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裁判

中級法院

    • 判決/批示日期 案件編號 類別 裁判書/批示全文
    • 03/06/2010 329/2010 刑事訴訟程序的上訴
    • 主題

      假釋

      摘要

      判罪的法院在判刑時因應一般預防所要求的刑量而定出嫌犯應獲的具體刑罰。刑滿前提早釋放服刑人亦即等於減少判罪的法院在對行為人判刑時所認為必要達到一般預防目的的刑量。
      因此,如在審理假釋時未見有嗣後出現對服刑人有利且能降低刑罰要求的理由,則提前釋放服刑人必然導致刑罰不足以維護法律秩序及社會安寧。

       
      • 表決 : 一致通過
      • 裁判書製作人 : 賴健雄法官
      • 助審法官 : 蔡武彬法官
      •   司徒民正法官
    • 判決/批示日期 案件編號 類別 裁判書/批示全文
    • 03/06/2010 475/2010 刑事訴訟程序的上訴
    • 主題

      假釋

      摘要

      只有在提前釋放被判刑人不會影響維護法律秩序及社會安寧的情況下方可給予假釋。

       
      • 表決 : 一致通過
      • 裁判書製作人 : 賴健雄法官
      • 助審法官 : 蔡武彬法官
      •   司徒民正法官
    • 判決/批示日期 案件編號 類別 裁判書/批示全文
    • 03/06/2010 339/2010 刑事訴訟程序的上訴
    • 主題

      量刑
      不法販賣麻醉藥品及精神藥物罪
      不法吸食麻醉藥品及精神藥物罪

      摘要

      上訴人不承認控罪事實,且根據既證事實,尤其是所涉毒品的數量及性質(10粒用白色膠紙包裏之乳酪色物質;68節用飲管包裝之乳酪色物質; 65條飲管、2把剪刀、3片刀片、1個打火機、97個白色透明膠袋。上述10粒乳酪色物質含有第5/91/M號法令附表一A中所列之海洛因成份,共淨重9.161克(經定量分析,海洛因百分含量是66.40%,重6.083克), 68節飲管內之乳酪色物質含有同一法令附表一A中所列之海洛因成份,共淨重2.335克(經定量分析,海洛因百分含量是66.17%,重1.545克),26片紅色藥片含有同一法令附表二B中所列之甲基笨丙胺,共淨重2.385克(經定量分析,甲基笨丙胺百分含量是2.57%,重0.061克),3片被切成半片之紅色藥片含有同一法令附表二B中所列之甲基笨丙胺,共淨重0.104克(經定量分析,甲基笨丙胺百分含量是2.81%,重0.003克);上述飲管、剪刀、刀片及打火機上亦沾有海洛因成份。),一審法院在三至十五年徒刑的抽象刑幅中具體裁量的五年徒刑,未見有違反《刑法典》第四十條及第六十五條規定的量刑標準。

       
      • 表決 : 一致通過
      • 裁判書製作人 : 賴健雄法官
      • 助審法官 : 蔡武彬法官
      •   司徒民正法官
    • 判決/批示日期 案件編號 類別 裁判書/批示全文
    • 03/06/2010 383/2010 行政, 稅務及海關方面的司法裁判的上訴
    • 主題

