b) do número anterior, quando os meios probatórios invocados como fundamento do erro na apreciação da prova tenham sido gravados, incumbe ainda ao recorrente, sob pena de rejeição do recurso, indicar as passagens da gravação em que se funda.
3. Na hipótese prevista no número anterior, e sem prejuízo dos poderes de investigação oficiosa do tribunal, incumbe à parte contrária indicar, na contra-alegação que apresente, as passagens da gravação que infirmem as conclusões do recorrente.
4. O disposto nos n.os 1 e 2 é aplicável ao caso de o recorrido pretender alargar o âmbito do recurso, nos termos do n.º 2 do artigo 590.º
Ora, a especificação dos concretos pontos de facto que se pretendem questionar com as conclusões sobre a decisão a proferir nesse domínio delimitam o objecto do recurso sobre a impugnação da decisão de facto. Por sua vez, a especificação dos concretos meios probatórios convocados, bem como a indicação exacta das passagens da gravação dos depoimentos que se pretendem ver analisados, além de constituírem uma condição essencial para o exercício esclarecido do contraditório, servem sobretudo de base para a reapreciação do Tribunal de recurso, ainda que a este incumba o poder inquisitório de tomar em consideração toda a prova produzida relevante para tal reapreciação, como decorre hoje, claramente, do preceituado no artigo 629º do CPC.
É, pois, em vista dessa função delimitadora que a lei comina a inobservância daqueles requisitos de impugnação da decisão de facto com a sanção máxima da rejeição imediata do recurso, ou seja, sem possibilidade de suprimento, na parte afectada, nos termos do artigo 599º/2 do CPC.
*
No que respeita aos critérios da valoração probatória, nunca é demais sublinhar que se trata de um raciocínio problemático, argumentativamente fundado no húmus da razão prática, a desenvolver mediante análise crítica dos dados de facto veiculados pela actividade instrutória, em regra, por via de inferências indutivas ou analógicas pautadas pelas regras da experiência colhidas da normalidade social, que não pelo mero convencimento íntimo do julgador, não podendo a intuição deixar de passar pelo crivo de uma razoabilidade persuasiva e susceptível de objectivação, o que não exclui, de todo, a interferência de factores de índole intuitiva, compreensíveis ainda que porventura inexprimíveis. Ponto é que a motivação se norteie pelo princípio da completude racional, de forma a esconjurar o arbítrio13.
É, pois, nessa linha que se deve aferir a razoabilidade dos juízos de prova especificamente impugnados, mediante a análise crítica do material probatório constante dos autos, incluindo as gravações ou transcrições dos depoimentos, tendo em conta o respectivo teor, o seu nicho contextual histórico-narrativo, bem como as razões de ciência e a credibilidade dos testemunhos. Só assim se poderá satisfazer o critério da prudente convicção do julgador na apreciação da prova livre, em conformidade com o disposto, designadamente no artigo 390º do CCM, em conjugação com o artigo 558º do CPC, com vista a obter uma decisão que se possa ter por justa e legítima.
Será com base na convicção desse modo formada pelo Tribunal de recurso que se concluirá ou não pelo acerto ou erro da decisão recorrida.
Repita-se, ao Tribunal de recurso não compete reapreciar todas as provas produzidas e analisadas pelo Tribunal a quo, mas só aqueles pontos concretos indicados pelo Recorrente como errados ou omissos!
*
Os quesitos sob ataque têm a seguinte estrutura e recebem as seguintes respostas, respectivamente:
待證事實第13條:
2018年10月14日,原告按第一被告及第二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11條所描述的額外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01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卷宗第381至382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
僅證實:2018年10月14日,原告按第一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11條所描述的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01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
*
*
(有關編號PT18/B/1FJ/VO-02後加訂單)
待證事實第21條:
2018年4月20日,第一被告的設計經理(Design Manager)Q透過電郵要求原告於“C、D及E貴賓廳”機電房、綱絡服務器房等機電房的牆身材料由石膏板改用磚間隔牆,該電郵同時抄送給第一被告及第二被告的其他項目負責人(卷宗第392至393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
證實:2018年4月20日,第一被告的設計經理(Design Manager)Q透過電郵要求原告於“C、D及E貴賓廳”機電房、綱絡服務器房等機電房的牆身材料由石膏板改用磚間隔牆,該電郵同時抄送給卷宗第392頁所載人士。
*
待證事實第22條:
按照第一被告及第二被告的要求,原告需要根據第二被告提供圖則編號:H-1FJ-DD-AR-1230、H-1FJ-DD-AR-1240及H-1FJ-DD-AR-1250,進行磚間隔牆的建造(卷宗第394至395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
C貴賓廳合共有303.38平方米
D貴賓廳合共有209.64平方米
E貴賓廳合共有279.93平方米
僅證實:按照第一被告的要求,原告需要根據第二被告提供圖則編號:H-1FJ-DD-AR-1230、H-1FJ-DD-AR-1240及H-1FJ-DD-AR-1250,進行磚間隔牆的建造:
C貴賓廳合共有303.38平方米
D貴賓廳合共有209.64平方米
E貴賓廳合共有279.93平方米
*
*
待證事實第25條:
2018年6月28日,原告按第一被告及第二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21及22條所描述的額外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02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卷宗第397至402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
僅證實:2018年6月28日,原告按第一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21及22條所描述的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02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
*
*
待證事實第38條:
2018年12月5日,原告按第一被告及第二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33條所描述的額外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03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卷宗第413至415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
僅證實:2018年12月5日,原告按第一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33條所描述的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03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
*
*
待證事實第50條:
2018年9月28日,原告按第一被告及第二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44及47條所描述的額外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04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卷宗第421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
僅證實:2018年9月28日,原告按第一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44及47條所描述的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04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
*
*
待證事實第63條:
2018年12月16日,原告按第一被告及第二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58條所描述的額外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05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卷宗第430至432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
僅證實:2018年12月16日,原告按第一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58條所描述的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05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
*
*
待證事實第71條:
2018年9月17日,原告按第一被告及第二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70條所描述的額外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06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卷宗第435至438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
僅證實:2018年9月17日,原告按第一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70條所描述的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06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
*
*
待證事實第81條:
2018年9月17日,原告按第一被告及第二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79條所描述的額外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07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
僅證實:2018年9月17日,原告按第一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79條所描述的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07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
*
*
待證事實第92條:
2018年8月10日,原告按第一被告及第二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89條所描述的額外工作,對應為PT18/B/1FJ/VO-08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卷宗第468至470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
僅證實:2018年8月10日,原告按第一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89條所描述的工作,對應為PT18/B/1FJ/VO-08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
*
*
待證事實第101條:
2018年9月15日,原告按第一被告及第二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100條所描述的額外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09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
僅證實:2018年9月15日,原告按第一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100條所描述的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09後加訂單的工作項。
*
*
待證事實第111條:
2018年9月5日,原告按第一被告及第二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109條所描述的額外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10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
僅證實:2018年9月5日,原告按第一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109條所描述的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10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
*
*
待證事實第123條:
2018年10月11日,原告按第一被告及第二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119條所描述的額外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11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卷宗第489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
僅證實:2018年10月11日,原告按第一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119條所描述的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11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
*
*
待證事實第133條:
2018年7月28日,原告按第一被告及第二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132條所描述的額外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12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
僅證實:2018年7月28日,原告按第一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132條所描述的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12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
*
*
待證事實第142條:
2018年7月12日,原告按第一被告及第二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141條所描述的額外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13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
僅證實:2018年7月12日,原告按第一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141條所描述的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13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
*
*
待證事實第153條:
2018年7月25日,原告按第一被告及第二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151條所描述的額外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14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卷宗第526至527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
僅證實:2018年7月25日,原告按第一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151條所描述的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14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
*
*
待證事實第162條:
2018年7月4日,原告按第一被告及第二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161條所描述的額外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15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
僅證實:2018年7月4日,原告按第一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161條所描述的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15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
*
*
待證事實第171條:
2018年7月2日,原告按第一被告及第二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170條所描述的額外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16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
僅證實:2018年7月2日,原告按第一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170條所描述的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16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
*
*
待證事實第184條:
2018年12月23日,原告按第一被告及第二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179條所描述的額外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17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
僅證實:2018年12月23日,原告按第一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179條所描述的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17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
*
*
待證事實第191條:
2018年9月16日,原告按第一被告及第二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188及190條所描述的額外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18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
僅證實:2018年9月16日,原告按第一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188及190條所描述的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18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
*
*
待證事實第201條:
2018年7月28日,原告按第一被告及第二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199條所描述的額外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19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
僅證實:2018年7月28日,原告按第一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199條所描述的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19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
*
*
待證事實第211條:
2018年7月28日,原告按第一被告及第二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209條所描述的額外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20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
僅證實:2018年7月28日,原告按第一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209條所描述的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20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
*
*
待證事實第221條:
2018年10月26日,原告按第一被告及第二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219條所描述的額外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21(A)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卷宗第667至674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
僅證實:2018年10月26日,原告按第一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219條所描述的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21(A)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
*
*
待證事實第232條:
2018年9月8日,原告按第一被告及第二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231條所描述的額外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22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卷宗第684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
僅證實:2018年9月8日,原告按第一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231條所描述的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22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
*
*
待證事實第243條:
2018年10月23日,原告按第一被告及第二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241條所描述的額外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24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卷宗第691至692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
僅證實:2018年10月23日,原告按第一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241條所描述的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24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
*
*
待證事實第253條:
2018年9月20日,原告按第一被告及第二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251條所描述的額外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25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卷宗第696至697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
僅證實:2018年9月20日,原告按第一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251條所描述的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25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
*
*
待證事實第264條:
2018年9月28日,原告按第一被告及第二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262條所描述的額外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26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
僅證實:2018年9月28日,原告按第一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262條所描述的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26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
*
*
待證事實第274條:
2018年9月20日,原告按第一被告及第二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272條所描述的額外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27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卷宗第706至710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
僅證實:2018年9月20日,原告按第一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272條所描述的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27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
*
*
待證事實第284條:
2018年8月5日,原告按第二被告及第一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282條所描述的額外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28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卷宗第712至714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
僅證實:2018年8月5日,原告按第一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282條所描述的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28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
*
*
待證事實第294條:
2018年9月24日,原告按第一被告及第二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293條所描述的額外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29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卷宗第716至720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
僅證實:2018年9月24日,原告按第一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293條所描述的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29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
*
*
待證事實第306條:
2018年8月10日,原告按第一被告以及第二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303條所描述的額外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30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
僅證實:2018年8月10日,原告按第一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303條所描述的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30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
*
*
待證事實第316條:
2018年8月18日,原告按第一被告及第二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314條所描述的額外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31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
僅證實:2018年8月18日,原告按第一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314條所描述的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31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
*
*
待證事實第326條:
2018年7月20日,原告按第一被告及第二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324條所描述的額外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32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
僅證實:2018年7月20日,原告按第一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324條所描述的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32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
*
*
待證事實第336條:
2018年8月10日,原告按第一被告及第二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334條所描述的額外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03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卷宗第738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
僅證實:2018年8月10日,原告按第一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334條所描述的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03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
*
*
待證事實第346條:
2018年8月24日,原告按第一被告及第二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344條所描述的額外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34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
僅證實:2018年8月24日,原告按第一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344條所描述的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34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
*
*
待證事實第358條:
2018年5月25日,原告按第二被告及第一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355條所描述的額外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35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卷宗第750至752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
僅證實:2018年5月25日,原告按第一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355條所描述的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35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
*
*
待證事實第368條:
2018年11月18日,原告按第一被告及第二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366條所描述的額外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36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卷宗第758至759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
僅證實:2018年11月18日,原告按第一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366條所描述的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36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
*
*
待證事實第381條:
2018年11月4日,原告按第一被告及第二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376條所描述的額外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37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卷宗第770至775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
僅證實:2018年11月4日,原告按第一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376條所描述的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37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
*
*
待證事實第388條:
2018年10月11日,原告按第一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386條所描述的額外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38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卷宗第776至814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
證實:2018年10月11日,原告按第一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386條所描述的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38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
*
*
待證事實第400條:
2018年10月16日,原告按第一被告及第二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396條所描述的額外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39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卷宗第822至827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
僅證實:2018年10月16日,原告按第一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396條所描述的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39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
*
*
待證事實第410條:
2018年9月23日,原告按第二被告及第一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408條所描述的額外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40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卷宗第835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
僅證實:2018年9月23日,原告按第一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408條所描述的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40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
*
*
待證事實第426條:
2018年12月28日,原告按第一被告及第二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419及421條所描述的額外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41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卷宗第883至886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
僅證實:2018年12月28日,原告按第一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419及421條所描述的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41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
*
*
待證事實第436條:
2018年12月22日,原告按第一被告及第二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431條所描述的額外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42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卷宗第900至901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
僅證實:2018年12月22日,原告按第一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431條所描述的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42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
*
*
待證事實第447條:
2018年12月28日,原告按第一被告及第二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441及443條所描述的額外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43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
僅證實:2018年12月28日,原告按第一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441及443條所描述的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43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
*
*
待證事實第462條:
2019年1月21日,原告按第一被告及第二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453條所描述的額外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44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卷宗第910至915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
僅證實:2019年1月21日,原告按第一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453條所描述的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44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
*
*
待證事實第474條:
2019年1月21日,原告按第一被告及第二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467條所描述的額外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45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
僅證實:2019年1月21日,原告按第一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467條所描述的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45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
*
*
待證事實第480條:
2019年1月18日,原告按第一被告及第二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479條所描述的額外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46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
僅證實:2019年1月18日,原告按第一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479條所描述的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46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
*
*
待證事實第489條:
2019年1月6日,原告按第一被告及第二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486及487條所描述的額外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47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
僅證實:2019年1月6日,原告按第一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486及487條所描述的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47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
*
*
待證事實第499條:
2019年1月10日,原告按第一被告及第二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497條所描述的額外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48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卷宗第944至946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
僅證實:2019年1月10日,原告按第一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497條所描述的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48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
*
*
待證事實第518條:
2018年9月17日,原告按第一被告及第二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517條所描述的額外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50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卷宗第960至962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
僅證實:2018年9月17日,原告按第一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517條所描述的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50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
*
*
待證事實第527條:
2018年12月26日,原告按第一被告及第二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526條所描述的額外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51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卷宗第965至967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
僅證實:2018年12月26日,原告按第一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526條所描述的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51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
*
*
待證事實第535條:
2018年12月21日,原告按第一被告及第二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534條所描述的額外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52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卷宗第972至974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
僅證實:2018年12月21日,原告按第一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534條所描述的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52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
*
*
待證事實第543條:
2018年1月6日,原告按第一被告及第二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542條所描述的額外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53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
僅證實:2018年1月6日,原告按第一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542條所描述的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53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
*
*
待證事實第554條:
2018年12月25日,原告按第一被告及的第二被告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553條所描述的額外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54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
僅證實:2018年12月25日,原告按第一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553條所描述的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54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
*
*
待證事實第566條:
2018年10月25日,原告按第一被告及第二被吿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565條所描述的額外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55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卷宗第1028至1032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
僅證實:2018年10月25日,原告按第一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565條所描述的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55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
*
*
待證事實第577條:
2018年8月26日,原告按第一被告及第二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574條所描述的額外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56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
僅證實:2018年8月26日,原告按第一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574條所描述的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56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
*
*
待證事實第589條:
2018年9月3日,原告按第一被告及第二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586條所描述的額外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57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卷宗第1043至1046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
僅證實:2018年9月3日,原告按第一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586條所描述的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57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
*
*
待證事實第599條:
2018年11月27日,原告按第一被告及第二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597及598條所描述的額外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58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
僅證實:2018年11月27日,原告按第一被告的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597及598條所描述的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58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
*
*
待證事實第619條:
原告已支付編號PT18/B/1FJ/VO-59的後加工程的人工及物料等費用?
