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宗編號: 383/2017
日期: 2017年06月08日
關健詞: 補充鑑定、無效、自由心證
摘要:
- 倘上訴人要求補充鑑定的目的在於排除案中所述的長期部分無能力之狀況是因工作意外而導致,但因被上訴人、其僱主及上訴人在試行調解會議中已達成協議,表明接受“工作意外與侵害之間存有因果關係”,原審法院不批准相關請求是正確的。
- 倘原審判決已載有已審理查明之事實及認定該等事實的理由,該判決不存有無效之瑕疵。
- 原審法院依法享有自由心證,故上訴法院的事實審判權並非完全沒有限制的,只有在原審法院在證據評定上出現偏差、違反法定證據效力的規定或違反一般經驗法則的情況下才可作出變更。
- 倘訴訟雙方已協議確認損傷和工作意外存有適當因果關係,除非有證據證明工人的損傷是工作意外後才出現的,否則相關鑑定醫生須根據有關損傷作出長期部分無能力(IPP)的評定。
裁判書製作人
民事及勞動上訴裁判書
卷宗編號: 383/2017
日期: 2017年06月08日
上訴人: A有限公司
被上訴人: B
*
一. 概述
上訴人A有限公司,詳細身份資料載於卷宗內,不服初級法院勞動法庭於2017年02月06日作出的決定,向本院提出上訴,理由詳載於卷宗第160至168頁,有關內容在此視為完全轉錄1。
檢察院就上述上訴作出答覆,有關內容載於卷宗第175至177頁,在此視為完全轉錄。
*
二. 事實
本院根據卷宗所載資料,認定以下事實:
1. 被上訴人B於2006年07月17日入職H有限公司,任職轎車司機,工資為月薪澳門幣13,900.00元。
2. 被上訴人於2014年06月26日晚上約9時30分,駕駛轎車接載客人至關閘近特警總部門口時轎車發生故障,於修理轎車期間不慎扭傷左膝。
3. 意外發生後,被上訴人前往C醫院就診,不需留院。
4. 其後,被上訴人到內地求醫,並於中國廣東省中醫院住院5天及接受膝關節鏡檢查手術。
5. 被上訴人取得由2014年06月27日至2015年01月27日,共215日的工傷休假。
6. 被上訴人於2015年01月12日聲明已收取工作意外當天的工資及上述休假期間的暫時絕對無能力損害賠償。
7. 被上訴人聲明已收取2015年0l月04日之前的所有醫療費。
8. 有關公司已將是次工傷意外的賠償責任轉移給A Limited – Macau Branch,保單編號為6XXXXX20 EC,期限由2014年04月16日至2015年04月15日。
9. 臨床法醫學鑑定書認定被上訴人之長期部分無能力(IPP)之減值為10%,而暫時絶對無能力期間為348天(有關內容載於卷宗第65頁,在此視為完全轉錄)。
10. 在試行調解中,被上訴人、僱主實體及上訴人接受以下內容:
- 是次事故屬於工作意外;
- 工作意外與侵害之間存有因果關係;
- 被上訴人之月薪為澳門幣13,900.00元;
- 被上訴人之醫療費用為澳門幣52,574.00元,已獲全數支付;
- 被上訴人已獲支付348天暫時絕對無能力之損害賠償。
11. 在首次臨床醫學鑑定書中,兩名醫生給予被上訴人長期部分無能力(IPP)之減值為0%,另一名醫生則給予10% (有關內容載於卷宗第98頁,在此視為完全轉錄)。
12. 臨床醫學鑑定書(補充)評定被上訴人之長期部分無能力(IPP)之減值為8% (有關內容載於卷宗第137頁,在此視為完全轉錄)。。
*
三. 理由陳述
1. 關於補充鑑定之聲請方面:
上訴人不服原審法院駁回其提起補充鑑定之聲請,認為有關臨床醫學鑑定書(補充)之診斷結果與長期部分無能力的判斷之間存有極大的矛盾,尤其考慮到卷宗第11頁背頁所載之C醫院MRI檢查報告單、卷宗第16頁所載之C醫院 – 專科醫療大樓MRI檢查報告單,均診斷出被上訴人患有“左膝關節退行性骨關節病”、“髕軟骨軟化症”及“少量關節積液”。同時,考慮到卷宗第98頁所載之臨床醫學鑑定書所載,“被鑑定人自訴於2014年6月26日...此過程中多次出入私家車,沒有受傷,也沒有發生摔跌、碰撞、或扭傷下肢或膝部,站著等拖車時發現膝痛,痛至不能走路。”、“傷殘評估:...膝關節退行性關節病是人體的退行性變化”。而人體的退行性疾病是指身體老化或日常生活方式所引致的身體器或功能惡化的疾病,並不是基於工作意外/職業病而引致的。因此,應批准其補充鑑定聲請,以查明:
1. 被上訴人現時所遭受的症狀,是基於何種原因而引致?