      居住租賃
      酒店場所法律定義
      非法經營公寓
      單一獨立單位
      行政機關的預先執行權

      摘要

      1. 以居住為目的而出租的樓宇,原則上是供承租人居住。如樓宇被第三者所使用,則發生了轉租或承租人從事酒店活動的情況。任一情況均構成解除租約的理由。然而,法律容許在原則中存在例外情況。首先,如承租人與其他以共同經濟方式跟其生活之人士一同居於承租樓房中,則不把這情況視為對租賃用途的違反,其次是容許承租人可在無任何法律後果下,讓最多不超過三名之住客住宿於承租樓房內。
      2. 即使在以居住為目的之都市不動產租賃合同中,沒有訂定禁止讓客人住宿的條款,承租人讓多於三名的客人住宿以換取回報的行為,是可歸納於受4月1日第第16/96/M號法令監管的涉及經營酒店場所的情況。
      3. 根據此法令第3條的規定,「酒店場所係指透過收費方式向公眾提供住宿,並提供或不提供膳食及其他輔助服務之場所」。
      4. 正是基於酒店場所的法定定義,凡僅提供住宿但無任何輔助服務也無早餐供應的公寓,均毫無疑問地亦受第16/96/M號法令和相應的4月1日第83/96/M號訓令所定的規章所監管。
      5. 故凡欲在本澳經營公寓的自然人或法人,應向旅遊局申請發牌(第16/96/M號法令第14條第1款),否則將被處以澳門幣六萬元罰金和被下令立即關閉公寓(同一法令第67條第1款、第2款b項和第3款)。凡被通知須立即關閉公寓而不在通知後的二十四小時內關閉場所者,須負上違令罪的刑責,並因此得被處以最高一年徒刑,或科以最高一百二十日罰金(見法令第68條第1款和《刑法典》第312條第1款a項的聯合規定)。
      6. 而基於「推定行政行為合法」原則,旅遊局局長亦得行使行政機關所獨有的「預先執行權」,在利害關係人就其行政處罰決定或會提出司法爭執之前(包括在法院作出有關撤銷備受利害關係人爭議的行政決定、甚或宣告有關行政決定屬無效或屬在法律上不存在的行為的最終司法裁決之前),立刻預先執行關閉公寓的命令,以免行政當局對社會的日常必要管理工作因受利害關係人的倘有質疑而陷入困境。
      7. 綜上,對未事先申請行政許可而在某一私人住宅單位經營公寓的行為,是適用第16/96/M號法令第67條第1款、第2款b項和第3款所定的處罰。
      8. 事實上,第16/96/M號法令第3條就酒店場所的定義的行文,並沒有指明僅非涉及單一的獨立單位才可成為酒店場所。再者,根據作為該法令的規章之第83/96/M號訓令第1條和第3條第1款的規定,所有酒店場所(可以是酒店、公寓式酒店、旅遊綜合體或公寓),若要成為合法場所及獲正式發給行政執照,「應占整座樓宇或其完全獨立之一部分,其設施構成一個劃一之整體,並具有顧客專用之直接通往各層之通道」,以及尤其是要符合所有適用的安全措施,特別是防火安全措施的規定。因此,凡不符合此等法定條件的單一獨立單位,也完全有「資格」成為非法酒店場所。
      9. 在本案中,原審法官已認定今被質疑的行政處罰批示所指的住宅單位被警方發現已被打通改建,當中三名以上的房間租客聲稱以日租租用房間。原審法官並認為有關場所是供旅客短途住宿之用,以謀利,而不是用於一般的民事不動產租賃,另亦認定承租該單位的司法上訴人未有就其在該單位從事的活動,向有權限當局提出過任何許可申請。
      10. 故在此基礎上,本院得根據《民法典》第342和第344條的規定和經驗法則,在事實層面上推定上述經改建後的住宅單位,是承租該單位的司法上訴人用作同時向超過三名的客人提供住宿以換取回報的場所。
      11. 如此,根據上述有關法律觀點,司法上訴人在本案住宅單位所從事的活動,已超越了現行法例容許的有關以居住為目的而出租的樓宇單位可在無任何法律後果下同時讓最多不超過三名之客人住宿的例外情況,司法上訴人因而必須就該單一獨立單位事先向旅遊局申領經營公寓的牌照。
      12. 由於司法上訴人並沒有這樣做,本院得把其在該單位的活動定性為無牌經營公寓的行為,並得應旅遊局局長之最終要求,廢止原審判決今被具體上訴的部份,改判司法上訴人針對有關行政處罰批示而提起的司法上訴敗訴,因為該行政處罰決定祇是在依法適用着第16/96/M號法令第67條第1款、第2款b項和第3款的罰則。

       
      • 表決 : 一致通過
      • 裁判書製作人 : 陳廣勝法官
      • 助審法官 : 趙約翰法官
      •   譚曉華法官
    • 判決/批示日期 案件編號 類別 裁判書/批示全文
    • 03/06/2010 381/2010 行政, 稅務及海關方面的司法裁判的上訴
    • 主題