證實:原告已支付編號PT18/B/1FJ/VO-59後加訂單所涉及的人工及物料等費用。
Ora, é de verificar-se que todas as respostas têm uma nota comum: foi eliminada a menção da intervenção da 2ª Ré (dona da obra, Recorrida nestes autos) nos trabalhos (obras) alegadamente “adicionais” ou nas ordens relativas à execução dos trabalhos em causa, por se entender que a 2ª Ré não é parte do respectivo contrato de subempreitada!
Do mesmo modo foi eliminada a menção de “trabalhos adicionais” (em rigor, devia usar a expressão “trabalhos novos” ou “obras novas”).
O Tribunal Colectivo fundamentou a sua decisão sobre os factos nos seguintes termos:
“法庭認定上述事實的依據:
本院透過載於卷宗內的書證以及證人證言,從而對事實事宜進行認定。
就待證事實第2、3、5條、第627條最後一句、第629及第635條,在卷宗欠缺穩妥及客觀的證據,尤其是更為充份的書證又或本案雙方當事人以外的第三方人員對事件所作出更為詳細及客觀的說明,以致有關事實未能清楚得到顯示的情況下,法庭未能視該等疑問列獲證。
就待證事實第4條,考慮證人U的證言,足以認定在2018年10月未能具體查明的某天,第一被告及第二被告的人員曾對相關區域進行驗收。因此,法庭對該疑問列作出上述認定。
法庭綜合地分析及審視雙方當事人所提供的證人證言,以及卷宗的書證(當中尤其包括第262頁、第1187至1189頁),從而判斷證據的強弱以及有關事實版本的合理性後,對待證事實第6至10、622、623、624、625、625-A、631、632、633、638條作出上方所載的認定。
待證事實第621條所要探究的,是原告已完成的工程量的相應價值。然而,該問題具結論性,法庭不視之為事實並不予以回答。
就待證事實第626條,按照一般經驗,工程業界往往存在不同內容的約定,但比較常見的情況是下判按月申報完工量,再經其上判以及業主自身或外聘的工料測量人員核實後,下判將會按月收到相應的中期進度款。而為免爭拗,可以預期下判會保留其透過不同途徑及方式所收到的建築師指令或工地指令,並在短時間內上報,以便有關指令內容能夠被視為變更(“VO”),並且在最為理想的情況下,可以在緊接的一期中期進度款中獲得支付。綜合分析雙方當事人所提供的證人證言,本院認為案中證據尚難以支持工程行業存在疑問列所指的習慣,即,不論下判被要求新增任何工作,亦不論雙方對於有關工作在性質上是否屬於“變更”有否爭議,又或有關工作內容所涉及的材料、人工及下判要求的收取的具體金額是多或少,下判均會願意先按新指令完成所謂的後加工程或服務(而不會要求對方先以任何方式確認該工程屬“後加”,又或先墊付一定比例的預付款),期後再向業主或大判要求支付有關價金。因此,上述疑問列不能獲得證實。
就待證事實第630條,法庭採納了證人C在庭上所能確認的部份,而從認定第一被告在事實層面上曾經確認過上述答覆中所載的訂單中的工作(至於真正應負責任之人是誰,以及被確認的各張訂單是否屬於“後加工程”,則屬於法律適用的問題)。
待證事實第634條最後一句具結論性。至於疑問列的其餘部份,案中的證據以及雙方當事人在案件進行中所表明的立場足以顯示,不論真正的責任人是誰,但作為客觀的事件,第一被告及第二被告沒有針對原告所主張的58項後加工程作出最後結算和付款。”
*
Perante o transcrito, é de verificar-se que:
1) – A fundamentação é um pouco “ambígua” e insuficiente, embora a análise em causa não toque à matéria impugnada;
2) – Faz-se apelo à experiência geral do sector de empreitada, porém, não se chegou a apurar os elementos probatórios concretamente ligados à matéria em discussão;
3) – Os argumentos invocados são também um pouco vagos para fundamentar a respectiva decisão.
*
Prosseguindo, o Colectivo afirmou ainda:
“就待證事實第637條,首先,曾在第二被告任職的F及E均沒有在庭審中作證,因此,本案無法從兩人的證言中得悉他們到底曾向原告的工作人員作過何種內容的溝通。
而案中亦沒有相應的書面證據,以顯示第二被告曾直接與原告溝通又或向其直接下達指示。
在審判聽證的過程中,證人G在作證時講述了其本人對於第二被告與原告之間是否存在任何關係一事上的理解,亦就F及E會否在沒有第一被告的參與下,直接命令或聘用原告進行某些額外工程一事,說明了其個人意見。
要指出的是,本案中,就原告所主張的各份“後加訂單”,按照原告所陳述的事實版本,當中均有第一被告的人員的存在及參與(例如見待證事實第21條,有關電郵是由第一被告直接向原告發出)。
另一方面,按照原告所陳述,原告就“後加訂單”所提交的發票、文件上的收件人,以至原告所寄送的收件對象都只是第一被告而不包括第二被告,即使是在2019年4月1日的會議中,原告也只是與第一被告進行“對數”。
考慮前述原告所作出的行為,可以合理地認為即使是原告也認為“後加訂單”乃其與第一被告之間所訂立。”
A propósito desta parte, é de frisar-se o seguinte:
Ora, as duas testemunhas que faltaram à audiência de julgamento eram empregados da 2ª Ré, em regra, os seus depoimentos são essenciais para a descoberta da verdade material, já que o que se discute é saber se a 2ª Ré (dona da obra) chegou ou não mediante a intervenção de tais duas testemunhas acordar DIRECTAMENTE com a Autora sobre a execução de certas obras?
Nesta óptica, o Tribunal recorrido devia lançar mão do mecanismo previsto no artigo 548º do CPC.
Prosseguindo, o Colectivou produziu ainda os seguintes argumentos:
“亦要指出的是,按照證人D的證言,是次工程並非首次在原告及第一被告之間的項目,而在前次合作的項目中,曾發生原告向業主(同樣是第二被告)就後加項目要求款項時,相關工程主否認其有責任向原告作出支付,並著原告與其承攬人(即原告的上判,本案的第一被告)結算及領取有關款項的情況。在已曾發生前述事件的經驗下,可以預期換在本案所述工程中,原告不會認為第二被告會在已聘用第一被告為其承攬人的情況下,跳過第一被告而與原告建立直接的法律關係。
值得留意的是,工程業界中的發標人(此處的發標人可以是業主,也可以是業主的承包商,後者在擬聘用分判商時作出發標)是一般以工程量單(“BQ”)及圖則限定合同的工程量以及計價方法,但是,當在實際施工時,因應現場的客觀條件及需要,有可能出現一些對工程量單及/或圖則已有之工作內容作變動(這種變動可以是增加或減少工程量,又或者是物料或施工方法的改變等等),或額外的增加(例如是原有100米的管道,增至120米)的需要。之所以稱之為“變動”或“增加”,是因為有關工作內容並沒有載於雙方的原合同之內(在本案中,即原告與第一被告的合同)。一般情況下,當下判在就“VO”進行申索時,原則上是需要向其直接的合同相對方為之(正如本案的“後加訂單”,原告實際上都是向第一被告,而非第二被告,所發出)。本案中,原告所主張的“後加訂單”某些內容正正是與原合同(即原告與第一被告之間的合同)有關連(例如:原告與第一被告的合同中已約定使用的一種物料改為另一種物料,見VO-02;提供額外的配套設備,見VO-04;對已完工的工作項目作補救,見VO-06),而在某些情況下,原告在編制“後加訂單”時甚至也會按原合同的單價作出扣減(例如見VO-02)。針對此等類型的“後加訂單”,可以合理預期,當業主在物料或施工方法的要求有所不同時,業主(或其設計師)只會命令其承攬人(即第一被告)作出相應變動,而承攬人便會轉而命令其下判(包括但不限於第二被告)以便執行有關變動。在此過程中,除非有任何特殊原因,否則,業主根本無須介入承攬人與承攬人的下判之間的關係,其亦沒有必要單獨或連同承攬人與下判訂立新的、獨立的合同關係。
最後,分析卷宗第4727至4745頁,以及原告的相應回覆,至少可以得出兩點:1. 在CV1-19-0062-CAO號案中,作為原告的H(本案的第一被告)有向被告B(本案的第二被告)提出涉及“VO”方面的請求;2. 在CV1-19-0062-CAO號案中所討論的部份“VO”,與原告在本案中要求的“VO”存在關連。此等文件所能引起的反思是,首先,既然B已將工程判給予H,在工程進行的過程中,B基於何種原因或好處而需要向H以及H的下判(即A)兩方都同時下達相同內容的指示並建立直接的關係?其次,從上述文件可以感知,即使是H本身也不認為A與B有任何直接的關係。
儘管不排除原告、第一被告及第二被告三方的人員曾一同進行工作會議、三方人員曾在地盤視察(site walk),甚至第二被告的人員有可能曾在現場向原告的人員講解施工上的細節及業主的要求,但在原告按照其與第一被告簽署的合同範圍以及其所主張的“後加工程”進行施工的整個過程中,第一被告的人員都是有所參與,且其是以原告上判的身份監察原告的工作,原告清楚知道其角色是第一被告的下判,而第二被告的立場是向第一被告下達指令。
上述提及的各項理由令法庭相信,一如證人G的證言所能反映般,第二被告的立場是其本身只與第一被告建立了關係,而其指示亦是向第一被告下達,而在另一方面,在涉案工程進行期間,原告清楚了解其本身只與第一被告建立了關係,而“後加訂單”所對應的指示亦是其從第一被告處所收到。基於上述理由,法庭視待證事實第637條獲得證實。
*
Nesta parte da fundamentação igualmente merece destacar os seguintes aspectos:
1) – O ponto essencial do litígio em causa que o Tribunal deve apurar é o de saber se as obras alegadas pela Autora são ou não obras adicionais, no sentido de que tais não fazem parte dos planos de execução inicialmente indicados pela 1ª Ré? Pouco relevam as práticas ou costumes do sector de obras!
2) – Por outro lado, não se deve atribuir valor tão pesado a outros factos alegados noutro processo, cujos termos estão ainda a decorrer! Pois não são factos provados dum processo com decisão definitiva! Cada caso é um caso!
3) – Parece-nos, salvo o merecido respeito, que se fazem muitos apelos aos conhecimentos e valorações gerais, em vez de se concentrar nos pontos concretos alegados pelas Partes!
4) – Nesta óptica, não nos parece ser importante consultar o que as partes alegaram noutros processos, ainda que se trata de matéria conexa.