2. 退行性疾病是否基於人體老化、個人生活習慣所引致?
3. 如被上訴人所述結合卷宗內所載之MRI檢查報告,在沒有摔跌、碰撞以及其他外力引致的情況下,會否導致案中所述之長期部分無能力之狀況?
就此,我們認為上訴人的上訴理由不成立。
上訴人提出有關補充鑑定的目的明顯在於希望排除案中所述的長期部分無能力之狀況是因工作意外而導致。
由於被上訴人、其僱主及上訴人在試行調解會議中已達成協議,表明接受“工作意外與侵害之間存有因果關係”,而原審法官在2016年01月08日之批示中亦明確表明醫學鑑定僅限於確定長期部分無能力(IPP),專家們應在損害和工作意外已存有適當因果關係的前提下作出鑑定。訴訟雙方對法官所確定的鑑定標的並沒有提出異議。在此前提下,聲請補充鑑定以排除案中所述的長期部分無能力之狀況是因工作意外而導致明顯違反了雙方已達成的協議,也違反了原來醫學鑑定所確定的標的。因此,不批准有關補充鑑定請求的決定是正確的。
2. 關於判決無效及證據評定存有錯誤方面:
上訴人認為原審法院未有說明作為裁判理由的事實依據及法律依據,因而沾有判決無效之瑕疵。此外,也認為原審法院在證據評定上出現錯誤,不應採納少數的醫生意見,將被上訴人的長期部分無能力(IPP)之減值訂為8%。相反,應採納多數意見,將長期部分無能力(IPP)之減值訂為0%。
原審判決內容如下:
“...Após a realização da Junta Médica, em face do resultado aí obtido e após o não total esclarecimento das dúvidas colocadas, foi determinado a realização de um exame complementar. Conjugando o teor da Junta Médica e o resultado a que se chegou no exame complementar, aliado a todos os demais elementos constantes dos autos, nomeadamente, o teor do primeiro exame médico realizado perante o Ministério Público, entendemos não subsistir qualquer dúvida razoável quanto ao resultado alcançado, razão por que procederemos, de imediato, a proferir sentença, indeferindo-se o aí requerido.
*
Na presente acção emergente de acidente de trabalho, em que é sinistrado(a) B e entidade responsável “A Limited”, realizou-se sem êxito, a legal tentativa de conciliação, uma vez que a segunda não aceitou o resultado do exame médico efectuado pelo perito do tribunal que concluiu sofrer o(a) sinistrado(a) de uma IPP de 10% (fls. 65 e 82v.).
Nessa tentativa de conciliação, sinistrado(a) e seguradora acordaram, no entanto, nos seguintes pontos:
- na existência e caracterização do acidente em causa como de trabalho (ocorrido no dia 26/06/2014);
- no nexo de causalidade entre o acidente e as lesões sofridas pelo(a) sinistrado(a);
- na retribuição por este(a) auferida à data do acidente (MOP $13.900,00 mensais);
- na transferência da responsabilidade da entidade patronal para a seguradora, atinente ao acidente em referência, pela totalidade do salário do sinistrado;
- que o(a) sinistrado(a) recebeu uma indemnização por ITA, relativa a 348 dias, no montante de MOP 107.493,28 (cf. fls. 82 e 82v.);
- que o sinistrado recebeu a título de despesas médicas e medicamentosas efectuadas a quantia de MOP 52.574,00 (cf. fls. 82 e 82v.);
- o(a) sinistrado(a) nasceu a 25/09/1959.