      居住租賃
      酒店場所法律定義
      非法經營公寓
      單一獨立單位
      行政機關的預先執行權

      摘要

      1. 以居住為目的而出租的樓宇,原則上是供承租人居住。如樓宇被第三者所使用,則發生了轉租或承租人從事酒店活動的情況。任一情況均構成解除租約的理由。然而,法律容許在原則中存在例外情況。首先,如承租人與其他以共同經濟方式跟其生活之人士一同居於承租樓房中,則不把這情況視為對租賃用途的違反,其次是容許承租人可在無任何法律後果下,讓最多不超過三名之住客住宿於承租樓房內。
      2. 即使在以居住為目的之都市不動產租賃合同中,沒有訂定禁止讓客人住宿的條款,承租人讓多於三名的客人住宿以換取回報的行為,是可歸納於受4月1日第第16/96/M號法令監管的涉及經營酒店場所的情況。
      3. 根據此法令第3條的規定,「酒店場所係指透過收費方式向公眾提供住宿,並提供或不提供膳食及其他輔助服務之場所」。
      4. 正是基於酒店場所的法定定義,凡僅提供住宿但無任何輔助服務也無早餐供應的公寓,均毫無疑問地亦受第16/96/M號法令和相應的4月1日第83/96/M號訓令所定的規章所監管。
      5. 故凡欲在本澳經營公寓的自然人或法人,應向旅遊局申請發牌(第16/96/M號法令第14條第1款),否則將被處以澳門幣六萬元罰金和被下令立即關閉公寓(同一法令第67條第1款、第2款b項和第3款)。凡被通知須立即關閉公寓而不在通知後的二十四小時內關閉場所者,須負上違令罪的刑責,並因此得被處以最高一年徒刑,或科以最高一百二十日罰金(見法令第68條第1款和《刑法典》第312條第1款a項的聯合規定)。
      6. 而基於「推定行政行為合法」原則,旅遊局局長亦得行使行政機關所獨有的「預先執行權」,在利害關係人就其行政處罰決定或會提出司法爭執之前(包括在法院作出有關撤銷備受利害關係人爭議的行政決定、甚或宣告有關行政決定屬無效或屬在法律上不存在的行為的最終司法裁決之前),立刻預先執行關閉公寓的命令,以免行政當局對社會的日常必要管理工作因受利害關係人的倘有質疑而陷入困境。
      7. 綜上,對未事先申請行政許可而在某一私人住宅單位經營公寓的行為,是適用第16/96/M號法令第67條第1款、第2款b項和第3款所定的處罰。
      8. 事實上,第16/96/M號法令第3條就酒店場所的定義的行文,並沒有指明僅非涉及單一的獨立單位才可成為酒店場所。再者,根據作為該法令的規章之第83/96/M號訓令第1條和第3條第1款的規定,所有酒店場所(可以是酒店、公寓式酒店、旅遊綜合體或公寓),若要成為合法場所及獲正式發給行政執照,「應占整座樓宇或其完全獨立之一部分,其設施構成一個劃一之整體,並具有顧客專用之直接通往各層之通道」,以及尤其是要符合所有適用的安全措施,特別是防火安全措施的規定。因此,凡不符合此等法定條件的單一獨立單位,也完全有「資格」成為非法酒店場所。
      9. 在本案中,原審法官已認定今被質疑的行政處罰批示所指的住宅單位被警方發現已改建成六間房,當時單位內有一名租客,其聲稱以每月租金澳門幣3900元租用房間。原審法官並認為有關場所是供旅客短途住宿之用,以謀利,而不是用於一般的民事不動產租賃,另亦認定承租該單位的司法上訴人未有就其在該單位從事的活動,向有權限當局提出過任何許可申請。
      10. 故在此基礎上,本院得根據《民法典》第342和第344條的規定和經驗法則,在事實層面上推定上述經改建後的住宅單位,是承租該單位的司法上訴人用作同時向超過三名的客人提供住宿以換取回報的場所。
      11. 如此,根據上述有關法律觀點,司法上訴人在本案住宅單位所從事的活動,已超越了現行法例容許的有關以居住為目的而出租的樓宇單位可在無任何法律後果下同時讓最多不超過三名之客人住宿的例外情況,司法上訴人因而必須就該單一獨立單位事先向旅遊局申領經營公寓的牌照。
      12. 由於司法上訴人並沒有這樣做,本院得把其在該單位的活動定性為無牌經營公寓的行為,並得應旅遊局局長之最終要求,廢止原審判決今被具體上訴的部份,改判司法上訴人針對有關行政處罰批示而提起的司法上訴敗訴,因為該行政處罰決定祇是在依法適用着第16/96/M號法令第67條第1款、第2款b項和第3款的罰則。

       
      • 表決 : 一致通過
      • 裁判書製作人 : 陳廣勝法官
      • 助審法官 : 趙約翰法官
      •   譚曉華法官