“就具體由原告所主張的各項“後加”項目所對應的疑問列中,關於原告透過第一被告所發送的電郵,以及透過現場不同人士所收到的要求、原告按有關要求是否已作出相應的執行、原告是否發出了“後加訂單”、原告是否已承擔了各訂單中所述及的人工及物料等費用,以及原告編制該等訂單的原理,法庭依據證人C以及D的證言,並結合原告就每一項目所附入卷宗的書證,從而對有關疑問列進行回覆。事實上,曾親身參與有關工程的證人C講述了其每項工程需要施行的工作內容,其證言輔以案中的書證,足以令法庭相信原告曾被他人要求作出有關工作,且亦確已執行(至於誰人與原告存在直接的法律關係,以及有關工作是否應予以定性為“後加”,則屬另一問題)。
就此等疑問列,仍須強調以下各點:
- 1. 待證事實第11至620條中,部份疑問列含有“額外”或“後加工程”此等表述。
“後加工程”此一表述無疑具結論性。要指出的是,只有在查明了雙方立約人實際上作了何種約定(包括物料上、數量上、質量上。此外,雙方當事人之間有何約定除了可以構成事實層面上的問題,也可能構成與《民法典》第228條第1款及第231條有關的法律問題),以及在查明實際施工者被要求從事哪些工作項目,並繼而對兩者進行比對後,方能定性前述工作項目是否屬於或“後加工程”。就此等具結論性的表述,由於不屬純事實,法庭不予以認定(有關問題將留待法律適用時再作處理)。儘管如此,原告以“後加訂單”稱呼有關單據,而有關文件的確是以“variation order”命名,故法庭仍維持對有關文件作出上述稱謂,但此不代表法庭認定文件中的工作內容必然屬於 “後加工程”。
至於“額外”此一表述,則視乎待證事實當中的具體語境,其有可能屬純事實或屬結論,倘屬後者,法庭將不予以認定(有關問題將留待法律適用時再作處理)。
-2. 待證事實中多次出現“按第一被告及第二被告的要求”(例如見待證事實第13條)等表述。分析此等表述的客觀字義,並考慮到在本案中,原告的主請求是要求法庭判處第二被告(以及現階段在本案已發生嗣後無用情況的第一被告)就原告所主張的“後加項目”承擔合同責任,只有當上述表述被理解作第一被告或第二被告曾“直接向原告下達了要求、指示或指令”時,方能與原告的請求相吻合。本案中,承接法庭圍繞待證事實第637條所作的分析,第二被告的立場是其本身只與第一被告建立了關係,而其指示亦是向第一被告下達,亦即,第二被告的各項要求是直接向第一被告下達,而第一被告再行向其下判即原告下達,故此,各項疑問列當中“按第二被告的要求”的部份未能視為獲得證實。
至於待證事實第11、272、293、376、386、396、399、517、565、574條中的“……根據第二被告的要求”則屬於第一被告按第二被告的要求,繼而向原告作出指令的情況,與前段所述情況不同。
-3. 關於待證事實中(見第18條以及與之性質相同的其他疑問列)涉及第一被告有否將原告編制的各張後加訂單的發票送交予第二被告,本案並無客觀及穩妥的證據證明有關事實。抽象上,原告是第一被告的下判,而第二被告則是聘用第一被告的工程主,在此等關係下,當下判有任何“後加”的申索時,中間一層的判頭也有可能會在其向工程主作相應“後加”的申索時,加入自身的利潤。可以預期,在商業運作上,中間一層的判頭未必會將下判所制作的發票完封不動地轉發予工程主。而案中的書證又或證人(當中包括XXX的證言),均無法肯定第二被告已從第一被告收到有關原告所制作的“後加訂單”的發票,因此,相關的疑問列未能獲得證實。
-4. 就待證事實第367條,證人XXX的證言構成反證,使法庭對於牆身部份的防水工作是否屬第一被告(或原告)按照原合同本身其已要負責的工作有所疑問,故此,該疑問列不能獲得證實。
-5. 就待證事實第563、576、587條,考慮到第一被告是直接從第二被告獲得判給的實體,可以合理預期第一被告須負責統籌(preliminary)的工作。在此基礎下,並考慮證人G的證言,法庭視上述疑問列獲得證實。”
Quanto a esta parte, igualmente é de destacar as seguintes observações:
1) – “Trabalhos ou obras novas” (ou “acrescentadas”) não é necessariamente um conceito conclusivo, tem a sua materialidade factual relevante e é uma realidade detctável mediante um juízo comparativo sobre o conteúdo dos planos (ou plantas) da obra inicial e as obras efectivamente executadas pela Autora que não constam dos citados planos! Certamente não se trata de um conceito jurídico!
2) – Depois, nota-se alguma ambiguidade na argumentação do Colectivo quando este afirmou “ 儘管如此,原告以“後加訂單”稱呼有關單據,而有關文件的確是以“variation order”命名,故法庭仍維持對有關文件作出上述稱謂,但此不代表法庭認定文件中的工作內容必然屬於 “後加工程”。
O Tribunal não pode escapar a este ponto: definir com toda a clareza que tais obras são ou não “novas”!
3) – Tal como se refere anteriormente, o que está em causa é uma realidade detectável e como tal é uma matéria cuja valoração pode ser feita e refeita pelo Tribunal ad quem desde que os autos forneçam os elementos necessários.
Feitas as observações parciais, é já tempo para concluir, nesta parte de impugnação, se as respostas fixadas pelo Colectivo merecem ou não reparos!
*
Antes de avançarmos para a nossa análise global sobre este ponto, importa recapitular o que a Recorrente alegou nesta sede do recurso, a saber:
“5. 具體來說,被上訴判決在審查證據時存在5個明顯錯誤而出現違反經驗法則和常理(錯誤適用《民法典》第387條第2款和《民事訴訟法典》第558條規定)。
6. 明顯錯誤一,原審法庭在沒有說明詳細理由下不接納多名證人的部分證言,出現遺漏審理的情況。
7. 原告證人C作為A的項目經理,對工地上不同項目及與第二被告對接的運作相當熟悉。而D則是A的合同高級經理,同樣對本案後加訂單相關的事宜理所當然地十分熟悉。
8. 相反本案關鍵證人:第二被告的前僱員E和F並沒有出席庭審,本案也不存在第一被告證言之證言。在後加訂單現場通常只有E、F、C及D等人的情況下,只有C及D的證言是能夠幫助法官 閣下理清後加訂單現場的實際情況,從而作出公正裁判。
9. 原審法庭在根據採納證人C及D認定了本案大部份待證事實,亦,但針對第二被告是否對58項後加訂單有責任部分的證言,僅證實「原告按第一被告的要求」,即認為不存在第二被告直接向原告指示的事實。
10. 事實上,原審法庭沒有認定上述兩名證人為不誠實的證人,而考慮到兩人的身份,加上其陳述關於58項後加評單的證言時清晰流暢,其證言可信性極高。
11. 但令人費解的是,被上訴判決及事實事宜的裁判中卻毫無提及相關證言,對大量明顯存在及對本案具重要性的證言視若無睹,對於部分不採納證言從來沒有作出任何理由說明。14
(…)
25. 結合上述表格第1-58點的證言中,證人C、D均有指出是由B的代表F及E直接安排及指示工程工作。
26. 從上述證言並不能得出“mas dirigiu-se sempre à H”,因此不能裁定為“獲得證實”,最多僅能證實在原合同部分能得出mas dirigiu-se sempre à H”的事實,而不是針對本案餘下爭議的後加訂單。
27. 針對待證事實第626條,“按照澳門工程行業的習慣,若業主或大判在原有工程進行期間,因應現場需要,向下判要求任何新增工作,為免整體工程延誤及不能完工,下判都會先按新指示完成後加工程或服務,再向業主或大判要求支付價金?”,原審法院裁定為“不獲證實”。
28. 然而,在另一上訴案件中級法院第586/2023號案(同一原審法庭)之上訴理由陳述中,上訴人在上訴理由中多次題述工程的緊急性,所以不存在書面合同,具體如下:
“11. 此更能印證上訴人在案中進行的工程是十分緊急,且是先按業主口頭指示進行施工,故上訴人所進行的大部份涉案工程都是先開工後報價的,故不存在正式的書面合同完全是可以理解的。此外,需注意,卷宗第3170頁關於WO11237的工程是涉及B第一期工程(Phase 1),與本案涉及第二期的工程無關,而案中亦沒有事實顯示B第一期工程基於工程緊急等原因而無法簽署書面合同的情況,故第一期B工程存在書面文件是正常的,但卻不能以此推斷出,案中涉及第二期的79項工程沒有書面文件是不合理。
12. 卷宗第3178頁關於WO2a(C)0634N和第3180頁關於WO2a(C)0638N的工程內容中都是在2015年年尾實施涉及第二期的工程,但直至2018年方簽署正式的書面文件;可見,是有可能發生實際施工時未有簽署正式的書面文件,待工程完成後方再補簽相關書面文件。
13. 事實上,卷宗第3171至3195背頁的文件中涉及第二期工程的其他部份,大部份都是2015年年底或後於2015年之後作出,原審法院亦確認該等工程大部份均是B二期完工之後,以此對比,本案關於第七十七至七十九項的工程均是在2015年6月至2015年10月間作出。從該時間點可以看到,在卷宗第3171至3195背頁的文件中涉及第二期工程的其他部份均是在第二期完工之後的情況下,理應已沒有涉案79項施工時(B第二期尚未完工)的緊急性,故無需在未簽署正式的書面文件前就先進行工程。
29. 此外根據上述表格編號第62點證人D、C、第二被告的證人G三人的證言中,均指出在趕及工期及臨時變更,均會先作出指示,再補回合同是行業的慣常做法。尤其證人G亦沒有否認本次工程以上述習慣運作。
30. 綜上,待證事實第626條,“按照澳門工程行業的習慣,若業主或大判在原有工程進行期間,因應現場需要,向下判要求任何新增工作,為先整體工程延誤及不能完工,下判都會先按新指示完成後加工程或服務,再向業主或大判要求支付價金?”,應被裁定為“獲得證實”。
31. 明顯錯誤二,原審法庭對證人D的重要證言出現錯誤理解,曲解證人所表達之真實意思。
32. 根據對事實事宜裁判中法庭認定上述事實的依據(卷宗第4828頁背頁)中指出,「按照證人D的證言,是次工程並非首次在原告及第一被告之間的項目,而在前次合作的項目中,曾發生原告向業主(同樣是第二被告)就後加項目要求款項時,相關工程主否認其有責任向原告作出支付,並著原告與其承攬人(即原告的上判,本案的第一被告)結算及領取有關款項的情況。在已曾發生前述事件的經驗下,可以預期在本案所述工程中,原告不會認為第二被告會在已聘用第一被告為其成攬人的情況下,跳過第一被告已向原告建立直接的法律關係。」
33. 事實上根據CV2-19-0091-CAO_Recorded on 25-Oct-2023 at 09.36.16 (43PB)OHW02820319)Part-2:15:55-2:17:50的完整轉錄,回應原審法官詢問證人本次工程與前次B劇院工程的區別時,證人回答“但係喺而家成件事裡面,無論主合約又好,後加工程又好,我地冇收到B任何一個回復。我地做左咁多次嘅一啲嘅投訴、請願,或者請求啦,唔好叫投訴啦,冇收到B去講任何一個字話叫我地搵番H,我地找左數比H,其實一蚊都冇。完工咁耐,點可以唔做settlement?咁就享受左我地辛辛苦苦無論錢啦,勞力啦,心機啦,心血啦,我地嘅努力,你自己就可以唔比錢,一蚊都唔比,又唔比我地,又唔比A,又唔比H,跟住就令到,啫係我舊公司而家其實都停業架,一直都冇,因為尼件事,而去到而家都係冇野做架。所以我先離職咋嘛,其實就係咁樣囉,件事就係咁樣啦,如果係B已經比左錢嘅,咁未答番我地比左錢啦,比H啦,咁我地未去追H囉。冇啊嘛,由始至終我地開左佢咁多次,去搵左佢咁多次,搵我地容乜易啫講真,我地係啲中小企,佢一搵就搵到我地啦,咁但係佢從來都冇講過佢比左一蚊囉,冇!”