*
Na junta médica da especialidade de ortopedia, realizada a requerimento da seguradora – requerimento que deu início a esta fase contenciosa – por maioria - os Srs. Peritos fixaram em 0% o coeficiente de IPP de que o(a) sinistrado(a) se encontra afectado.
Na sequência de dúvidas suscitadas (conforme documentam os autos), foi determinada a realização de um exame complementar, realizado pelo Sr. Director do departamento de Ortopedia do D, com base em todos os elementos clínicos constantes dos autos, que, de forma perfeitamente fundamentada, veio a fixar em 8% o coeficiente de IPP de que o(a) sinistrado(a) se encontra afectado, o que, em face de todos os elementos constantes dos autos, consideramos ser o valor correcto a fixar.
*
O tribunal é competente em razão da nacionalidade, da matéria e da hierarquia.
Não há nulidades que invalidem todo o processo.
As partes gozam de personalidade e capacidade judiciárias e são legítimas.
Inexistem outras excepções susceptíveis de obstar à apreciação do mérito da causa de que cumpra conhecer.
*
Pelo exposto, considerando a materialidade fáctica que ficou assente no auto lavrado na tentativa de conciliação e o resultado dos exames médicos realizados nesta fase contenciosa, considero o(a) sinistrado(a) portador(a) de uma IPP de 8%, a partir de 09 de Junho de 2015, pelo que, atento o disposto nos artigos, 1.º, 2.º, n.º 1, 3.º a) e h) (1), 4.º, 12.º, 27.º, 46.º, a) e b) 47.º, n.º 1, a), d) 5.º e n.º 3, 54.º, n.º 1, a) e 8, 62.º e 63.º todos do Regime Jurídico da Reparação por Danos Emergentes de Acidentes de Trabalho e Doenças Profissionais, aprovado pelo Decreto-lei 40/95/M decido condenar a companhia de seguros a pagar ao (à) sinistrado(a):
- a quantia de MOP 106.752,00 a título de indemnização devida por IPP;
Custas a cargo da seguradora.
Valor da acção: MOP 266.819,28.
Registe e notifique.”
從上述轉錄的原審判決內容可見,該判決載有已審理查明之事實及認定該等事實的理由。另一方面,亦載有作出有關決定的法律依據,故不存在上訴人所指控的判決無效瑕疵。