34. 跟接着根據CV2-19-0091-CAO_Recorded on 25-Oct-2023 at 09.36.16(43PB)OHW02820319)Part-3:21:09-3:22:17的完整轉錄“因為喺成個裡面呢,劇院我地係冇對過B任何一個PM,冇嘅,係則師有時落尼呢,落尼睇嘅時候,去,即係一齊,但係你話好似今次尼一個嘅賭廳,啫係尼一個嘅工程咁樣,佢捉住我地同事,去行,啫係啲地盤啦,咁有一個好似一個新嘅工程報價啦,講邊度邊度要做啦,要用啲咩物料啦,跟住個手工啦,個工期啦,幾時到貨啦,幾時完工啦。咁完左落尼呢,佢唔係統一一次過去驗收嘅,比如好似話我地啲大拆啊,再起番啲牆啊,咁佢啊係之前已經尼左一次驗收啦,咁跟住話ok啦,即係啲防水啊,其他嘅野,係同尼一個嘅主合約呢,或者同尼一個嘅劇院呢,個後加呢,係完全唔一樣架。"
35. 從這段轉錄的庭審錄音,可以非常容易就能對比出證人D的表達剛剛是和原審法官的理解相反,其帶出原告與第二被告相關的另一工程,是為了強調舊項目和本次後加訂單並不相同,尤其是非常清晰解釋了是由第二被告代表直接指令原告,要求有新的報價以及負責直接驗收。
36. 故此原審法庭不能只接納證人證言的部份,而不充分考慮證言的全部,就下定論判定本次工程與以往的工程相同,產生原審法庭所以為的預期效果。
(…)
37. 綜上,第637點指出的待證事實應該不獲得證實,而相反表格一中爭執的有關上訴人是由第二被告的要求完成工作的相關事實應該獲得證實。
38. 明顯錯誤三,原審法庭一方面證實部分訂單是按第二被告發出指令或其發出的圖則命令進行,卻認為原告不是根據第二被告的要求完成爭議的訂單,從而出現自相矛盾的錯誤;
39. 明顯錯誤三,原審法庭一方面證實部分訂單是按第二被告發出指令或其發出的圖則命令進行,卻認為原告不是根據第二被告的要求完成爭議的訂單,從而出現自相矛盾的錯誤。
40. 值得特別指出的是本案的第11、22、33、47、58、79、89、100、109、119、132、141、151、161、170、179、188、199、209、219、231、241、251、262、272、293、303、314、324、334、366、376條事實是獲得證實的。
41. 同樣是透過採納原告證人C以及D的證言,證實部分訂單是有第一被告的傳達下,按第二被告發出指令或其發出的圖則命令進行,即對應起碼50個後加訂單。
42. 然而,在第二被告的答辯中沒有承認案涉訂單是其向第一被告發出,第二被告的大部分證人們在庭審中聲明並不知道具體情況,以及本案卷宗也沒有書面文件,能夠證明案涉訂單是有關第一被告和第二被告建立。
43. 針對第一個錯誤所述爭執的待證事實,原審法庭卻認為原告不是根據第二被告的要求完成爭議的訂單,此處從而出現自相矛盾的錯誤,造成最後錯誤認定原告和第二被告的合同關係。
44. 明顯錯誤四,原審法庭沒有考慮在本案中的具體情節,不當引用其他案件的情況,出現錯誤認定有關事實。
45. 根據對事實事宜裁判中法庭認定上述事實的依據中(上述裁判的第157頁),“在此過程中,除非有任何特殊原因,否則,業主根本無須介入承攬人與承攬人的下判之間的關係,其亦沒有必要單獨或連同承攬人與下判訂立新的、獨立的合同關係。"
46. 然而證人G作為B的前Executive director of design and development,直接參與本次項目,亦多次指出本次工程J工期嚴重延誤、質量參差等等問題,15因此不排除B的代表F及E在現場對A的人員直接下達新的指示。
47. 根據庭審錄音CV2-19-0091-CAO_23.10.25_Translator2_Recorded on 25-Oct-2023 at 09.36.16(43PB)OHW02720319)_join-Part 1:06:35-1:08:27D回應律師詢問曾否與B的高層會面時,證人回答“有啊,咁有另外嘅就係G啦,有講過啦,之前喺8月28或者29號我唔記得左邊一日,咁喺尼一個嘅晏就3點或者3點半,我同埋我嘅前僱主啊I,去左B有一個coast,即係叫海岸嘅一個咖啡廳,咁我地坐左喺門口位,咁搵左G呢,咁其實就係有關尼一個嘅Payment,即係我地講嘅尼一個Payment,嗰個嗰個工程款啦,咁我地係好有壓力嘅,第一啦,喺尼個嘅原合約我地係收唔到,接進度我地收唔到尼一個嘅進度款啦,第二就係,喺個會上面呢,咁我前老闆啊I都有同G呢,就係去講番,就係話咁而家我地已經做尼個嘅C廳D廳E廳後勤區要交貨啦,咁嗰個嘅進度款,同理嗰啲後加工程呢,咁就即係要啊G去跟番個進度。咁我地就表示我地好擔心,擔心尼啲錢嘅問題啦,咁啊G呢咁喺個會上,即係叫coffee time啦我地叫做,咁就安撫我地啦,去鼓勵我地啦,叫我地唔洗擔心,咁即係比左好大嘅信心我地,咁佢就有承諾澳門人唔會搞澳門人嘅,叫我地放心,拍硬檔去完成番個工作,因為佢地都好趕要等尼一個嘅廳去開張咁樣呢。"
48. 根據上述表格第55點(六),證人G的證言中亦證明以上會議及內容屬實,B曾對A作出關於原合同及後加工程款項的承諾。
49. B為趕及工期,盡快投入營運,以及B的承諾正正構成「特殊原因」,亦導致B作為業主直接對原告,下達新的工程指示,更何況被告證人更沒有排除本案屬於特殊情況的可能性。
50. 每個案件的案件都有其獨特性,工程案亦然,原審法官 閣下所指出的僅是過往其處理過案件的情況,而不代表就是本案的實際情況,因此,在本案中原審法院仍適用所謂的過往案件的情況認為是必然的行業習慣為重大的瑕疵。
51. 明顯錯誤五,原審法庭錯誤引用其他進行中案件的未有審理16的部分資料,造成錯誤認定有關事實。
52. 值得留意的是,根據對事實事宜裁判中法庭認定上述事實的依據中(上述裁判的第157頁至158頁),原審法庭認為“最後,分析卷宗第4727至4745頁,以及原告的相應回覆,至少可以得出兩點:1. 在CV1-19-0062-CAO號案中,作為原告的H(本案的第一被告)有向被告B(本案的第二被告)提出涉及“VO"方面的請求;2.在CV1-19-0062-CAO號案中所討論的部份“VO",與原告在本案中要求的“VO"存在關連。此等文件所能引起的反思是,首先,既然B已將工程判給予H,在工程進行的過程中,B基於何種原因或好處而需要向H以及H的下判(即A)兩方都同時下達相同內容的指示並建立直接的關係?其次,從上述文件可以感知,即使是H本身也不認為A與B有任何直接的關係。"。
53. 必須重申,上訴人亦曾就上述文件發表反對意見,可惜原審法院仍作出錯誤認定。
54. 文件1為第二被告B股份有限公司自行製作的表格,然而其中大部份內容存有誤導法庭之嫌,文件2及文件3引用的編號大部分與本案原告提出索賠對應的編號的描述內容明顯完全不同,位置也錯誤,更有些因為,描述不清晰,未能確定位置以及內容,應視為不重疊。
55. 文件5,為H有限公司H針對EOT(即因工期延長產生的索賠)而在CV1-19-0062-CAO案件向第二被告提出索償部份,原告認為與本案主要請求58項後加工程的費用完全無關,也與法庭原本要求第二被告提交是否存在H索償相同的VO內容無關,且原告也沒有向第二被告在本案中提出基於EOT的索償。
56. 再者,正如第二被告提交的文件2為案件編號CV1-19-0062-CAO的清理批示,也在文件1中被引用的第24點至26點均是與後加工程相關的待證事實。能夠得出第二被告並沒有承認H在該案中提出的後加工程以及金額,是沒有作出支付。
57. 可見,原審法庭的「感知」的推論存在明顯錯誤,因為本案爭議的訂單和案件編號CV1-19-0062-CAO爭議的「VO」根本不重疊!當然J不會在CV1-19-0062-CAO案中認為A(即原告)與B(第二被告)有任何關係。
58. 因為不論任何原因,B事實上就是直接向A下達新指令,從而構成各個“VO"。更何況,如果J認為本案爭議的訂單是與其有關的,那麼他應該申請成為本案的參與人申訴第二被告,避免自己本來應得的款項旁落原告,如果按照原審法官的邏輯,那麼也可以得出對原告有利的推論即,針對本案的訂單,H本身也不認為自己與B有任何關係。
59. 法律適用錯誤一:原告與第二被告之間存在直接的承攬合同關係。(錯誤適用第787條、第793條,第1133條,第1137條,第1149條等相關條文)
(…)”.
Ora, perante a fundamentação acima transcrita, merecem aqui destacar alguns aspectos que possam ter influência na decisão sobre o mérito de acção:
1) – Parece-nos, salvo o merecido respeito, que todo o raciocínio do Colectivo reside e concentra na ideia de que os “trabalhos adicionais” executados pela Autora integram o contrato deempreitada celebrado entre a 1ª Ré e a Autora, mas não é esta única causa de pedir que a Autora invocou na sua PI, esta alegou também subsidiariamente que tais “trabalhos adicionais” possam configurar-se como um conteúdo novo aditado ao contrato de empreitada celebrado entre a 2ª Ré (dona de obra) e a 1ª Ré, por isso na fundamentação da decisão deve equacionar-se esta 2ª hipótese.
2) – Aqui deve igualmente chamar atenção para o critério fixado no artigo 430º do CPC que manda que, ao selecionar os factos relevantes, deva seguir o critério de várias soluções plausíveis da questão de direito.
3) – Por outro lado, deve interperetar-se com cautela o conceito de “trabalhos adicionais” neste processo, porque este conceito tanto pode reportar-se ao âmbito fixado pelo contrato de empreitada celebrado entre a 1ª Ré e a 2ª Ré (dona da obra), como também pode referir-se aos trabalhos “novos”, adicionais (posteriormente acrescentados pela dona da obra, mas com a intervenção da 1ª Ré, porque foi esta que mandou para a Autora as plantas alteradas (novas) para que esta executasse em conformidade, conforme vários factos assentes), que não fazem parte do contéudo fixado pelo contrato de empreitada referido! Parece que, conforme as respostas fixadas pelo Colectivo, é esta 2ª hipótese em causa, cujos pormenores veremos mais adiante.
4) – Lido com atenção o conteúdo da PI, é de reconhecer-se que ela padece de algumas deficiências ao nível de factos alegados (embora não se trate de uma situação grave), na medida em que, no âmbito de empreitada, deve fazer-se distinção entre dois conceitos importantes: concepção da obra e execução da obra. Sobre a concepção (que tem a ver com o estilo da obra a executar), a decisão e última palavra pertence, por natureza e quase sempre à dona da obra, enquanto a execução pode ser decidida ou pela dona da obra ou pela empreitada (ou subempreitada, ou as duas partes)! A concepção da obra é representada nas plantas devidamente aprovadas pela dona da obra, ou seja, a solução está documentada e é com base nessas plantas que a empreiteira executa os trabalhos encomentados!
5) – No caso em análise, no que se refere aos “trabalhos adicionais”, todos eles estão documentados nas plantas que a Autora tinha na mão para realizar a subempreitada! Tais obviamente tinham de ser aprovadas pela dona da obra. Mais, quando esta recebeu a obra definitivamente e sem objecções, eis mais uma prova de que foi a dona da obra que controlava tudo!
6) – Valoradas todos os elementos probatórios disponíveis nos autos, tudo aponta para a conclusão de que tais “trabalhos adicionais” foram executados pela Autora e que constituem “trabalhos novos” para as 3 partes intervenientes: a dona da obra (que veio a receber a obra definitivamente e sem reserva), 1ª Ré (empreiteira) e a Autora (que executou as obras “novas” conforme as plantas alteradas entregues pela 1ª Ré)!
7) - Aplicando-se agora o critério legalmente fixado para revaloração das provas, a propósito da impugnação da matéria de facto, o legislador fixa um regime especial, constante do artigo 599º (Ónus do recorrente que impugne a decisão de facto) do CPC, que tem o seguinte teor:
1. Quando impugne a decisão de facto, cabe ao recorrente especificar, sob pena de rejeição do recurso:
a) Quais os concretos pontos da matéria de facto que considera incorrectamente julgados;
b) Quais os concretos meios probatórios, constantes do processo ou de registo nele realizado, que impunham, sobre esses pontos da matéria de facto, decisão diversa da recorrida.
2. No caso previsto na alínea b) do número anterior, quando os meios probatórios invocados como fundamento do erro na apreciação da prova tenham sido gravados, incumbe ainda ao recorrente, sob pena de rejeição do recurso, indicar as passagens da gravação em que se funda.
3. Na hipótese prevista no número anterior, e sem prejuízo dos poderes de investigação oficiosa do tribunal, incumbe à parte contrária indicar, na contra-alegação que apresente, as passagens da gravação que infirmem as conclusões do recorrente.
4. O disposto nos n.os 1 e 2 é aplicável ao caso de o recorrido pretender alargar o âmbito do recurso, nos termos do n.º 2 do artigo 590.º
7 – Voltando ao caso em apreço, efectivamente sem a aprovação ou consentimento da dona da obra (2ª Ré), não foi possível que tais “novos trabalhos” constassem das plantas entregues à Autora para a execução, ou seja, tudo isto resulta da decisão e das instruções dadas pela 2ª Ré, é o que se impõe a lógica das coisas! Porque quem manda é quase sempre a dona da obra. Mais, quando esta recebeu a obra, não levantou objecções! Por isso, a eliminação da menção pelo Colectivo no que se refere às respostas dos quesitos acima transcritos, representa uma “deficiência” das respostas dadas, erro na apreciação de provas e também contradições em algumas respostas (pois, por um lado, ficou provado que foram acrescentados trabalhos novos às plantas iniciais, tendo estes sido executados, por outro, ficou provado que a dona da obra veio a receber a obra definitivamente sem reserva, que inclui os trabalhos “novos” executados pela Autora), razão pela qual se procede à respectiva correcção, passando a acrescentar àquelas respostas (indicadas pela Recorrente nas alegações do recurso) a seguinte parte da frase a fim de eliminar a deficiência e contradição em causa:
Exemplo, quesito 535º:
2018年12月21日,原告按第一被告的要求及執行第二被告的指示並按後者所提交的圖則(或要求),完成了調查基礎內容第534條所描述的工作,對應為編號PT18/B/1FJ/VO-52後加訂單的工作項目。
Ou seja, todas as respostas sob impugnação em que foi eliminada a menção da 2ª Ré passa a incorporar-se nelas a seguinte menção: ( …) 及執行第二被告的指示並按後者所提交的圖則(或要求),”
A parte acrescentada em português: “a pedido da 1ª Ré e executa as instruções da 2ª Ré nos termos constantes das plantas entregues pela mesma (ou das exigências)…”.
8) – Por outro lado, igualmente merece destacar alguns aspectos no que se refere à fundamentação do Colectivo nos termos acima transcritos, alguma argumentação ( de natureza jurídica) não deve ser referida na fundamentação, mas o que não afecta a racionalização que o Tribunal viria a fazer ao proferir a decisão sobre o mérito de acção em sede própria.
Concluindo, as respostas dos seguintes quesitos passam a incluir a menção do conteúdo acima fixado:
13º, 21º, 22º, 25º, 38º, 50º, 63º, 71º, 81º, 92º, 101º, 111º, 123º, 133º, 142º, 153º, 162º, 171º, 184º, 191º, 201º, 211º, 221º, 232º, 243º, 253º, 264º, 274º, 284º, 294º, 306º, 316º, 326º, 336º, 346º, 358º, 368º, 381º, 388º, 400º, 410º, 426º, 436º, 447º, 462º, 474º, 480º, 489º, 499º, 518º, 527º, 535º, 543º, 554º, 566º, 577º, 589º, 599º, 619º
Procede assim esta parte da impugnação.
*
Relativamente às respostas dos quesitos 367º, 626º, 629º e 635º, a impugnante veio a defender que tais deviam ficar PROVADAS.
Os quesitos e as respostas têm o seguinte teor:
待證事實第367條:
原告檢視整份編號為H-B Junkets C, D & E18008合同的SOR 2 – Builders Work和 SOR 4 – Wall Finishes工作內容,發現合同清單列表的所有工作項目都不包括供應及安裝1.3米高牆身防水工作(卷宗第110至205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
不獲證實。
*
待證事實第626條:
按照澳門工程行業的習慣,若業主或大判在原有工程進行期間,因應現場需要,向下判要求任何新增工作,為免整體工程延誤及不能完工,下判都會先按新指示完成後加工程或服務,再向業主或大判要求支付價金?
不獲證實。
*
待證事實第629條:
澳門路氹XXX1樓C及E貴賓廳及後勤區廚房,自2018年10月26日起已正式使用及對外開放?
不獲證實。
*
待證事實第635條:
至今,第一被告和第二被告沒有對原告完成的58份後加訂單的工作內容提出異議,或要求拆除?
不獲證實。
*
Relativamente aos quesitos 367º, é uma questão da prova. Uma vez que não encontramos elementos suficientes para sustentar uma resposta positiva, é de manter a resposta fixada pelo Colectivo.
Julga-se improcedente esta pare de impugnação.
Relativamente aos quesitos 626º, é matéria irrelevante para apreciar a questão da responsabilização das Rés, por isso mantém, a resposta fixada.
Relativamente aos quesitos 629º, pela mesma razão, é inócua a matéria em causa, o que se impõe a manutenção da mesma resposta.
*
Relativamente aos quesitos 635º, globalmente analisadas as provas, é de concluir que efectivamente a 2ª Ré não se opõe às obras feitas pela Autora, aliás, quando noutras matérias que dizem que os trabalhos foram executados pela Autora nos termos fixados nas plantas entregues pela dona da obra, a matéria quesitada nesse quesito 635º tem de ser POSITIVA.
Pelo que, a reposta passa ser PROVADA.
Procede assim PARCIALMENTE esta parte da impugnação.
*
Pelo que, é de julgar PARCIALMENTE procedente a impugnação de matéria de facto feita pela Autora, os quesitos atacados passam a ser o teor fixado nos termos analisados.
*
Prosseguindo, depois de modificar parcialmente as respostas atacas, é já tempo para apreciar o mérito de acção.
Como o recurso tem por objecto a sentença proferida pelo Tribunal de 1ª instância, importa ver o que o Tribunal a quo decidiu. Este afirmou na sua douta decisão:
一、 案件敍述
原告A工程有限公司,葡文名稱為COMPANHIA DE ENGENHARIA A LIMITADA,法人住所位於澳門XXX,在澳門商業及動產登記局的登記編號為XXX,針對
第一被告17H有限公司,葡文名稱為COMPANHIA H LIMITADA,法人住所位於澳門XXX,在澳門商業及動產登記局的登記編號為XXX,以及
第二被告B股份有限公司,葡文名稱為B S.A.,法人住所位於澳門XXX,在澳門商業及動產登記局的登記編號為XXX,
提起現審理的通常宣告案。
原告稱於2018年初,第一被告獲第二被告判給了編號B-LOA-2018-071的澳門路氹XXX1樓賭場貴賓廳主合同工作“B Cotai-1F Junket Gaming-Main Contracts Works”合同。隨後,第一被告向原告就澳門路氹XXX1樓C、D及E貴賓廳及後勤區廚房的裝修工程分包合同發出判給信。原告與第一被告所簽署的合同是“與主合同背對背的分包合同(applied BACK TO BACK to the MAIN CONTRACT)”,即是指第一被告與第二被告的主合同對應條款與原告與第一被告的分包合同條款一致。於2019年1月31日,原告、第一被告及第二被告簽訂一份三方合同以解決勞資糾紛,第二被告因而向原告支付澳門幣4,820,403.51元。經扣除第一被告已支付的款項澳門幣55,303,748.46元,以及上述的澳門幣4,820,403.51元,以及截止至2019年1月21日原告未完成的工程對應的款項澳門幣908,178.60元,第一被告仍需要向原告支付澳門幣10,629,379.43元。
此外,原告主張其尚作出了合共58項的後加工程,工程款項合共澳門幣21,942,727.79元。然而,直至提起本宣告之訴之日,第一被告和第二被告均沒有對上述後加工程作最後結算和付款。
基於起訴狀所載的事實及法律理由,原告請求法庭:
“(一)對於原告及第一被告確認的判給信(Letter of Award)編號H-B Junkets C, D&E 18008 原合同部分的主請求:
1. 根據《民法典》第865條,裁定第一被告因其過錯不履行的判給信(Letter of Award)編號H-B Junkets C, D&E 18008原合同,而判處第一被告須向原告支付工程款及貨款餘款 MOP$10,629,379.43(澳門幣壹仟零陸拾貳萬玖仟叄佰柒拾玖圓肆角叄分);
2. 判處第一被告須向原告支付自2019年6月6日起計算之法定利息,直至全數支付為止。且由於第一被告為商業企業主,其在本案中與原告之間的交易屬於商業行為,因此應按《商法典》第569條第2款規定,裁定在計算利息時須在法定利率上附加2%的額外利率。
(二)及對於原告完成的58份後加訂單部分的主請求:
3. 根據《民法典》第865條,裁定第一被告及第二被告因其過錯不履行的58份新的後加訂單的承攬合同,而判處第一被告及第二被告以連帶責任方式須向原告支付工程款及貨款餘款MOP$21,942,727.79(澳門幣貳仟壹佰玖拾肆萬貳仟柒佰貳拾柒圓柒角玖分)。
4. 判處第一被告及第二被告以連帶責任方式須向原告支付自傳喚日起計算之法定利息,直至全數支付為止。且由於第一被告及第二被告為商業企業主,其在本案中與原告之間的交易屬於商業行為,因此應按《商法典》第569條第2款規定,裁定在計算利息時須在法定利率上附加2%的額外利率。
對於原告完成的58份後加訂單部分的補充請求1:
倘尊敬的法官 閣下認為本案中的後加訂單之不履行並不能歸責於第一被告及第二被告,或甚至認為未能成立合同時,則應裁定第一被告及第二被告:
5. 按《民法典》第1142條,基於定作人要求作出之更改,判處第一被告及第二被告以連帶責任方式支付原告有權收取因此增加的報酬,須向支付工程款及貨款餘款 MOP$21,942,727.79(澳門幣贰件壹佰玖拾肆萬貳仟柒佰貳拾柒圓柒角玖分)。
6. 判處第一被告及第二被告以連帶責任方式須向原告支付自傳喚日起計算之法定利息,直至全數支付為止。且由於第一被告及第二被告為商業企業主,其在本案中與各原告之間的交易屬於商業行為,因此應按《商法典》第569條第2款規定,裁定在計算利息時須在法定利率上附加2%的額外利率。
對於原告完成的58 份後加訂單部分的補充請求2:
1. 按《民法典》第1140條及第467條不當得利之規則:判處第一被告及第二被告以連帶責任方式須向支付工程款及貨款餘款 MOP$21,942,727.79(澳門幣貳仟壹佰玖拾肆萬貳仟柒佰貳拾柒圓柒角玖分)。
2. 判處第一被告及第二被告以連帶責任方式須向原告支付自自傳喚日起計算之法定利息,直至全數支付為止。且由於第一被告及第二被告為商業企業主,其在本案中與各原告之間的交易屬於商業行為,因此應按《商法典》第569條第2款規定,裁定在計算利息時須在法定利率上附加2%的額外利率。
最後,無論屬主請求或補充請求成立的情況,均應裁定第一被告及第二被告按比例:
1. 支付本案之一切訴訟費用、適當的法院代理人費用及原告有此需要時所提起的執行之訴的費用;以及
2. 根據《民法典》第333條規定,對不遵守已確定的裁判,以強迫性金錢處罰的名義裁定第一被告及第二被告須向原告支付每日MOP$1,000元,直至實際及完全履行其債務。”
*
經依法傳喚,第二被告作出卷宗第1288至1306頁的答辯。
當中,簡要而言,第二被告表示其已於2019年1月廢棄(desistiu)由第一被告負責的澳門路氹XXX1樓D貴賓廳之裝修工程。至於原告所主張的各項後加工程,第二被告表示其從未向原告發出任何指示或要求,且亦從未與原告訂立任何工程合同。此外,第二被告亦指出,原告根本上是知悉要求其進行後加工程的,是第一被告,而非第二被告。
第二被告作出結論,請求法庭裁定原告的訴訟理由全部不成立。
*
因應第一被告被宣告破產,原告亦縮減其原有請求,並對起訴狀所述及的58份後加訂單所涉及的請求修改成如下:(見第1335至1336頁;1370頁)
“主請求:
1. 根據《民法典》第865條,裁定被告18因其過錯不履行的58份新的後加訂單的承攬合同,而判處被告須向原告支付工程款及貨款餘款MOP$21,942,727.79(澳門幣貳仟壹佰玖拾肆萬貳仟柒佰貳拾柒圓柒角玖分)。
2. 判處被告須向原告支付自傳喚日起計算之法定利息,直至全數支付為止。且由於被告為商業企業主,其在本案中與原告之間的交易屬於商業行為,因此應按《商法典》第569條第2款規定,裁定在計算利息時須在法定利率上附加2%的額外利率。
補充請求1:
倘尊敬的法官 閣下認為本案中的後加訂單之不履行並不能歸責於被告,或甚至認為未能成立合同時,則應裁定被告:
3. 按《民法典》第1142條,基於定作人要求作出之更改,原告有權收取因此增加的報酬,判處被告須向原告支付工程款及貨款餘款 MOP$21,942,727.79(澳門幣贰件壹佰玖拾肆萬貳仟柒佰貳拾柒圓柒角玖分)。
4. 判處被告須向原告支付自傳喚日起計算之法定利息,直至全數支付為止。且由於被告為商業企業主,其在本案中與各原告之間的交易屬於商業行為,因此應按《商法典》第569條第2款規定,裁定在計算利息時須在法定利率上附加2%的額外利率。
補充請求2:
5. 按《民法典》第1140條及第467條不當得利之規則:判處被告須向支付工程款及貨款餘款 MOP$21,942,727.79(澳門幣貳仟壹佰玖拾肆萬貳仟柒佰貳拾柒圓柒角玖分)。
6. 判處被告須向原告支付自傳喚日起計算之法定利息,直至全數支付為止。且由於被告為商業企業主,其在本案中與各原告之間的交易屬於商業行為,因此應按《商法典》第569條第2款規定,裁定在計算利息時須在法定利率上附加2%的額外利率。
無論屬主請求或補充請求成立的情況,均應裁定被告支付本案之一切訴訟費用、適當的法院代理人費用及原告有此需要時所提起的執行之訴的費用;以及根據《民法典》第333條規定,對不遵守已確定的裁判,以強迫性金錢處罰的名義裁定被告須向原告支付每日MOP$1,000元,直至實際及完全履行其債務。”
*
透過卷宗第1380頁批示,法庭作出以下決定:
- 批准原告對請求的縮減;
- 基於CV1-19-0004-CFI號卷宗的破產判決已轉為確定,其導致本訴訟針對第一被告之部份變為嗣後無用。因此,根據《民事訴訟法典》第229條e)項規定,裁定針對第一被告之訴訟程序消滅。
*
訴訟依照其餘下步驟進行。法庭制作卷宗第1392至1442頁的清理批示及事實事宜篩選、處理當事人就事實事宜篩選提出的聲請異議並接納當事人提出的證據措施後,依法對案件進行公開審理,並對調查基礎所載的待證事實進行認定。
*
其後,原告及第二被告均提交了其法律陳述(卷宗第4833至4835,第4848至4859頁)。
***
二、 訴訟前提
本院對此案具有管轄權。
本案訴訟形式恰當及有效。
訴訟雙方具有當事人能力及正當性,且已適當地被代理。
不存在待解決之無效、抗辯或其他先決問題。
*
三、 獲證事實
(......)