就證據評定方面,眾所周知,原審法院依法享有自由心證,故上訴法院的事實審判權並非完全沒有限制的,只有在原審法院在證據評定上出現偏差、違反法定證據效力的規定或違反一般經驗法則的情況下才可作出變更。
就同一見解,可見中級法院於2016年02月18日、2015年05月28日、2015年05月21日、2006年04月27日及2006年10月19日分別在卷宗編號702/2013、332/2015、668/2014、2/2006及439/2006作出之裁判,以及葡萄牙最高法院於2003年01月21日在卷宗編號02A4324作出之裁判(載於www.dgsi.pt)。
在本個案中, 三名醫生在首次的醫學鑑定均一致認定被上訴人存有損傷,當中兩名醫生認為有關損傷為左膝關節退行性骨關節病所引致,不屬工作意外而導致的損傷,從而給予長期部分無能力(IPP)之減值為0%,另一名醫生則認為是由工作意外所導致,故給予長期部分無能力(IPP)之減值為10%。
經法官向給予長期部分無能力(IPP)之減值為0%的兩名醫生解釋訴訟雙方已協議認定損傷和工作意外間存有適當因果關係後,兩名醫生維持原見,拒絶就長期部分無能力(IPP)之減值作出評定。
該兩名醫生的做法,明顯是基於不懂法律程序所引致。
在此情況下,原審法官要求D醫院骨科醫生作出補充醫學鑑定,而這一做法符合《勞動訴訟法典》第73條第3款之規定。
其後,原審法官決定採納補充醫學鑑定的意見,將被上訴人的長期部分無能力(IPP)之減值訂為8%。
從上可見,原審法院在證據評定上並沒有任何錯誤或違反法定證據效力或一般經驗法則,理由在於首次醫學鑑定中兩名醫生給予長期部分無能力(IPP)之減值為0%的意見,在本案中是完全不能被採納的,原因在於,如上所述,該結果是基於認為有關損傷非由工作意外所造成,明顯違反了訴訟雙方在調解階段就損傷和工作意外間存有適當因果關係所達成之協議。
事實上,倘訴訟雙方已協議確認損傷和工作意外存有適當因果關係,除非有證據證明工人的損傷是工作意外後才出現的,否則相關鑑定醫生須根據有關損傷作出長期部分無能力(IPP)的評定。
*
四. 決定
綜上所述,判處上訴人的上訴理由不成立,維持原審判決。
*
訴訟費用由上訴人支付。
作出適當通知。
*
2017年06月08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何偉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José Cândido de Pinho (簡德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唐曉峰
1 上訴人的上訴結論如下:
1. 關於補充鑑定之聲請方面,根據上述卷宗第153頁至第155頁所載之獨任庭裁判,尊敬的初級法院法官閣下駁回上訴人之聲請。在應有的尊重下,上訴人並不認同原審初級法院法官閣下就駁回有關聲請所陳述之理由。
2. 根據卷宗第144頁至第145頁背頁所載,為上訴人就卷宗第137頁之臨床醫學鑑定書(補充)所發表的意見,以及作出相應的聲請。
3. 茲因上訴人並不認同該臨床醫學鑑定書(補充)所載之內容,且認為有關鑑定書(補充)之診斷結果與長期部分無能力的判斷之間,存在極大的矛盾。尤其考慮到卷宗第11頁背頁所載之C醫院MRI檢查報告單、卷宗第16頁所載之C醫院-專科醫療大樓MRI檢查報告單,均診斷出原告患有“左膝關節退行性骨關節病”、“髕軟骨軟化症”及“少量關節積液”。
4. 同時,考慮到卷宗第98頁所載之臨床醫學鑑定書所載“被鑑定人自訴於2014年6月26日.....此過程中多次出入私家車,沒有受傷,也沒有發生摔跌、碰撞、或扭傷下肢或膝部,站著等拖車時發現膝痛,痛至不能走路。”、“傷殘評估:....膝關節退行性關節病是人體的退行性變化。”
5. 眾所周知,人體的退行性疾病是指身體老化或日常生活方式所引致的身體器或功能惡化的疾病,並不是基於工作意外/職業病而引致;基於此,既然臨床醫學鑑定書(補充)認為原告是患有“左膝退化性病變伴骨性關節炎,屬退行性疾病;那麼,便不應判斷原告屬因工作意外/職業病而產生長期部分無能力的結論,更不應訂出相應的減值(I.P.P.)。
6. 上訴人認為卷宗第137頁所載的臨床醫學鑑定書(補充),在作出長期部分無能力的判斷時,只是考慮原告於進行鑑定時所存在的症狀,並沒有考慮過有關症狀的成因,是否與工作意外存在因果關係。為此,有關的臨床醫學鑑定書(補充)及相關的結論存在含糊不清的地方,不應予以接納。