***
四、 法律適用
法院必須具體分析本案中獲視為已證之事實,並適用法律,以解決當事人之間的爭議。
本案的獲證事實足以支持,第二被告屬於涉案項目的定作人,其與第一被告之間存在承攬合同關係。至於原告,其與第一被告之間亦存在次承攬合同關係(尤其獲證事實第3至10點)。
《民法典》第1139條規定:“一、次承攬為一合同,透過該合同,第三人對承攬人負有義務,完成本屬承攬人應完成之工作物之全部或一部。二、第二百五十七條之規定,經作出必要配合後,適用於次承攬及有幫助人參與執行承攬之情況。”
根據本案的獲證事實第3至10條,結合上引條文規定,就案中所討論的分包合同,與原告之間存在合同關係的,是第一被告。按照《民法典》第400條第2款規定:“僅在法律特別規定之情況及條件下,合同方對第三人產生效力。”根據合同相對性原則,由雙方當事人在意思自治原則保障下所訂立的合同關係,原則上不對第三人產生效力,尤其當要施加予合同外的第三人的是對其不利的效果。
卷宗資料顯示,第一被告在本案待決期間被宣告破產,而面對此一情況,就原告所指稱分包合同中原有約定工程內容所引致的欠款,原告選擇於第一被告的破產程序中處理。
本案尚有的爭議標的為原告所聲稱的58份後加訂單。該等訂單編號由1至59,當中沒有23此一編號,合共58份。
首先,行業內慣常稱作Variation Order(VO)的後加訂單,一般所指的,是原有合同的範圍內所不包含的新增工程。因此,抽象上,原告與第一被告在兩人的分包合同框架內,出現新增的後加訂單,不足為奇。然而,就原告(次承攬人)與第二被告(定作人)之間,由於兩人不存在直接的合同關係,原則上難以出現後加訂單。雖然如此,但仍不妨礙發生的,是定作人就特定的項目及工作內容,直接與次承攬人產生新的合同關係,惟在此情況下,應視定作人與次承攬人之間產生之一種新的承攬關係,而該關係有別於亦獨立於原來定作人與承攬人以及原承攬人與次承攬人之間的承攬合同及次承攬合同。
承上分析,當原告將涉案的58個項目稱作“後加訂單”時,“後加”一詞意味著有關項目是在分包合同框架下的後加項目。相反,若該58個項目是原告與第二被告之間的直接關係,則“後加”一詞便有不準確之處。
而在本案中,原告的主要理據是要求法庭根據《民法典》第865條,裁定第一被告及第二被告因其過錯不履行的58份新的後加訂單的承攬合同,而判處第一被告及第二被告以連帶責任方式須向原告支付工程款及貨款餘款MOP$21,942,727.79,以及相關的遲延利息。
要使第二被告承擔合同責任,那麼,根據 《民法典》第335條第1款,原告便負有陳述及舉證相關創設權利的事實,從而顯示其與第二被告之間存在直接的合同關係。
分析涉案58個項目,首先,本院認為難以認定原告與第二被告之間就其中的編號56及57項存在直接的合同關係。就此,正如上方分析,第一被告為第二被告的承攬人,而按照獲證事實第531及541點,該等工作原屬第一被告與第二被告之間的合同範圍。在此情況下,可以合理推斷,第二被告在已聘用第一被告的情況下,無須額外與原告另行訂定新的合同關係。此外,本案的獲證事實亦不足以支持原告與第二被告之間就編號56及57項的工作內容已形成新的合同關係,概因本案不存在相關的事實基礎,以顯示原告與第二被告雙方意欲在彼此之間訂立合同,並已為此作出相應的“要約”及“承諾” 的意思表示。
至於項目編號56及57之外的其他項目,經分析,有關項目絕大部份與原告及第一被告的分包合同框架下前者要進行施工的工作範圍以及工作內容有直接關連,而餘下的一些項目則位處原有的工作範圍之外(例如見項目編號7、25及28)。就前述那些本身位處於分包合同框架下的工作範圍以及與其工作內容有直接關連的項目,除了本案的獲證事實未能支持原告與第二被告之間已就該等項目形成新的合同關係外,要指出的是,除非有任何客觀的誘因,否則,在抽象層面上,在第二被告已聘用第一被告為其承攬人的情況下,難以預期其會繞過第一被告並直接與原告建立新的合同關係,因為這樣的操作有可能將對工程的管理及推進造成負面影響。
至於餘下一些位處原有的工作範圍之外的項目,本案的獲證事實同樣未能支持原告與第二被告之間已就該等項目形成新的合同關係。
綜合上述理由,原告無法證明其與第二被告之間就案中的“後加訂單”存在合同關係,故此,合同不被履行不足以支持原告針對第二被告所提出的請求。
*
尚要分析原告為支持相同內容的請求而提出的另外兩項補充理據。
原告第一項的補充理據在於《民法典》第1142條。按原告主張,就那些基於定作人要求作出之更改而引致的項目,原告有權收取因此而增加的報酬。
上引條文規定:
“一、定作人得要求更改約定之工作計劃,只要因此而更改之報酬不超過原訂報酬之五分之一,且工作物之性質並無改變。
二、承攬人有權按開支及工作量之增幅增加原訂之報酬,以及有權延長執行工作期限。
三、如有關更改導致成本或工作量有所減少,則承攬人有權收取從原訂報酬中經扣除因更改而節省之費用、或將節省之勞動力用於其他方面而取得之利益後所剩餘之部分。”
除應有尊重及更佳見解外,上引條文不足以支持原告針對第二被告的請求成立。
要指出的是,在定作人(第二被告)與承攬人(第一被告)的合同框架下,當定作人指示並要求後者額外進行一些工作內容時,後者有權要求額外的報酬。然而,要使定作人所命令的額外的工作內容獲得實現,承攬人既可選擇自行完成,亦可選擇要求現有的眾次承攬人之其中之一名協助完成,甚至可以僅為額外的工作聘用另一全新的次承攬人完成。基於合同的相對性原則,即使定作人向承攬人要求額外的工作,亦僅有承攬人有權根據其與定作人的承攬合同框架,要求定作人給予額外報酬。一旦承攬人指示次承攬人完成有關額外工作,次承攬人亦應要求承攬人提供額外報酬。
基於此,此一理據不能支持原告的請求成立。
*
原告的另一項補充理據是建基於不當得利的制度。原告認為,對於其所主張的58份後加訂單,按《民法典》第1140條及第467條不當得利之規則,應判處第二被告向其支付有關工程款及貨款。
除更佳見解外,分析獲證事實,涉案由原告所主張的58項工作,都是由原告在第一被告的指示下進行(原告從沒有排斥此點,其甚至在最初的起訴狀中,主張其與第一被告之間就涉案58項工作亦存在合同關係)。在此情況下,就該58項工作,原告有權在其與第一被告的分包合同框架下,要求第一被告支付相應報酬。
本案中,現階段,原告的請求並非針對第一被告,而僅是針對第二被告所提出。
關於不當得利,《民法典》第467條規定:
“一、無合理原因,基於他人受有損失而得利者,有義務返還其不合理取得之利益。
二、因不當得利而須負之返還義務之標的主要係不應受領之利益、受領原因已消失之利益、或受領之預期效果終未實現之利益。”
正如司法見解及學理所指出,以不當得利為依據的返還義務的前提是同時滿足以下三個要件:
- 一項獲利,即取得一項財產利益;
- 獲利缺乏正當原因,要麼是因為從來就不具備正當原因,要麼是因為起初具備,但後來不再具備;
- 獲利是因請求返還之人受損而取得。19
另一方面,作為消極性的要件,《民法典》第468條亦規定:
“如法律給予受損人其他獲得損害賠償或返還之途徑、法律否定返還請求權,又或法律對得利定出其他效果者,不得以不當得利要求返還。”
本案中,須分析的是,第二被告是否存在“得利”,且有關“得利”是否來源於原告的“受損”,亦即:第二被告的獲利是否構成後者受損的原因。
另一須分析的,是就其“受損”,法律是否給予原告其他獲得損害賠償或返還之途徑,若答案為肯定,則根據《民法典》第468條原告不得以不當得利要求第二被告向其作出返還。
首先,在第二被告的財產範圍內,表見地存在“得利”的情況,因為其作為定作人所希望建造的工作物最終順利獲得完成。然而,應指出的是,考慮到第二被告與第一被告之間存在合同關係,而既然有關工作物是基於兩名被告之間的承攬合同而建造,若然第二被告已就承攬合同的原工程內容及新增項目向第一被告作出支付,那麼,第二被告透過付出相應對價而得到的工作物是否仍能構成第二被告的“得利”,不無疑問。
本案的獲證事實無法顯示第二被告是否仍欠第一被告工程款。除更佳見解外,證明第二被告尚有未付工程款的舉證責任根據《民法典》第335條第1款在於原告(事實上,即使是第一被告針對第二被告提出訴訟,亦是由第一被告舉證創設權利的事實,以證明其針對第二被告的債權存在)。
即使不考慮此一問題,並假定第二被告存在“得利”,仍有必要探討的是,第二被告的“得利”是否來源於原告的“受損” – 即前者的獲利是否構成後者受損的原因。
要指出的是,為完成涉案工作物,第二被告以定作人的身份,與第一被告訂立了合同關係,聘任後者為其承攬人。作為此一承攬合同中的對價給付,在第二被告有權要求第一被告完成工作物並向其作出交付的同時,前者同樣負有向後者支付相應價金的義務。
在此框架下,若然第二被告(定作人)已將相應價金全數支付予第一被告(承攬人),且定作人及承攬人約定的價金不存在任何失衡、不合理甚至是合謀欺詐例如是次承攬人的情況,第二被告(定作人)獲得整個工作物(即其“得利”)的原因在於其有向第一被告支付承攬的價金。而第一被告之下的各個次承攬人在完成相應工程後,未能從第一被告收到相應的款項,因而承受的“受損”並非直接源自第二被告的“得利”,而是源於與各個次承攬人有直接合同關係的第一被告的合同不履行。
此一道理適用於原告與第一被告的分包合同中的原約定工程內容,亦適用於該分包合同框架之下的新增項目。
就工程的次承攬人以不當得利為由向定作人追討工程欠款在法律上的可行性,比較法上,葡萄牙Tribunal Central Administrativo Sul上訴法庭曾於05275/09號卷宗於2015年2月12日作出的合議庭裁判對有關問題作出以下分析:
“Significa isto que a acção baseada no instituto do enriquecimento sem causa tem natureza subsidiária, só podendo a recorrer-se a ela quando a lei não faculte (ao empobrecido) outros meios de reacção.
A obrigação de restituir com fundamento neste instituto pressupõe, assim, a verificação cumulativa dos seguintes requisitos:
- Existência de um enriquecimento (que consiste na obtenção de uma vantagem de carácter patrimonial);
- Ausência de causa justificativa do enriquecimento;
- Obtenção do enriquecimento à custa de quem requer a restituição;
- Inexistência de outros de meios de reacção de que o empobrecido se possa socorrer.
No que concerne ao terceiro requisito vindo de referir, exige-se que haja um nexo causal entre a vantagem patrimonial auferida por um e o sacrifício sofrido pelo outro, de modo a que se possa afirmar que o benefício obtido pelo enriquecido resulta de um prejuízo do empobrecido. Isto é, impõe-se que haja uma deslocação patrimonial directa, no sentido de que entre o acto gerador do empobrecimento e a vantagem conseguida pela outra parte não exista qualquer outro acto jurídico, de tal forma que se possa concluir que o enriquecimento foi obtido imediatamente à custa daquele que se arroga o direito à restituição.
Ora, como bem se refere na sentença recorrida o empobrecimento da autora (falta de pagamento pelos serviços prestados) foi determinado directamente pelo não cumprimento das obrigações de terceiro, a C..............., SA, e não por parte da ré que não celebrou com ela qualquer contrato.
A C..............., SA, que havia celebrado com a ré um contrato de empreitada, subempreitou à autora a execução de obras de construção civil, que a mesma realizou. Contudo, não lhe foram pagos todos os trabalhos que executou, ficando por liquidar as facturas em causa nos autos, concretamente e no que agora importa, as facturas n.ºs 0735, 0745 e 0001.
Assim sendo, o empobrecimento da autora resultou directa e imediatamente da falta de cumprimento do contrato de subempreitada por parte da C............... no que concerne ao pagamento dos trabalhos realizados e não da actuação da ré, que não teve qualquer intervenção naquele contrato, do qual não é parte.
Concluímos, assim, que a Senhora Juíza a quo fez um correcto enquadramento e aplicação ao caso dos autos do instituto do enriquecimento sem causa, pelo que improcede também nesta parte o recurso interposto pela autora.”
就相關的問題,科英布拉中級法院2002年10月18日於第2046/05號卷宗的合議庭裁判中亦曾指出:
“É altura de aludir a um outro requisito da obrigação de restituir com base em enriquecimento sem causa. O de que o enriquecimento tenha sido obtido imediatamente à custa daquele que se arroga o direito à restituição, ou seja, sem que haja de permeio, entre o acto gerador do prejuízo dele e a vantagem alcançada pelo enriquecido, um outro acto jurídico P. Lima – A. Varela, Código Civil Anotado, vol. I, 3ª edição, pág. 430..
A este respeito o Prof. Antunes Varela Das Obrigações em Geral, Vol. I, 3ª edição, pág. 387. dá, entre outros, o exemplo do empreiteiro que realiza obras no prédio arrendado, por contrato com o arrendatário que, entretanto, cai em insolvência, perguntando se poderá aquele usar da acção de restituição, fundada em enriquecimento sem causa, contra o dono do prédio valorizado com as obras e concluindo que a resposta deve, em princípio, ser negativa. E explica que, em tal caso, “não se poderá afirmar com rigor que (...) o dono do prédio se enriqueceu (imediatamente) à custa (...) do empreiteiro, porque o acto gerador do empobrecimento de um não coincide com o acto criador do enriquecimento do outro. Falha então o requisito que a doutrina alemã designa por carácter imediato da deslocação patrimonial”.
O Prof. Almeida Costa Direito das Obrigações, 3ª edição, págs. 331 a 334. aborda a questão em termos de correlação entre o enriquecimento e o suporte deste, afirmando que ambos têm de estar relacionados, havendo contudo divergências sobre a determinação exacta do nexo que deve interceder entre os dois aspectos. E, chamando a atenção para a circunstância de aquela relação poder ser directa ou indirecta, pergunta se será necessário que se obtenha a vantagem económica imediatamente à custa do titular do direito à restituição.
Respondendo, ensina: “Não se alcança que a nossa lei imponha forçosamente uma solução quanto a este problema, muito delicado pela complexidade e número de hipóteses possíveis. E, assim, embora a doutrina que exige o carácter imediato do enriquecimento pareça ser, em princípio, de aceitar, a jurisprudência terá os movimentos livres para atender a uma ou outra situação em que essa exigência da deslocação patrimonial directa se mostre porventura excessiva conduzindo a soluções que choquem o comum sentimento de justiça”.
E alude, em nota de rodapé, ao artº 720º, nº 1 do Anteprojecto do Cód. Civil Vaz Serra, Anteprojecto, BMJ, nº 101, pág. 101. que estabelecia: “Para que a deslocação patrimonial entre empobrecido e enriquecido dê lugar a um direito resultante de enriquecimento (direito de enriquecimento) daquele contra este, é necessário que ela não tenha sido conseguida mediante passagem pelo património de um terceiro, devendo o enriquecimento e o empobrecimento resultar da mesma circunstância.”
Os Acs. do Sup. Trib. de Justiça de 10/11/1981 e de 14/05/1996 BMJ, nº 311, pág. 353 e CJ(STJ), IV, II, 71, respectivamente. referem que “em princípio, o enriquecimento tem de ser obtido imediatamente à custa do património do empobrecido”, impondo-se que “não haja um outro acto jurídico entre o acto gerador do prejuízo e a vantagem obtida pelo enriquecido”.
No caso “sub judice” há que ponderar que, de acordo com o nº 2 do artº 1212º do Cód. Civil, a construção realizada pela “A...” ficou imediatamente a ser propriedade da “D...”, decorrendo o prejuízo daquela, imediatamente, da falta de pagamento por parte desta e, mediatamente, da sua (da “D...”) declaração de falência, conjugada com a saída do prédio do acervo da massa falida, por força da sentença que reconheceu o direito da “C...” à separação e restituição do mesmo.