7. 此外,關於《勞動訴訟法典》第73條第3款之規定“法官認為對案件作出良好裁判屬必需時,亦可命令進行補充檢查,或要求提供技術意見。”在應有的尊重下,上訴人對原審初級法院法官閣下命令進行臨床醫學鑑定(補充)之措施,表示不予認同。
8. 根據卷宗第65頁所載之臨床法醫學鑑定書,當中所作之臨床診斷為“左膝關節挫傷”,同時,其對卷宗第60頁所載之C醫院疾病證明(由F醫生發出)所載之傷殘率為10%(第XV章50° c.l)表示同意;
9. 及後,由於上訴人不同意上述鑑定報告,尤其表示該報告未有詳細評定及考慮各傷患與涉案事件關係,並附入另一專科醫生鑑定(見卷宗第73頁);隨後,上訴人鑑於2015年11月25日之工傷意外調解,且不認同檢察院委派之法醫科專科醫生所鑑定的長期部份無能(I.P.P.)之減值傷殘評估,故根據第40/95/M號法令第36條之規定聲請進行會診委員會。
10. 根據卷宗第98頁所載之臨床醫學鑑定書(由D醫院專科醫生E、C醫院骨科醫生F及保險公司醫生G共同繕錄),當中E醫生及G醫生作出的診斷為:“左膝關節退行性骨關節病”、傷殘評估:“......膝關節退行性骨關節病是人體的退行性變化。故本例傷殘評估為0.00。”唯F醫生另有觀點,並維持其於卷宗第60頁所作之診斷結論。
11. 根據澳門中級法院第553/2015號案件所作之司法見解,其認為“根據法律規定,會診委員會由三名醫生組成,這三名醫生當中,一位由遇難人指定、一位由保險實體提供、最後一位由法院委任,由此可見,會診委員會的機制完全能夠體現公平、公開原則及相關專業性。我們認為立法者設立會診委員會讓其針對遇難人的傷勢進行鑑定的主要理由是因為相信三位醫生總比一位醫生的判斷更為準確及穩妥。”
12. 上訴人對於上述的法律觀點,表示認同,亦認為會診委員會中所得出的結論,會更為公平、公正及客觀,尤其是由法院所委派的D醫院專科醫生E亦認同傷殘評估為0.00的結論。
13. 基於此,上訴人不認同卷宗第131頁所作之批示以及第137頁所載之臨床醫學鑑定書(補充)(由劉懷烈醫生制作)。
14. 根據《勞動訴訟法典》所載的關於訂定無工作能力狀況的程序當中,只有《勞動訴訟法典》第73條第3款提及補充檢查的規定;根據文義上的解釋,補充檢查是為著釐清原有鑑定中含糊不清的地方,同時,有關的補充檢查亦應有原鑑定人進行。
15. 根據卷宗第103頁至第105頁所載,原告B曾對會診委員會於卷宗第98頁所作之臨床醫學鑑定書表示不認同,然而,原告B只是單純地表示不服,但並沒有指出需要釐清的問題。
16. 及後,對於傷殘率評估為0.00%的原因,有關之醫學鑑定人(E醫生、G醫生)亦已經作出了相應的澄清和解釋,那麼,根本沒有需要再委派另一名醫生再進行醫學鑑定工作;而且,亦沒有法律依據再進行卷宗第131頁至第137頁所涉及的鑑定工作。為此,上訴人對於卷宗第137頁所載之臨床醫學鑑定書(補充)表示不予認同,因為該鑑定的進行欠缺法律依據,並非法律所允許。
17. 倘尊敬的中級法院法官閣下並不認同上述觀點,而持有不同的立場,認為有關的補充檢查得由其他醫學鑑定人作出,而非由原有的醫學鑑定人就醫學鑑定報告進行釐清,則上訴人認為根據《民事訴訟法典》第511條之規定,結合《勞動訴訟法典》第72條第1款之規定,在應有的尊重下,上訴人認為補充檢查,應由不少於原來的會診委員會的人數組成。
18. 正如上述已提及的原因,會診委員會的目的就是為著體現公平、公開原則及相關專業性,且立法者認為三位醫生總比一位醫生的判斷更為準確及穩妥。那麼,重新作出的醫學鑑定(補充)便不應該由一名醫生進行。
19. 為此,上訴人便提出卷宗第144頁至第145頁背頁之聲請,且於有關的聲請中,亦提出卷宗第137頁之醫學鑑定所存在的疑問點。
20. 就以上所述,上訴人認為原審法院法官閣下駁回上訴人於卷宗第144頁至第145頁背頁所作之聲請,並不合理,且不符合立法者訂定會診委員會的鑑定制度的立法精神;一方面,上訴人並不認同卷宗第137頁所載之臨床醫學鑑定書(補充),因為該鑑定的進行欠缺法律依據,並非法律所允許,故不應予以考慮而作為判決的依據;另一方面,上訴人認為,基於會診委員會的目的是為著體現公平、公開原則及相關專業性,儘管在不同的見解下,而認為可以再次命令作出鑑定,有關鑑定亦應由不少於會診委員會(三名醫生)之人數所組成,這樣,才可以實現立法者制定會診委員會制度的立法精神。
21. 關於判決無效之瑕疵方面,對於卷宗第153頁至第155頁所載之判決書,上訴人不予認同。
22. 根據《勞動訴訟法典》第l條補充適用《民事訴訟法典》第562條第2款、第3款 及第571條第1款的項之規定,在應有的尊重下,上訴人認為原審法院法官閣下並未有詳細說明作為裁判理由的事實依據及法律依據。
23. 尤其是考慮到本卷宗當中,存在至少三份的臨床醫學鑑定書(儘管卷宗第137頁所載者,上訴人並不認同其合法性及合理性),但原審法院法官閣下僅表示“o que em face de todos os elementos constantes dos autos, consideramos ser o valor correcto a fixar”,其並沒有具體、詳細說明於三份的臨床醫學鑑定書中,採納卷宗第137頁之臨床醫學鑑定書之結論之原因。
24. 法官對鑑定報告內容的評定享有自由心證,但針對有關報告作出自由判斷時,亦不得違背一般經驗法則。
25. 根據澳門中級法院第459/2016號裁判之司法見解,當中曾表示:法律賦予法官可對所有鑑定報告的結果自由作出評價,關鍵在於法官必須說明構成有關心證的決定性依據。
26. 對於上述司法見解,上訴人表示認同,儘管法律賦予法官可對所有的鑑定報告的結果作出自由評價,但基於卷宗內存在數份鑑定報告的情況下,法官在運用自由心證進行評價時,必須說明構成有關心證的決定性依據。
27. 為此,上訴人認為原審法院所作之判決書,並沒有說明採納卷宗第137頁之臨床醫學鑑定書(補充)的決定性依據,因而沾有判決無效之瑕疵。
28. 關於應予採納之臨床醫學鑑定書的方面,根據卷宗第98頁所載之資料所載,可得知原告B在本卷宗所涉及之工作意外發生時,有關受傷的部位並沒有明顯受到外力的傷害。
29. 根據上述C醫院所發出的MRI檢查報告單,尤其是卷宗第11頁背頁所載之MRI檢查報告單,僅於發生工作意外(於2014年6月26日發生)後的一星期後進行相關MRI檢查(有關的檢查是於2014年7月3日進行),該報告是最能夠直接反映原告B的傷勢,以此為基礎而進行長期部分無能力(1PP)的評估,才能最合乎客觀的標準。
30. 可以發現原告B存在“左膝關節退行性骨關節病”、“髕軟骨軟化症”及“少量關節積液”,同時,亦有“髕骨邊緣輕度骨質增生”、“骰骨內側髁前份關節軟骨部分變薄”等問題。這些問題,是日積月累而成的徵狀及疾病,在沒有明顯受到外傷影響的工作意外當中,無法在短時間內形成該等徵狀及疾病。
31. 因此,上訴人認同卷宗第98頁所載之臨床醫學鑑定書,由E醫生及G醫生所作之鑑定部分,該兩名醫生透過分析工作意外的過程、臨床檢查、影像學檢查以及被鑑定人B之前的診斷報告,從以作出鑑定診斷:左膝關節退行性骨關節病;傷殘評估:膝關節退行性骨關節病是人體的退行性變化,故本例傷殘評估為0.00。
32. 上述的鑑定部分從各方面的資料進行分析,具備醫學鑑定所要求的客觀性及專業性。故此,應當予以採納。
33. 反之,卷宗第65頁之臨床法醫學鑑定書、卷宗第98頁臨床醫學鑑定書(由F醫生所制作的部分)以及卷宗第137頁臨床醫學鑑定書(補充),均是單純從結果去作出長期部分無能力的程度,並沒有顧及工作意外的經過、MRI檢查報告所顯示的徵狀,明顯地欠缺客觀性,沒有綜合各方面的資料來主行鑑定;為此,有關的鑑定報告不應予以採納。
34. 上訴人認為就卷宗內已制作之數份醫學鑑定書,倘若一般司法見解及經驗法則進行評價,應當優先採納卷宗第98頁所作之臨床醫學鑑定書,首先,該鑑定書是以組成會診委員會的方式進行鑑定而制作;其次,有關鑑定書更為具有客觀性及專業性,且有關的診斷結果及分析亦與卷宗第11頁背頁及第16頁所作之MRI檢查結果相符。
35. 為此,在應有的尊重下,上訴人認為原審法院法官閣下透過鑑定證據形成心證時,存在明顯的錯誤,懇請尊敬的中級法院法官閣下進行改判,並根據卷宗第98頁所載之臨床醫學鑑定書之鑑定結果,判處原告B因是次工作意外而引致之長期部分無能力(I.P.P.)之程度為0.00。
---------------
------------------------------------------------------------
---------------
------------------------------------------------------------
8
383/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