Ou seja, falta o indispensável nexo entre o enriquecimento e o suporte deste, não tendo a vantagem económica da “C...” sido obtida directamente à custa do prejuízo da “A...”, pois passou pelo património da “D...”, tendo-se interposto entre o acto gerador do prejuízo e a vantagem obtida pela enriquecida um outro acto jurídico.
Quanto a esta questão, ainda que com fundamentos não inteiramente coincidentes com os constantes da decisão da 1ª instância, entende-se ser a mesma de manter.
O que conduz à conclusão de que a apelação improcede.”
此外,葡萄牙最高法院也曾於2002年6月18日於第02A637號卷宗的合議庭裁判指出:
“Nem se pode recorrer à figura do enriquecimento sem causa. Não se mostram verificados os pressupostos desse instituto. Da factualidade constante dos autos não é possível concluir que as rés tenham enriquecido sem causa justificativa à custa da autora (artigo 473º do CC) e é a esta que compete provar os requisitos da obrigação de restituir fundada no enriquecimento sem causa, nos termos do artigo 342º nº 1 do C. Civil.
A subempreitada é um contrato autónomo, embora dependente do contrato de empreitada. É o que os autores designam por empreitada de segunda mão. Se algum enriquecimento existiu ele sempre seria da subempreiteira que não das rés.
A existir um nexo causal entre um enriquecimento e um empobrecimento, o mesmo deve ser estabelecido entre a autora e as rés - Em sentido próximo se decidiu no processo nº 92/02-1, com o mesmo relator e que respeita a factualidade semelhante.”
最近,中級法院(該院2024年5月23日在第586/2023號案的合議庭裁判)亦曾就類同的問題予以討論,並認同在案件沒有足夠的事實基礎支持下,次承攬人直接針對定作人所提出請求不能成立。
在完結有關問題的探討前,本院尚希望說明的一點是,法律並非全無手段讓次承攬人索取其未獲支付的工程款。
就此,一方面,次承攬人依據次承攬合同的效力,得要求承攬人承擔合同責任是顯然易見。
另一方面,儘管學說上對於次承攬人能否針對定作人提出直接訴訟(acção directa),抑或只能在符合《民法典》第601條及續後條文規定的情況下,代位行使承攬人對定作人所擁有的債權此一問題上有所分歧,但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持以上觀點之任一,次承攬人仍然是享有相應的手段迫使定作人將尚未支付予承攬人的工程款交出。
在認為直接訴訟(acção directa)應被容許的視角下,一旦次承攬人的訴訟理由成立,定作人將須在其尚未向承攬人支付的限度內,直接將其尚欠承攬人的欠款交出,使次承攬人尚未能夠從承攬人收到的債權得到全部或部份的滿足。
否定直接訴訟的學者則主張承攬的民事制度並沒有在違背合同相對性原則以及(承攬人的)各個債權人平等對待原則的情況下(見《民法典》第599條;Menezes Leitão, Direito das obrigações, III, 14ª Edi., p.538),在定作人與次承攬人之間確立任何直接的關係。因此,持此一見解的學說不認同次承攬人可針對定作人提出直接訴訟,並認為次承攬人僅有權採取一般的債權人代位的機制(《民法典》第601條)。在此情況下,一旦訴訟理由成立,定作人同樣是需要將其尚未向承攬人支付的款項交出。分別在於,在承攬人尚未破產的情況下,有關款項在執行程序中在承攬人的各債權人間按優先順序分配(《民事訴訟法典》第755及續後條),而在其破產情況下,定作人須支付的款項構成破產財產,同樣亦是由債權人分配(《民事訴訟法典》第1140及續後條)。
以上分析表明,直接訴訟、一般的債權人代位以及破產程序中的要求清償及訂定債權順位的機制,抽象上均能夠迫使第二被告將其對第一被告倘有的尚欠工程款交出。亦因此,根據《民法典》第468條規定,次承攬人能否援引不當得利的機制,針對定作人提出訴訟,以請求次承攬人與承攬人之間的工程欠款,本院難免有所保留。
無論如何,應留意的是,即使是接納直接訴訟的司法見解亦認為次承攬人直接向定作人請求給付屬例外情況20 ,而且,次承攬人以直接訴訟或不當得利為由,針對定作人提出的請求必然取決於相關事實基礎的陳述及證明,以支持直接訴訟的合理性又或定作人的“得利”與次承攬人的“受損”之間的內在聯繫(就此一問題,見中級法院2023年5月11日在第117/2023號上訴案的合議庭裁決)。
本案中,既無相應的事實基礎足以顯示第二被告尚未完全向第一被告支付承攬合同中的一切應為給付,亦無相關事實以顯示定作人及承攬人之間存在合謀欺詐例如是次承攬人的情況,又或兩人約定的價金存在失衡或不合理的情況。
綜上所述,由於原告未能證明適用不當得利此一機制的全部要件的符合,原告以之為由針對第二被告所提出的請求不能成立。
*
最後,由於原告的請求不能成立,其依據《民法典》第333條針對第二被告所提出的強迫性金錢處罰的請求自然亦不能成立。
***
五、 裁決
綜上所述,本院裁定原告A工程有限公司的訴訟理由不成立,並就其針對第二被告B股份有限公司所提出的所有訴訟請求,開釋該被告。
訴訟費用由原告承擔。
著令登錄本判決及依法作出通知。
*
Quid Juris?
Na sequência de argumentação por nós tecida sobre a decisão de matéria de facto (modificada parcialmenbte a mesma), a sentença ora posta em crise merece alguns repararos, nomeadamente no que se toca à seguinte parte:
“(…)
卷宗資料顯示,第一被告在本案待決期間被宣告破產,而面對此一情況,就原告所指稱分包合同中原有約定工程內容所引致的欠款,原告選擇於第一被告的破產程序中處理。
本案尚有的爭議標的為原告所聲稱的58份後加訂單。該等訂單編號由1至59,當中沒有23此一編號,合共58份。
首先,行業內慣常稱作Variation Order(VO)的後加訂單,一般所指的,是原有合同的範圍內所不包含的新增工程。因此,抽象上,原告與第一被告在兩人的分包合同框架內,出現新增的後加訂單,不足為奇。然而,就原告(次承攬人)與第二被告(定作人)之間,由於兩人不存在直接的合同關係,原則上難以出現後加訂單。雖然如此,但仍不妨礙發生的,是定作人就特定的項目及工作內容,直接與次承攬人產生新的合同關係,惟在此情況下,應視定作人與次承攬人之間產生之一種新的承攬關係,而該關係有別於亦獨立於原來定作人與承攬人以及原承攬人與次承攬人之間的承攬合同及次承攬合同。
承上分析,當原告將涉案的58個項目稱作“後加訂單”時,“後加”一詞意味著有關項目是在分包合同框架下的後加項目。相反,若該58個項目是原告與第二被告之間的直接關係,則“後加”一詞便有不準確之處。
而在本案中,原告的主要理據是要求法庭根據《民法典》第865條,裁定第一被告及第二被告因其過錯不履行的58份新的後加訂單的承攬合同,而判處第一被告及第二被告以連帶責任方式須向原告支付工程款及貨款餘款MOP$21,942,727.79,以及相關的遲延利息。
要使第二被告承擔合同責任,那麼,根據 《民法典》第335條第1款,原告便負有陳述及舉證相關創設權利的事實,從而顯示其與第二被告之間存在直接的合同關係。
分析涉案58個項目,首先,本院認為難以認定原告與第二被告之間就其中的編號56及57項存在直接的合同關係。就此,正如上方分析,第一被告為第二被告的承攬人,而按照獲證事實第531及541點,該等工作原屬第一被告與第二被告之間的合同範圍。在此情況下,可以合理推斷,第二被告在已聘用第一被告的情況下,無須額外與原告另行訂定新的合同關係。此外,本案的獲證事實亦不足以支持原告與第二被告之間就編號56及57項的工作內容已形成新的合同關係,概因本案不存在相關的事實基礎,以顯示原告與第二被告雙方意欲在彼此之間訂立合同,並已為此作出相應的“要約”及“承諾” 的意思表示。
至於項目編號56及57之外的其他項目,經分析,有關項目絕大部份與原告及第一被告的分包合同框架下前者要進行施工的工作範圍以及工作內容有直接關連,而餘下的一些項目則位處原有的工作範圍之外(例如見項目編號7、25及28)。就前述那些本身位處於分包合同框架下的工作範圍以及與其工作內容有直接關連的項目,除了本案的獲證事實未能支持原告與第二被告之間已就該等項目形成新的合同關係外,要指出的是,除非有任何客觀的誘因,否則,在抽象層面上,在第二被告已聘用第一被告為其承攬人的情況下,難以預期其會繞過第一被告並直接與原告建立新的合同關係,因為這樣的操作有可能將對工程的管理及推進造成負面影響。
至於餘下一些位處原有的工作範圍之外的項目,本案的獲證事實同樣未能支持原告與第二被告之間已就該等項目形成新的合同關係。
綜合上述理由,原告無法證明其與第二被告之間就案中的“後加訂單”存在合同關係,故此,合同不被履行不足以支持原告針對第二被告所提出的請求。”
Ora salvo o melhor respeito, não acompanhamos este raciocínio por razões que passemos a apontar:
1) – Estão provados que há 58 rubricas de obras “novas” que foram executadas pela Autora com base nas plantas fornecidas pela dona da obra (2ª Ré), ponto este que não resta um mínimo de dúvida face ao quadro factual assente!
2) – E analisadas com atenção tais obras novas, os factos assentes demonstram, que não estavam incluídas no contrato de empreitada celebrada entre a dona da obra e a 1ª Ré, e senão todas, pelo menos, a maior parte tem a ver com a concepção da obra, que tal como se refere, só pode ser decidida pela dona da obra (2ª Ré). Em situações normais, e como se trata dum contrato “back to back”, ao receber tais “obras novas”, devia ser a 1ª Ré (empreiteira) que fez reclamações junto da 2ª Ré (dona da obra) e depois deu instruções à Autora! Mas a 2ª Ré não actuou desta maneira. Nem respondeu às propostas (que incluem os preços tangentes às obras novas) que a Autora mandou para a 1ª Ré – cfr. Respostas dos quesitos 66º, 75º e por aí fora.
3) – No fundo o que temos é que a 1ª Ré “transmitiu” as novas “exigência” derivadas da dona da obra (não incluídas no contrato de empreitada e subempreiteira) para a Autora! Como e pro que forma? Entregando as plantas com alterações e dando-lhe instruções novas (que constam das “obras novas” para a Autora para que esta as executasse! Em causa são matérias novas não constantes do contrato inicial de empreitada! Exmplos:
- 原告檢視整份編號為H-B Junkets C, D & E18008合同的工作內容,發現合同清單列表及圖則的所有工作項目都不包括“C、D及E貴賓廳”額外供應及安裝特別訂制的10吋顯示屏金屬固定架及飾面金屬邊框(卷宗第110至205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120條的回答)
- 原告檢視整份編號為H-B Junkets C, D & E18008合同的工作內容,發現合同清單列表及圖則的所有工作項目都不包括“C、D及E、貴賓廳”的茶水間牆身提供安裝2.0mm鐵板加固供安裝淨水滲透(RO)系統使用(卷宗第110至205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對待證事實第152條的回答)
4) – Perante o exposto, deve configurar-se a existência de novo conteúdo aditado ao contrato de empreitada (e subempreitada) entre a dona da obra e a 1ª Ré, pois aquela estava a aproveitar as circunstâncias nos seguintes termos:
a) – Aproveitar a circunstância de que a Autora jé é uma empresa idónea para executar as obras em causa, e estava a realizar as mesmas, a dona de obra queria aproveitar tais circunstâncias, em vez de contratar uma outra nova empresa para executar tais “obras novas”;
b) - Aproveitar a circunstância de que as “obras novas” são conexas com as outras que foram entregues para a Autora;
c) - Aproveitar igualmente a circunstância de que com essa “entrega” directa da obra pode economizar o tempo, já que pelas partes foram alegadas as razões que tais obras tinham alguma urgência.
5) – Nestes termos, entendemos que, com o consenso entre a Autora e a 1ª Ré, e a “aceitação” da Autora, foi aditado um novo conteúdo ao contrato de (sub)empreitada, celebrado entre aquelas primeiras partes (a 1ª Ré e a 2ª Ré). Em termos de trabalhos “adicionais” executados pela Autora, tal como as respostas fixadas demonstram que tais obras são novas, e como tal a 2ª Ré há-de assumir a responsabilidade daí decorrente.
6) – Sendo certo que no contrato de (sub)empreitada celebrado entre a 1ª Ré e a 2ª Ré foi inserida a cláusula de “back to back”, o que significa que tal cláusula “back-to-back” ou de “transparência” se relaciona com um princípio contratual de transferência de risco, mas, na ausência de definição legal e atentos os princípios da autonomia privada e da liberdade contratual, não é possível reconduzi-la a um conceito unívoco. Poderá, no entanto, assentar-se em que, no contrato de subempreitada que contém aquela cláusula, o empreiteiro transfere para o subempreiteiro obrigações, riscos e direitos decorrentes do contrato de empreitada, ficando este último, relativamente ao objecto do contrato, numa situação idêntica à que liga o empreiteiro ao dono da obra.
7) – Mas tal não invalida que entre as partes introduziram alterações no respectivo contrato, é o que se passou na situação dos autos! Com efeito, como é sabido, a dona da obra pode celebrar com terceiro contrato mediante o qual este se obriga a realizar a obra a que aquele se encontra vinculado ou uma parte dela. Tal contrato é: consensual, na medida em que não tem forma exigida pela lei; sinalagmático, porque dele emanam obrigações recíprocas e interdependentes - a obrigação de realizar uma obra tem como contrapartida o dever de pagar o preço -; oneroso, pois o esforço económico é suportado pelas duas partes; comutativo , dado que as atribuições patrimoniais que dele emergem são conhecidas, para ambas as partes, no momento da celebração). Este raciocínio vale igualmente para a situações em que as partes introduziram alterações no respectivo acordo, pois, no caso, existem “consenso” das partes intervenientes, o que não se admite, em termo de Direito, é que a dona da obra aceitou o “resultado” (fruto), mas não quis suportar os custos!
8) – Tal como se refere anteriormente, foi acordada pelas partes uma cláusula contratual de “back to back”, e nos termos da cláusula 23 do contrato de subempreitada, ficou igualmente acordado o seguinte:
“23. Increases/Decreases to scope of Work:
The Contractor reserves the right to increase or decrease the scope of the Work on any or all items or to change the nature of the Work involved in any or all items or to completely delete any items of the Work under the Contract should A Eng Co Ltd, not comply or are unable to carry out the scope of work or a change order is received from the Client. The subcontractor shall not be entitled to claim for loss of anticipated profits, for mobilization of additional resources, or for any other such reason on account of these change orders. In the event that the Contractor elects in writing to add an item to scope of the project or to delete an item from its scope, the Contractor shall be entitled to Increase/ reduce (as the case may be) an appropriate amount from the Contract Price. No escalation in prices shall be allowed for in any reason whatsoever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project.”
Os factos assentes demonstram que a própria dona da obra desrespeitou tal cláusula, citemos, aqui a título de exemplo, as respostas dadas aos quesitos 34º a 36º:
待證事實第34條:
原告檢視整份編號H-B Junkets C, D & E18008合同以及原合同圖則的工作內容,發現合同清單列表的所有工作項目都不包括填充輕質混凝土到地板平水高度的工作(卷宗第110至205、408至411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
獲得證實。
*
待證事實第35條:
2018年10月31日,原告發出電郵通知第一被告的K, P和N,於雲端硬盤下載有關本工程的部分後加訂單,其中包括編號為PT18/B/1FJ/VO-03的後加訂單,訂單內容在此視為完全轉錄(卷宗第383至385、412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
獲得證實。
*
待證事實第36條:
有關編號為PT18/B/1FJ/VO-03的後加訂單之總價金訂為MOP$254,078.00(卷宗第412頁,為著有關效力在此視為完全轉錄)?
獲得證實。
2018年9月11日下午,第一被告的項目總監(Project Director)N口頭要求原告於一星期內進行將受損假天花拆卸及重新再做的工作。(對待證事實第70條的回答)
A citada clásula impõe que quaiquer alterações devam ser apresentadas por escrito, o que se passou foi que nem todas as alterações foram devidamente documentadas! O que permite concluir-se que a própria dona da obra não respeitou o acordado, logo no que se refere às obras adicionais (novas) também ela não respeitou a forma acordada, ou seja, os factos assentes demonstram que foi a dona de obra que “incumbiu” à Autora mediante a intervenção da 1ª Ré novas obras tal como resultam dos factos assentes abundantes!
9) - Em termo de direito, segundo o disposto no art.º 400.º, n.º 1 do Código Civil de Macau (correspondente ao artigo 406º do CC de 1966), os contratos devem ser pontualmente cumpridos, devendo pois a prestação debitória ser realizada de acordo com o estipulado, abrangendo assim o tempo, o lugar e o modo da prestação (A. Varela, Dto. Das Obrigações, 2.º ed., 2.º-13; Castro Mendes, Dto Civil, Teoria Geral, 1979, 3.º-54), ideia reforçada pelo disposto no art.º 752.º, n.º 1 do mesmo Diploma (princípio da boa fé) .
Incumbe ao devedor alegar e provar que o incumprimento ou o cumprimento defeituoso não procede de culpa sua - art.º 799.º do CCM – o que, no caso, a 2ª Ré não logrou fazer.
Tendo a 2ª Ré incumprido a obrigação a que estava adstrito por força do contrato de (sub) empreitada dos autos, tornou-se responsável pelo prejuízo que causou à Autora - art.º 787.º do CCM
Nestes termos, e por tudo quanto se expôs, deverá a presente acção ser julgada procedente por provada, condenando-se a Ré nos termos peticionados.
Pelo que, é de julgar procedente o recurso interposto pela Autora, passando a sentenciar da seguinte forma:
Condenar-se a 2ª Ré (dona da obra) a pagar a Autora a quantia de MOP$21,942,727.79, acrescida de juros moratórios contados a partir da citação até efectivo e integral pagamento.
*
Sínteses conclusiva:
I – A cláusula de “back to back”, frequentemente inserida no contrato de empreitada é uma cláusula de “transparência” que se relaciona com um princípio contratual de transferência de risco, e, à luz da doutrina dominante, na ausência de definição legal e atentos os princípios da autonomia privada e da liberdade contratual, não é possível reconduzi-la a um conceito unívoco. Poderá, no entanto, assentar-se em que, no contrato de subempreitada que contém aquela cláusula, o empreiteiro transfere para o subempreiteiro obrigações, riscos e direitos decorrentes do contrato de empreitada, ficando este último, relativamente ao objecto do contrato, numa situação idêntica à que liga o empreiteiro ao dono da obra.
II – Em situações normais, o dona da obra pode celebrar com terceiro contrato mediante o qual este se obriga a realizar a obra a que aquele se encontra vinculado ou uma parte dela. Tal contrato é: consensual, na medida em que não tem forma exigida pela lei; sinalagmático, porque dele emanam obrigações recíprocas e interdependentes - a obrigação de realizar uma obra tem como contrapartida o dever de pagar o preço -; oneroso, pois o esforço económico é suportado pelas duas partes; comutativo , dado que as atribuições patrimoniais que dele emergem são conhecidas, para ambas as partes, no momento da celebração). Estes raciocíonios valem igualmente para a situação em que as partes introduzem alterações ao acordo firmado, desde que existe consenso das partes intervenientes.
III – Os factos assentes demonstram que existem 58 rubricas de obras “novas” que foram executadas pela Autora com base nas plantas (alteradas e actualizadas) fornecidas pela dona da obra (2ª Ré), tais novas não estavam incluídas no contrato de (sub)empreitada celebrada entre a dona da obra e a 1ª Ré, é de concluir-se que foi aditado ao acordo firmado entre a 1ª Ré e a dona da obra um novo conteúdo traduzido na execução das obras novas, a que acresce ainda o ponto de que, ao receber a obra defintivamente, a dona da obra (2ª Ré) não levantou objecções, nem formulou reservas, pois tais obras “antigas” e “novas” foram executadas conforme as plantas (com alterações actualilzadas) fornecidas pela dona da obra. Pelo que, esta tem de pagar o preço pelas obras “novas” executadas pela Autora.
*
Tudo visto e analisado, resta decidir.
* * *
V ‒ DECISÃO
Em face de todo o que fica exposto e justificado, os juízes do Tribunal de 2ª Instância acordam em conceder provimento ao presente recurso, revogando-se a sentença recorrida e passando a condenar a Ré nos seguintes termos:
Condenar-se a 2ª Ré (dona da obra) a pagar a Autora a quantia de MOP$21,942,727.79, acrescida de juros moratórios contados a partir da citação até efectivo e integral pagamento.
*
Custas pela Recorrida em ambas as instâncias.
*
Registe e Notifique.
*
RAEM, 10 de Julho de 2025.
Fong Man Chong
(Relator)
Tong Hio Fong
(1º Adjunto)
Rui Carlos dos Santos P. Ribeiro
(2º Adjunto)
1 對比在另一個上訴案件中級法院第586/2023號案中,同樣的原審法庭卻是“可見,上訴人所附入的大量書證均可顯示到上訴人與第二參與人(即工程業主方)存在直接聯繫,對比庭審上僅證人證言表示上訴人僅為“E”下判的說辭,上訴人所提交的文件書證應更為可信。按《民法典》第387條第2款規定,上訴人所提供的文件書證的證明力顯然大於證人證言,原審法院採信證人證言在審查證據上顯然錯”
2 見庭審錄音CV2-19-0091-CAO_23.11.1_Translator 2_1Recorded on 01-Nov-2023 at 09.39.22-Part 5:10-5:22、7:30-7:40、40:07-40:43,證人G多次稱工期延誤以及質量參差的問題十分嚴重。
3 截止到提交上訴理由之日,CV1-19-0062-CAO仍未開庭審理
4 這是因為本案的起訴狀中原本仍有一部分請求涉及與第一被告的原合同的追討欠款。後來原告已經主動撤回。
5 除了第367點待證事實(對應編號第36個後加訂單)不獲證實,在上面事實部分已作出爭執。
6 這裡不是指原合同範圍,已另案追討。
7 B中國公佈2024年度第一季度業績:澳門博彩毛收入連續按季錄得增長。2024年第一季度,整體博彩毛收入按季上升7%至每日6.3億澳門幣;本集團淨收入為83億港元,較去年同季增長70.6%,達2019年第一季的143%。資料來源:https://cn.mgmchinaholdings.com/2024-05-01-2024
8 即第一被告向第二被告追討工程欠款的案件,至今仍未有開庭。
9 Manuel M. E. Trigo, Lições de Direito das Obrigações, Macau: Faculdade de Direito da Universidade de Macau, 2014, pp.111-112; Menezes Leitão, Direito das Obrigações, Vol.1, 9ª ed., Coimbra: Almedina, 2010, pp.54-56.
10 詳見《債的基本問題與淵源——以《澳門民法典》為視角》第216頁之註解,對於不可不當得利原則(princípio do nao enriquecimento sem causa)的命名而言,我們認為,考慮到不當得利的禁止在實證法上已透過不當得利的機制規則化,故有關命名僅反映出作為債的淵源的不當得利制度而已。事實上,基於實證法已將大部分原應構成不當得利的各項情況以各種獨立且區別於不當得利的規則制度化,故上述命名將令人對實證法上不當得利制度殘餘化的做法產生疑問。因此,我們並不同意使用上述命名。然而,如果要能涵蓋所有正當得利的情況而對上述原則作出命名的話,最為準確的命名不可避免地應是要因原則(princípio da causalidade)。不幸的是,由於此一命名將導致人們混淆上述現實與物權轉移的基本原則(要因原則),我們認為在債法中應避免使用這一命名。為此,我們主張以對價交換原則(principio da contrapartida)取代不可不當得利原則的命名。
11 Acórdão do Tribunal da Relação de Coimbra, proferido no processo nº 205940/09.6YIPRT.C1, de 3 de dezembro de 2013.
12 見待證事實第634條,獲得證實的是“直至提起本訴訟之日,第一被告及第二被告均沒有針對原告在本案中所主張的58項後加訂單作出最後結算和付款。"
13 Sobre o princípio da completude da motivação da decisão judicial ditado, pela necessidade da justificação cabal das razões em que se funda, com função legitimadora do poder judicial, vide acórdão do STJ, de 17-01-2012, relatado pelo Exm.º Juiz Cons. Gabriel Catarino, no processo n.º 1876/06.3TBGDM.P1 .S1, disponível na Internet – http://www.dgsi.pt/jstj
14 對比在另一個上訴案件中級法院第586/2023號案中,同樣的原審法庭卻是“可見,上訴人所附入的大量書證均可顯示到上訴人與第二參與人(即工程業主方)存在直接聯繫,對比庭審上僅證人證言表示上訴人僅為“E”下判的說辭,上訴人所提交的文件書證應更為可信。按《民法典》第387條第2款規定,上訴人所提供的文件書證的證明力顯然大於證人證言,原審法院採信證人證言在審查證據上顯然錯”
15 見庭審錄音CV2-19-0091-CAO_23.11.1_Translator 2_1Recorded on 01-Nov-2023 at 09.39.22-Part 5:10-5:22、7:30-7:40、40:07-40:43,證人G多次稱工期延誤以及質量參差的問題十分嚴重。
16 截止到提交上訴理由之日,CV1-19-0062-CAO仍未開庭審理
17 第一被告已被宣告破產,而本案針對此一被告的部份已消滅 – 見卷宗第1380頁。為免混亂,在本判決中本院維持以“第一被告”及“第二被告”稱呼原來的兩名被告。
18 即起訴狀的第二被告。
19 見尊敬的終審法院2019年4月30日在第109/2014號案的合議庭裁判,以及Pires de Lima e Antunes Varela, Código Civil Anotado, Volume I, 4ª Edição Revista e Actualizada, Coimbra Editora Limitada, 第454至457頁。
20 比較法上,例如見里斯本中級法院2003年12月16日在第9602/2003-7號卷宗的合議庭裁判所指出的“De tudo quanto acaba de se referir, é importante reter que mesmo quem defende a admissibilidade da acção directa recusa uma generalização que, à revelia das específicas relações que se concretizaram ou dos motivos que estiveram na base do incumprimento da obrigação, legitime, sem peias, a reclamação directa e ilimitada de determinados direitos do subempreiteiro relativamente ao dono da obra.
A alusão a princípios de justiça comutativa, das regras da boa fé, da protecção da confiança, da debilidade económica, etc. permitem concluir que não basta à acção directa a invocação de um direito contraposto ao empreiteiro, sendo necessário que a matéria de facto provada reflicta aspectos de ordem subjectiva considerados relavantes”。
另外,亦見前述合議庭裁定所援引的葡萄牙最高法院1999年1月26日以及波爾圖中級法院2001年12月3日的合議庭裁判。上述波爾圖中級法院的合議庭裁判指出:“I - No contrato de subempreitada, o subempreiteiro obriga-se, perante o empreiteiro, a realizar toda ou parte da obra que este se comprometeu a realizar pelo contrato de empreitada.
II - É admissível a acção directa do subempreiteiro contra o dono da obra, para exigir o pagamento do preço da obra realizada por aquele, se ocorrer o vencimento de ambas as prestações (do empreiteiro e subempreiteiro) e o incumprimento por parte dos respectivos devedores”
---------------
------------------------------------------------------------
---------------
------------------------------------------------------------
2024-908-contra-dona-pela-subempreiteira-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